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翟卫东(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太原 030031)
略论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中政府与市场的博弈
■ 翟卫东(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太原030031)
内容摘要:市场经济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转轨讨论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卓有成效但同时改革的力度不够,经济潜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本文将博弈论运用到市场经济改革当中,基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视角,围绕政府与市场的博弈展开,讨论如何进行市场经济建设。
关键词:博弈论经济发展方式市场经济改革
(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历程
我国的市场化进程主要指自1978年确立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模式逐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过程是一系列经济、法律、政治体制以及社会的变革(汪锋、张宗益、康继军,2005),所以市场经济建设是一个综合的变革,并不仅仅是经济体制的变化。基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我国逐渐开始探索市场经济道路。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进程加快,一方面体现在由市场来确定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另一方面表现为将自产自用、自给自足性的产品生产和生产要素生产方式,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生产方式(陈宗胜等,1999)。据相关学者测算,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已超过60%,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不断发展成为市场经济国家。
改革开放提出了对经济建设的新构想,新的经济发展思路一直延续到今天,也逐渐构成“新常态”理论,经济“新常态”实质上是关于经济发展某一阶段的长期现象和历史特征的现实描述和理论刻画(金碚,2015),在当前常态经济下,需要进一步研究市场经济建设的规律与方向,特别是在今天供给侧改革倡导下,市场经济建设必然迎来新的生机。供给侧改革强调从供给角度改善经济结构,扭转单一依赖需求的经济模式,从源头提供更加符合需求的产出。从市场经济角度理解,供给侧改革实际上对市场主体提出了新要求,也就间接要求决定市场经济建设的主导者提供更加高效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
(二)我国市场化进程分析
市场经济建设需要一个衡量市场化的指标,衡量市场化进程的指标体系设计比较复杂,选取的子指标会导致系统指标不同。度量市场化程度方面研究较多,而且这也是一个热点问题,其中,樊纲、王小鲁(2011)的研究较为全面,其研究在对我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研究中,从5个方面共15项指标构筑指标体系以分析市场化程度,这5个方面分别是:政府与市场关系、非国有经济发展、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通过以上五个方面,计算得出对应的市场化指数,这一套指标体系得到后续研究者的借鉴与采纳,并发展出众多的研究方法和新的研究结论。
单纯从企业属性的角度分析我国市场化建设进程问题,则会显得更加直观,如表1所示,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占据了我国经济的主体,1978年至1999年期间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其他经济的发展从1995年开始出现较大幅度提升,而集体经济反而不断下降,国有经济从整体来看比较稳定,在1998年和1999年出现较大的增加。大中型经济一直处在稳定的发展当中,只是从1998年开始出现了大幅度的提升,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对新型产业的大力扶持与鼓励,使得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特别是带动市场经济建设步伐加快。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建设步伐加快,尤其是其他企业类型发展较快,这得益于对市场经济的重视。市场经济建设本身是一个综合性命题,关联的方面居多,特别是基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特殊国情,市场经济建设显得较为滞后,但是不能站在今天去批判过去。每一个时期都有属于自己的发展模式。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积累多了太多问题,简单从政府还是市场角度分析似乎显得过于粗略,发展模式问题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命题,但是从市场角度解读,也有合理性。
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涉及政府与市场二者之间的博弈。依据市场经济的建设原则,市场应当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解决主观分配的低效,化解资源浪费的死循环,然而由于我国历史的缘故,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替代市场发挥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因此在进行市场化改革中,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矛盾总是存在,由于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市场改革步履维艰。政府提倡市场化建设,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更能知道市场化对自己意味着什么,而且我国粗放型经济不仅仅没有得到缓解,某种程度上反而加重了(赵文军、于津平,2014),政府提倡和政府主导的自我矛盾使得我国市场化建设总是表现出低效,甚至出现了更深的经济矛盾。
政府与市场之间一般存在两种关系,一种是两者的合作解,一种是两者之间的博弈解,按照经济发展规律来看,两者之间完美的共存模式往往难以实现,所以后者才是占据经济发展主流的常见情形。如果将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博弈解用数理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建立一个基本函数,该函数即通过一个博弈过程分析市场经济建设,通过相关系数衡量解释变量对市场经济建设的影响程度,量化分析市场经济建设情况:Y=f(G,M,E,C)。
其中,Y表示市场经济建设,G表示政府,M表示市场,E表示企业,C表示消费者,然后再对上式赋予相应的系数,该系数旨在对不同要素的影响程度加以具体分析。上述表达式解释了不同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是古典经济学的范式研究的一种变化,是在传统经济研究方法基础上的借鉴与转化。然后对基本模型进行赋权重,即将不同要素的影响程度用系数表示出来,如下式所示:Y=αG+βM+γE+δC+ε。
其中,α、β、γ、δ分别代表政府、市场、企业、消费者对市场经济改革的影响程度,ε表示其他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它基本解释了除政府、市场、企业和消费者之外的对Y的影响因素,比如国家市场的变化等。
α、β、γ、δ、ε∈(0,1)
上式表示系数需要满足的条件,此外G、M为内生变量,说明市场经济改革主要取决于政府与市场本身,E、C为外生变量,虽然二者是创造直接产出的主体,但构造经济环境的是内生变量,此外由于外生的G和M具有可变性,也就是说二者的变动对经济性质的解释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需要对G和M做独立分析。分别对G、M求偏导,即考察经济增长要素的变动对产出变动的影响程度,则得到相应的影响因子。
αY/αG=α
αY/αM=β
综合上述分析,通过比较α与β之间的大小以界定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博弈水平,从数理的角度来看,包括三种情况:
第一,如果α>β,则是政府主导型经济,但不代表没有市场参与,只不过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种情况比较符合我国长久以来的经济发展现状,尤其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建设。政府主导尤其是政府需要在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服务者的角色,这与凯恩斯的理论有某种内在的契合性。
第二,如果α<β,则是市场经济,但不代表政府退出市场。此时要求的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不否认政府的辅助角色,因为完全独立自主的市场难以存在,或多或少需要显著的干预存在。
第三,如果α=β,则政府与市场各主导一部分,属于理论状态,现实中几乎不存在。这种理想状态有时候会有所偏移,此时就成了(1)和(2)的某一种情况,但是这比较完全的均衡难以实现,因为经济建设从来都不是理想国,它总是处在波动之中,特别是某一方会在某一个时期占据主导。
回到市场经济改革目标上来,如果要建立市场经济,那么表现在模型中即α <β,此外还需要同时满足这样三个条件:
α ∈ (0,0.5),β ∈ (0.5,1),β-α≠0
这三个条件即表示说市场必须是资源配置的主体,发挥基础性作用,在市场基础调节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的监管参与,否则博弈过程将不复存在。如果缺失政府监管,就形成了完全的自由市场,完全自由的市场已经被本世纪的金融危机证实了其存在的风险性。完成博弈基本分析,需要将企业的博弈过程具体化,因为参与市场经济建设的主体就是企业,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假设市场有两种参与主体:国企和私企,条件是政府监管过度和弱化政府干预,二者博弈的收益矩阵如图1所示。
图1展示了国企和私企之间的博弈。分析博弈结果,存在两种情况:第一,如果政府干预没有退出,此时国企收益(a)大于私企收益(b),满足a>b,表明此时我国的经济任然是政府主导型经济。第二,如果政府干预弱化,此时国企收益(a)小于私企收益(b),满足a<b,表明此时我国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有别于传统博弈,这里并不存在一个最终对谁都没有利益或者对谁都有利益的结局,而是一个必须有一方占据主导的结果。从图1看出,代表市场经济的私企和代表政府主导的国企在博弈矩阵之间展开博弈,基于代表性的假设,两者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一方必然会形成属于自身一方的利益,这种利益往往会占据较长的时间难以改变,这也就构成了我国改革困难的症结所在,解释了为什么越改越难的困境。
图1 国企与私企之间的博弈
表1 各种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和生产单位所占比重(%)
建设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在经济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问题。政府经济体制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部分弊端,政府主导的经济改革本身并没有问题,但如果政府过度干预经济,并且成为了社会资源配置的长期以来的主导力量的话,这就违背了经济转轨改革的初衷。因此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负责资源的第一次调配,作为内因起作用,从根本上解决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确保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政府负责监管,作为外因起作用,确保经济发展成果由全体国民共享,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从理论上讲,市场化建设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落实到实践中反而存在诸多难题,破解难题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这对政策制定者要求居多。
参考文献:
1.汪锋,张宗益,康继军.中国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财经科学,2005(6)
2.陈宗胜,吴浙,谢思全等.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金碚.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1)
4.樊纲,王小鲁,马光荣.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经济研究,2011(9)
5.赵文军,于津平.市场化进程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4(3)
基金项目:▲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机制与措施研究——基于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视角”,项目编号:2015041029-3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