熊水才(江西省进贤县人民医院内一科 南昌3317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肾阳虚型冠心病慢性心衰50例临床观察
熊水才
(江西省进贤县人民医院内一科南昌331700)
目的:分析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肾阳虚型冠心病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科2013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确诊的心肾阳虚型冠心病慢性心衰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给予全真一气汤+常规西医治疗,对比观察两组心功能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心功能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CI、LVEF、SI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肾阳虚型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全真一气汤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型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1],由于心肌长期缺氧、缺血,造成心功能减退,心室扩大,进而出现胸闷气短等心力衰竭表现[2]。冠心病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基本病理为心肾阳虚[1]。临床上多采用单纯西药对心肾阳虚型冠心病慢性心衰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纳入我科2013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确诊的心肾阳虚型冠心病慢性心衰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8~84岁,平均(65.4±3.4)岁;病程(6.8±1.8)年;根据美国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2例,Ⅲ级26例,Ⅳ级12例。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48~83岁,平均(64.7±3.8)岁;病程(7.0±2.0)年;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4例,Ⅲ级23例,Ⅳ级13例。两组患者上述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所有病例经诊断符合《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3],心力衰竭诊断与中医诊断(心肾阳虚)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主症为心悸,短气乏力,身寒肢冷,动则气喘;次症为精神萎靡,脘腹胀满,颜面、肢体出现水肿,大便溏泻;舌淡胖或者舌苔留有齿印,脉沉细或迟。
1.3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纳入标准符合西医及中医诊断,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年龄在40岁以上;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通知书的患者。
1.3.2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心力衰竭患者;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致心衰者;合并造血系统、肝肾严重原发疾病者;感染明显,高血压未得到控制者(SBP>100 mm Hg或DBP>160 mm Hg);伴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增加死亡率病史者;未按治疗方案服药者;自然脱落数据不全者;患者擅自服用其他药物;失访。
1.4治疗方法
1.4.1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1)冠心病基础治疗:口服消心痛(国药准字H32024005),10 mg/次,3次/d;口服卡托普利(国药准字H46020126),12.5 mg/次,2次/d;口服安体舒通(国药准字H20064815),20 mg/次,2次/d,连续服用5 d,停药2 d后继续服用;口服美托洛尔,6.25 mg/次,2次/d。(2)心衰基础治疗:口服地高辛,0.25 mg/次,1次/d,5个半衰期后剂量减半;口服呋塞米(国药准字H31021074),20 mg/次,隔天服用;针对重度心衰患者硝普钠静脉滴注,心功能Ⅳ级患者给予β受体阻滞剂。1个月为1个疗程。
1.4.2研究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全真一气汤治疗,组方:熟地黄15 g、麦冬、白术、人参、熟附子(先煎)、牛膝与五味子各10 g。加减:尿少肿甚者,加木瓜与桂枝各10 g;心阳欲脱者,加牡蛎与龙骨各30 g,山茱萸15 g。连续服用1个月(1个疗程)。
1.5评价标准 (1)心功能疗效:参照《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4]相关标准判定: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心功能改善<1级;恶化:性能恶化≥1级。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相关标准对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变化进行计分,采用计分法对中医证候变化进行观察,根据无、轻、中、重,主症分别赋值0、2、4、6分;次症分别赋值0、1、2、3分。(3)中医证候疗效:疗程结束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中医证候疗效进行评价:控制:患者症状消失,积分为0或者积分较治疗前减少超过70%;好转: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70%;无效: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低于30%,或者症状加重。(4)采用超声心动图对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进行检查:心脏指数(CI)、左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博指数(SI)。
1.6统计学分析上述两组所获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处理分析,治疗有效率等计数资料与中医证候积分等计量资料分别用百分率与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采用卡方检验或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心功能疗效对比研究组总有效率96.0%,与对照组80.0%相比,显著更高,差异具有显著性(χ2=6.06,P=0.014<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疗效对比[例(%)]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x±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x±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对照组50 50 34.2±2.4 33.9±2.1 14.5±1.3*△18.6±1.2*
2.3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对比研究组疗程结束后,乏力、心悸与浮肿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中医证候疗效对比(例)
2.4两组患者治疗后CI、LVEDD、LVEF、SI水平对比研究组治疗后CI、LVEF、SI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CI、LVEDD、LVEF、SI水平对比(x±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CI、LVEDD、LVEF、SI水平对比(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CI(L·min·cm2) LVEDD(%) LVEF(mm) SI(ml·cm2)研究组(n=50)对照组(n=50)2.36±0.18*2.19±0.22 57.72±4.65 56.45±3.99 0.56±0.06*0.53±0.05 24.72±4.29*22.84±2.61
冠心病心力衰竭是心肌长期缺血缺氧造成的心功能不全,心病日久,心阳虚衰,心气受损,血瘀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心悸、喘息、咳吐痰涎、无法平卧与少尿水肿等。中医学认为,慢性心衰发生的根本机制在于心阳衰微、心气虚乏,因经络不通、血液瘀滞属于心肾阳虚范畴[1]。
对冠心病慢性心衰的治疗西医主要采用对症治疗,中医则重视对整体进行调治。临床实践发现,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疗效并不理想,而采用中医药治疗则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的优势,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心血管医生与广大患者的接受与认可[2~3]。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将“气、血、水同治分消”作为治疗原则,虚实兼治,《冯氏锦囊秘录》中“全真一气汤”原为津滋耗竭、气勿藏源、上实下虚、虚火妄升、上热下寒而设[4~5],该方由白术、麦冬、熟地、熟附子、人参、五味子与牛膝等组成。方中人参具有温补肾阳、益气健脾之功效;人参可益气健脾、温补肾阳;附子的有效成分可起到升压、强心、抗缺氧、抗心肌缺血以及抗血栓与抗慢性心律失常的作用;白术补气健脾,熟地黄、麦冬滋阴养津,五味子、牛膝引药归肾,通泻水路。全方育阴化气、补气利水,心脾肾并补,交通心肾。
王丽萍[5]等在研究中指出,对心肾阳虚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全真一气汤联合西药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近年来,我院采用全真一气汤治疗心肾阳虚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获得了显著的疗效,且该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因此具有进一步研究运用的价值。
[1]张大程,毛利荣.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型8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6):866-867
[2]陈浪.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肾阳虚型冠心病慢性心衰51例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8):60-61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6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100
[5]王丽萍,郑海,唐海峰,等.全真一气汤联合西药治疗心肾阳虚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48(12): 33-36
R451.61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1.007
201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