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飞(新疆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 阿克苏 843000)
新疆阿合奇县萨喀尔得铜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马飞
(新疆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阿克苏843000)
萨喀尔得铜矿位于塔里木板块西北缘活动带,该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型矿床。矿体主要沿基本顺层(C2b1),其次在斜交地层的断层破碎蚀变带分布,明显受断层破碎蚀变带控制。泥盆系与石炭系的接触断层是主导矿构造,而它派生的次级断裂则为导-容矿构造,多期次构造叠加作用也促使了矿体的形成。
萨喀尔得铜矿矿体特征断裂破碎蚀变找矿标志
萨喀尔得铜矿处于西南天山金、铅、锌、铜、锑、锡、铝、汞成矿带中部,通过对该区1∶20万地球化学测量在本区圈出了Hs-33号综合异常,在异常查证中发现了萨喀尔得铜矿,属与断层有关热液蚀变型矿床,本文研究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以及找矿标志,对明确下一步矿产勘查方向,并有效的进行成矿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勘查区处于塔里木地台西北缘木兹杜克过渡带(Ⅲ)、迈丹他乌铅锌锑金铜稀土成矿带和柯枰铅锌铜成矿带[1~2],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古生界的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在卡拉铁克大断裂的东南侧,卡拉铁克大断裂延伸约100km,具多期活动特征,沿大断裂发育有近于平行的次一级断层、裂隙带,对成矿十分有利[3](图1)。
图1 萨喀尔得铜矿区域地质略图
区域内构造线总体呈北东-南西向,褶皱构造有阿尔巴切依切克箱状背斜,该背斜具有长期发展的历史,背斜核部出露有寒武系、奥陶系,向两翼依次有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及二叠系。其内还发育有次一级褶皱-比尤列提向斜和阿萨乌拜背向斜。
区内岩浆岩不发育,仅局部见有少量脉岩,主要有石英脉、重晶石脉及基性岩脉,规模均较小。区内地层仅遭受了微弱的区域变质作用。`
区域上从工作区至北东的哈拉奇一带,矿产总体分布较少。沿卡拉铁克大断裂,主要在哈拉奇一带上泥盆统(D3y)中发现有布隆金重晶石矿点;中-上石炭统(C2~3)发现了布隆多金属、马旦铜矿点等;均属内生作用的热液型矿产。
勘查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上泥盆统克兹尔塔格组(D3k),呈北东-南西向分布于勘查区北西部一带,岩性主要为砖红色石英砂岩夹薄层粉砂岩,偶见白色斑块或条带,厚度大于100m。中石炭统别根他乌组(C2b)第一段(C2b1)出露于勘查区中北部,岩性主要由薄层灰岩、细砂岩、泥灰岩、炭质页岩、岩屑石英砂岩等组成,以铜矿体为界;别根他乌组第二段(C2b2)出露于中南部,与别根他乌组第一段(C2b1)地层呈断层接触或整合接触。主要由炭质页岩夹薄层灰岩、细砂岩、岩屑石英砂岩等构成。
勘查区内构造形迹与区域构造一致,构造线总体走向北东-南西向。其中泥盆系地层分布于矿区的北西部,多以单斜产出,倾向约300°,倾角30°~60°;石炭系分布于矿区的南东,岩层中构造显得较复杂,小褶皱、断裂较发育。
矿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有4组(期次)断裂带,其走向主要为北东向,其次为近东西向。
F1为一区域上规模较大的逆冲断层,在矿区内局部显示为逆掩推覆断层,断层上盘为泥盆系,下盘为石炭系,地表断裂带倾向北西,倾角30°~60°。断层破碎带宽5~20m,沿断层破碎带有菱铁矿矿化、黄铁矿化、局部有铜矿化;
F2断裂为基本顺层断裂带,断续延伸1 000m左右,破碎带宽5~25m,两侧岩层均为石炭系地层,断层面倾向北西,倾角32°~57°,该断层为区域性大断裂的次级断裂带,基本与区域构造线延伸方向一致,该断层为主要控矿构造,沿该断层及附近共圈出铜矿体4个,其余地段有不同程度的铜矿化;
F3断裂在矿区延伸1千余米,为略微斜交地层的断裂带,局部破碎带宽3m左右,断层两侧均出露为石炭系地层,断层倾向北西,未见有明显的铜矿化;
F4、为斜交地层平推断裂,断裂倾向北,倾角近于直立,局部有铅锌矿化,该断层对基本顺层的铜矿体有破坏作用;其它节理、裂隙为斜交地层断裂,其规模小,断裂倾向南东,局部有较富集的铜矿化。
铜矿(化)体受区域性大断裂的次级断裂带控制,产于次级断裂带破碎蚀变岩中。铜矿(化)体主要受三组次级断层、节理、裂隙带控制,其一为沿上泥盆统(D3k)与中石炭统接触断层(F1)产出;其二为沿中石炭统(C2b1)基本顺层的断层(F2)产出;其三为沿斜交地层(C2b2)节理、裂隙产出。其中主要在基本顺层(C2b1)、其次在斜交地层的断层破碎蚀变中圈出了4条矿化体(Cu~Ⅰ至Cu~Ⅳ)。矿(化)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长分别为40~400m、宽分别为0.5~15m,铜品位一般为(0.14~3.58)×10~2,铜矿(化)体总体伴生银、零星伴生有铅、锌(图2)。
图2 萨喀尔得铜矿床地质简图
其它矿(化)体总体呈脉状、透镜状。沿(F2)附近斜交地层(C2b)的节理、裂隙中,局部充填含铜方解石、白云石脉及其角砾,长一般10~30m不等、宽0.1~0.2m,品位Cu一般为(1.72~3.89)×10~2;沿石炭统(C2b)平推断层(F4)破碎蚀变带中,零星充填有含闪锌矿方铅矿细脉、含铅锌方解石、白云石细脉,细脉近东西向延伸、近直立,长1~5m不等、宽0.05~0.10m,方铅矿品位为30×10~2、闪锌矿为20×10~2左右。
根据槽探浅井工程资料,主要的4个矿体(Cu~Ⅰ至Cu~Ⅳ),长分别为180~280m,厚分别为0.56~3.83m,品位一般为(0.14~3.58)×10~2,属低品位铜矿体。由于矿体较大,深部均也见矿,共获得332+333铜矿石资源量1 890 154 t,332+333铜金属量63 878 t,在这个矿区还有32条矿体,其334铜矿石资源量7 823 568 t,334铜金属量234 707 t。332+333+334铜金属量298 585 t[4]。
4.1矿石矿物特征
赋矿岩石主要为蚀变砂岩、白云岩、大理岩化灰岩等。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菱铁矿、胆矾、孔雀石、褐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长英质、白云石、方解石和少量的绢云母、绿泥石等。主要矿物特征为:
黄铜矿:形态呈他形粒状,粒径较粗,多在0.05~0.5mm之间,少部分在0.01~0.045mm,在矿物中呈斑点状、团块状分布。其含量一般为1.27%~3%。
黄铁矿:其形状呈他形-半自形粒状,粒径大小不等,在0.01~2.0mm,少数>2mm,呈独立单体或与黄铜矿连生在一起,部分被褐铁矿交代,呈残晶存在。其含量一般为1%~5%。
菱铁矿:其形状呈自形、菱形,边缘为褐铁矿交代具环带状,分布于蚀变砂屑之间,有时跨界线分布。粒径在0.03~0.2mm之间,少数>2mm。其含量一般约为5%左右。
水胆矾:形态主要为纤维集合体,沿矿石风化面呈不规则脉状或皮壳状产出。其含量一般约为2%~6%之间。
孔雀石:伴生于水胆矾矿旁,呈粉末土状或皮壳状产出。其含量一般约为1%左右。
褐铁矿:呈隐晶质集合体,以网脉状形式交代,交代原生硫化物黄铜矿和黄铁矿,使其呈孤立岛状分布。有时,在褐铁矿集合体中见有少量的铜蓝,粒径较细,在0.01~0.04mm,呈鳞片状集合体产出。其含量一般为4%~8%之间。
脉石矿物:石英、长石、白云石、方解石呈自形、半自形粒度大小不一,含量不一,其中石英、长石粒径一般为0.12~0.3mm,白云石、方解石粒径一般为0.06~2.4mm,少量的绢云母、绿泥石、炭质等多为胶结物。
矿石主要为含铜蚀变砂岩、构造角砾岩、白云石脉、方解石脉、石英脉等,其围岩主要为砂岩、炭质页岩、灰岩、白云岩等。
4.2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以他形不等粒结构为主,次为交代残留结构、包含结构和纤维状结构,有用矿物嵌布形式为不等粒嵌布,嵌布粒级在中-细粒级(0.02~2.0mm)。矿石构造主要为不均匀浸染状构造,次有少量的脉状构造和皮壳状构造。不均匀浸染构造是由原生硫化物黄铜矿、黄铁矿在矿石中呈不均匀分布所造成的。多以斑点状、团块状、脉状等方式产出,多沿裂隙充填。
4.3矿体围岩
Cu~Ⅰ矿体围岩为泥盆系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页岩。Cu~Ⅱ、Ⅲ、Ⅳ矿体围岩主要为石炭纪砂岩、白云岩、灰岩、炭质页岩等。
5.1矿床成因
⑴地层及岩性控矿
矿体主要产于石炭纪的蚀变碎屑岩、炭质页岩中,次产于灰岩中,表明在这些地层中存在矿质及与矿质有关的物质成分,有一定的成矿物质来源。在碎屑岩与灰岩、白云岩结合部位中形成了相对规模大、热液型和充填型矿体,在白云岩、灰岩、炭质页岩中只形成了相对少量的浸染状矿体。
⑵构造控矿
矿体严格受走向总体为北东向的断层控制,近矿围岩有一定矿化和蚀变作用,存在构造热液和容矿空间。泥盆系与石炭系的接触断层是主导矿构造,而它派生的次级断裂则为导一容矿构造[5]。矿床的规模总体与断裂的规模相关,其中沿基本顺层(C2b1)的断层控制着主矿体的分布,泥盆系与石炭系的接触断层零星控制有矿化体分布,明显斜交地层次级节理、裂隙也形成有矿化体(局部富集)。多期次构造叠加作用也是形成矿体的因素。
⑶矿化富集规律
基本顺层(C2b)的断层带(F2)部位中,碎屑岩与灰岩结合部位存在相对规模大且较富集的矿体,如Cu~Ⅱ号矿体、Cu~Ⅲ号矿体相对较富集。
⑷矿床成因
在泥盆系与石炭系的接触断层活动的推力下,深部含矿热液向低压空间运移,在总体为北东走向的断层构造空间内,在有屏闭层、周围含有Cu、Ag、Pb、Zn等成矿元素、断层热液和易发生化学反应的碳酸盐岩(白云岩、石灰岩)环境中,即在有成矿物质来源、热液作用、成矿空间中交代、沉淀、富集成矿。主要形成中低温热液型、热液交代型铜及铅锌矿。
5.2找矿标志
⑴构造标志
铜矿(化)体受区域性大断裂的次级断裂带控制,产于次级断裂带破碎蚀变岩中,总体沿北东向延伸,基本与区域构造线延伸方向一致。铜矿(化)体主要受三组次级断层、节理、裂隙带控制。因此次级断层、节理、裂隙带等构造可作为主要找矿标志。
⑵岩性标志
铜矿(化)体基本产于石炭纪的碎屑岩、白云岩、灰岩、炭质页岩中,地层中存在矿质及与矿质有关的物质成分,经后期热液作用、构造运动,形成铜矿体,因此岩性标志可作为主要找矿标志。
⑶矿化标志
野外宏观观察,矿区内地表矿石氧化后,金属矿物主要为次生水胆矾、孔雀石,呈翠绿色,粉沫状、薄膜状等,其含量的多少与铜品位高低呈正相关,因此水胆矾、孔雀石分布特征可作为直接找矿标志。
⑴萨喀尔得铜矿受区域性大断裂的次级断裂带控制,产于次级断裂带(F2)破碎蚀变岩中,属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⑵矿区内的4组断裂控矿作用不同,顺层断裂带(F2)含矿性较好,该断层为主要控矿构造,沿该断层及附近共圈出铜矿体4个,其余地段有不同程度的铜矿化。
⑶该矿的找矿标志主要有次级断层、节理、裂隙带等构造,石炭纪蚀变碎屑岩、炭质页岩,地表的水胆矾、孔雀石。在今后的找矿中,应遵循构造为第一控矿要素,善于分析和利用各种直接和间接找矿标志,提高找矿效果。
[1]王文胜.新疆阿合奇马场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与成矿关系探讨[J].新疆地质,2009,27(2):141~144.
[2]杨建国,闫晔轶,徐学义,等.西南天山成矿规律及其与境外对比研究[J].矿床地质,2004,23(1):20~30.
[3]陈奎,田新文,张玉坛,等.阿沙哇义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新疆地质,2007,25(4):384~388.
[4]陈奎,田新文,王文胜,等.新疆阿合奇县萨喀尔得铜矿普查地质报告[R].阿克苏:新疆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2008.
[5]刘家军,李恩东,龙训荣,等.新疆布隆金矿床的成矿特征与成矿时代[J].地质与勘探,2004,40(5):6~11.
收稿:2016-05-30
10.16206/j.cnki.65-1136/tg.2016.0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