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农经》编辑 董静儒
INTERNET +互联网+
中农网:农业B2B的隐形冠军
文|《农经》编辑董静儒
中农网交易中心
中农网公司近三年来迅速成长,交易额已过千亿,盈利能力不断提升,俨然成为了农产品B2B的领军者。
近日,深圳市中农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农网公司)在深圳举行了“中农网生态圈战略发布会”。不同于以往的低调,中农网公司董事长卫哲在发布会上表示:“做了三年的董事长,中农网一直没接受媒体的采访,我们一直不断摸索,默默成长,直到今天,我们认为要从隐形冠军变成显形冠军了。”
中农网是谁?何以敢称冠军?
中农网公司成立于2010年,打造的是农产品大宗交易的B2B平台和供应链服务体系。根据其发布的数据,成立6年的中农网交易额已过千亿。
2012年中农网完成第二轮融资后,嘉御基金创始人、曾任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卫哲担任了中农网董事长。这个一手打造了百安居建材头名的大家,在两年内让百安居从建材行业第四名变成行业第一;任期五年内,百安居业务翻十倍。后成为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阿里巴巴企业(B2B)电子商务总裁,将阿里巴巴的B2B业务带到了新的高度,出色地完成了马云所说的大哥(B2B)养家糊口,供弟弟(支付宝)妹妹(淘宝)上大学的使命。
卫哲被业内称为少数派稳健投资人。“跟风就是不稳”,卫哲这样回应外界对于他稳健投资风格的描述。卫哲在2012年就投资了农产品电商,并提早布局B2B投资中农网。从这点看,他的投资策略并不保守。在投资农业和B2B项目上,他跑的比别人快。接任中农网后,公司的盈利能力随产品价格影响严重、产品单一等问题,经过运营模式改革和创新,近三年中农网实现快速发展,从单一交易品种到多品种、多业务板块,中农网已迅速成长为国内最大的农产品垂直电商平台之一。
中农网目前已经实现千亿级别的交易额,卫哲未来的目标是提高服务深度,扩大覆盖品类的广度,联合更多行业伙伴和投资者,加速中农网现有模式的改造升级,一起筑起行业的标准,让农业领域成为大家共同生长、营养丰富的“蓝海生态圈”。
2015年,公司实现销售流水300多亿元,累计主营收入约130亿元,B2B业务实现现货规模675万吨,供应链金融规模达到了70亿元。2012-2015年期间持续盈利,人均效益超过了BAT,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垂直电商平台。据数据显示,2013、2014、2015年的营业收入分别是27亿元、73亿元、127亿元, 2016上半年GMV是194亿元。但是中农网行事低调,多年专注于产业和客户之间,鲜有企业披露的信息和报道流出,称之为隐形冠军,一点不假。
近年来,农产品B2B虽然风头正盛,但仍然存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农户买难卖难、存活积压、优品贱卖、高风险民间借贷、经营风险容易失控、物流运输成本高、速度慢等痛点。这些问题怎么规避和解决,一直是困扰行业的难题。
“B2B难在哪里?为什么又是恶劣的一个行业?一是要做网络交易,意味着人和人不一定见面,人和货也不一定见面,不见面,又要交易,产品就必须标准化;二是要打破空间的距离,产品要相对容易运输;三是要打破时间的壁垒,产品的保质期不能太短。农产品这三个问题都来了,大量的农产品标准化程度很低。比如,你说这个白菜好,我说不好;你网上说得好,货发到我手里并不好,有几种原因:第一,好坏标准不一样,非标,全世界没看到白菜标准;第二,这个白菜当时是好的,我跟你标准也一样,但它不容易保存和运输,运到我这儿坏了,这种产品就是代表了绝大部分的农产品。没有标准,不易保存,很难解决。”卫哲提出了困扰整个行业的问题。
“农产品在整个经济结构当中,一直被定为第一产业,而互联网的改造,恰恰是从第三产业、第二产业,最后才到第一产业。道路真的非常艰难,一些农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它的电商道路要比别的行业艰难。”但同时卫哲认为,农产品具备大宗交易网上交易成功的核心要素,同时符合互联网的两个特质:跨越空间和跨越时间。比之传统的农产品贸易,互联网平台具有无法比拟的跨界整合、协作供应的颠覆性优势。
中农网创新的“平台+自营+供应链”的新型商务模式,建立了农产品互联网开放式平台,在平台上交易的各种客户可进行自行定价、自主选择产品与服务。平台模式价值在于缩短行业价值链,排除传统价值链中的信息垄断者、价值垄断者、成本虚高者等。
中农网整合上下游厂家、第三方物流、金融机构搭建了第四方供应链物流核心平台,成为国内农产品陆运、海运、内河航运、冷链物流采购信息和需求信息的交互中心,创造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的新型商务模式,提出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进行集成式管理,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中农网基依托电商平台,以ERP系统为工具,形成了中农网立体及多元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通过担保授信、货物预售、代理采购、延期支付等方式,为会员定制方便快捷、期限灵活的融资方案。目前,中农网已与23家银行达成战略合作,获得总授信额度逾40亿元,年融资额逾70亿元,客户不仅提高了融资的灵活性、便捷性,而且在中农网平台上获得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成本平均下降了20-30%,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解决客户高风险民间借贷,经营风险易失控等问题。
中农网目前已经实现千亿级别的交易额,卫哲目标是未来提高服务深度,扩大覆盖品类和行业上广度,联合更多行业伙伴和投资者,加速中农网现有模式改造升级,一起筑起行业的标准,让农业领域成为大家共同生长、营养丰富的“蓝海生态圈”。
“农产品年产季销的特点,决定了其资金需求是极具波动性的,这种波动性几乎超过了其他所有行业。供应链金融存在的可能性就是因为农产品年产季销的时间特点,中农网通过全产业链的物流信息资金的把控,做到了原来银行用自己的方法很难服务的一批客户,很难服务的一个行业。”卫哲说。
有了供应链金融介入以后,中农网的两个东西被盘活了,一个是物流,还有一个就是组货能力。一方面,“有了供应链金融,我们手中可为客户调配的货源很多,我们可以将产区的货源全部组织到销区去,然后动态匹配到各地。”中农网CEO孙炜说,“另一方面,客户在中农网的平台上交易,可以快速提到货,不仅可以省去很多中间环节、缩短采购周期,大大提高物流效率。”
中农网对符合各个行业特点的专业化平台进行深层次的资源整合,针对不同品种、不同标准地提供居间贸易、现货挂牌等多元化的网上交易模式,切实为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及服务;在生鲜农产品领域,建立了集成担保、结算、质检、仓储、运输、报关、商检第三方服务的生鲜农产品综合电子商务平台,帮助买卖双方解决存货积压,优品贱卖等问题。
中农网及旗下的广西糖网、中国茧丝交易网、中农易果网等在各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通过为客户提供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等服务,拥有超过10万家的产业链上下游客户,帮助9000多家行业优秀企业实现了供应、交易、采购价值最大化。
农产品具备大宗交易网上交易成功的核心要素,同时符合互联网的两个特质:跨越空间和跨越时间。
以白糖品种为例,上游供应商的企业类型为制糖集团、贸易商、投资商地理位置相对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湛江,总数不到100家。供应规模小到几百吨,大到上百万吨,决策流程以快销售快资金回笼为决策依据,而尚待开发的潜在客户是沿海的加工糖厂。
而从下游采购商来看包括:大B(经销商,批发商,贸易商)、中B(二三级经销商,大型用糖企业,如糖果公司、娃哈哈、可口可乐等)、小B(粮油铺、超市等)、小小B(奶茶店、甜品店等),采购规模年采购总量300万吨左右,小到几十吨不等,大到几十万吨,以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居多。
除了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采购商这类纵向客户,中农网还建立了平台模式,向客户外延延伸。中农网将农业生产者、大宗加工企业、工商业终端、消费者等上下游用户链接在一起。
“未来三年,再往后面发展,我们希望能够看到中农网在整个规模上和为客户的服务上,再上一个台阶。
从投资角度,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赛车道,但它不是高速公路的赛车道,它是一个越野的赛车道,农产品也一样,中农网不是一辆保时捷的跑车,任何想在B2B领域,尤其农产品B2B领域做跑车的企业,通常会车毁人亡,因为我们地没有那么平,我们是一辆皮实耐用的越野车。下一个十倍的成长,赛道清晰,模式清晰,现在所缺的就是更多的伙伴,既有包括跟我们一起做深度开发的合作,也有和我们一起做广度的伙伴。”卫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