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杜的沉慨

2016-09-01 15:26邹金灿
南方人物周刊 2016年26期
关键词:李德裕齐景公杜牧

邹金灿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这是杜牧最广为人知的七律,也恐怕是他被人误解最多的七律。

齐山在安徽省池州市,诗是杜牧出任池州刺史时的作品。全诗语句很明畅,但意蕴很沉郁。首联写秋季景象,诗人与朋友携酒登高。第二联和第三联都是在发感慨,诗人仿佛在说:“在这个并不如意的世界里,碰上重阳这样的佳节,应当开心一醉,把忧愁以及时间消逝所带来的伤感,都抛诸脑后。来,干杯!”

最后一联用了齐景公牛山堕泪的典故。据《韩诗外传》记载,齐景公有次和随从一起出游牛山,看着美丽的齐国大地,忽然想到,人终究是有一死的,于是景公悲伤流泪。“牛山泪”也因此成了一个典故,被历代诗家用于感慨生死。“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杜牧这是在说,人生就是如此,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终点,那就是死亡,并且人在通往这个终点的过程中,更多的状态是不如意,因此何必浪费时间去悲叹呢,不如及时行乐罢。

当代一些学者赏析杜牧这首诗时,喜欢批评杜牧思想颓废、有消极倾向。然而在古人对此诗的评议里,却罕有这种看法。

这有点令人费解。古代中国是由儒家主导的社会,一如《周易》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刚健、进取,是儒家精神的骨干。按理说,如果从这一首诗就能断定杜牧思想颓唐的话,为何在儒风昌盛的古代,人们不去批评他这一点,反而在儒风低落的当代,人们对他有此论议?

事情虽然费解,原因却很简单,那就是相比起古人来,今人的诗性低落了。诗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有其独特的表述方式。《诗经》里有这样一个片段:“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从字面意思上看,这几句话是在写一个吝啬的人,此人有车有马——这在当时可是奢侈品——却不舍得用,于是诗人说,“宛其死矣,他人是愉”,大意是:你这么吝啬下去的话,将来等你死了,别人就要来享用你的这些好东西了。

这话说得很重,然而古人解读《诗经》,并不会认为作者心肠恶毒,没有认为作者因为一个人吝啬就去诅咒人家。古人明白,诗人这是在通过一种能够撞击人心的话语,提醒人们不要吝啬。这就是诗的独特表述。相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韩愈说,“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又如苏轼说,“名高不朽终安用,日饮无何计亦良。”读到这些,能说韩愈和苏轼厌世吗?事实上,他们可是锐意进取之人。杜牧这首诗也一样,里面所谓的“消极”情绪,是诗人的兴到之言,论者若是抓来大做分析文章,所得的结论往往大谬不然。

真实的杜牧,行为固然风流不羁,但遮盖不了一颗炽热用世的心。他喜欢钻研兵法,关注天下大势,注解《孙武兵法》一书,在《自撰墓志铭》里谈到自己的成就,他没有说及诗,却着重提起这本书:“上穷天时,下极人事,无以加也,后当有知之者。”他曾向宰相李德裕献上平戎的用兵计策,李德裕阅后赞赏不已。种种表现,我们可以窥见杜牧的心志,这绝不是一个志大才疏的文人。

然而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无论其用世的情况如何,他们总能感受到生命的局限性。杜牧在这首诗里所发的感慨,比韩愈的诗句“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来得更深沉,因为他不仅仅是在排遣一己的失意情绪而已。当然了,这背后的内容,已非一两篇文章能尽,也不必多谈,因为那片难以言说的广阔天地,就是诗的可贵之处。

一个有诗性的人,其言行应能兴发他人的心情。诗性是流淌在古人血液里的元素,今人则似乎不然了,他们非但难以写好诗,有些专业研究者还有本事使得一首很好的古人作品,在他们的讲述里显得味道全无。这实在是堪可浩叹的一件事。

猜你喜欢
李德裕齐景公杜牧
杜牧
晏子劝戒
被嫌弃的齐景公
大咖衰
山行
Yan Zi Persuades Qi Jinggong Wisely晏子巧劝齐景公
谈我演《名相李德裕》
赤壁
神童就是这么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