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宝敏
长征“二万五千里”是怎么算出来的
□ 林宝敏
1935年,中共中央对于长征的里程提到过三次。8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沙窝会议通过的决议中指出:“一方面军一万八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的伟大事业”。9月12日,中共中央在俄国界会议作出的《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中指出,红军进行了“二万余里的长征”。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注:由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改编而成)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了长征。当天,毛泽东在讲话中指出:“根据红一军团团部汇总,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
老红军李中权将军回忆,1937年他在抗大学习时,曾亲自听毛泽东在大会上阐述红一军团的“二万五千里”数字是如何计算出来的。毛泽东解释:从1934 年10月出发到1935年10月结束可算365天,以每天走70里计算,共25550里,略为二万五千里。
毛泽东的解释中,为什么不扣除部队休整的天数里数呢?因为红军在占领遵义、松潘两镇后,都有作较长时间停留,前后合计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没有行军。可以这样理解,作战部队除行军外还要打仗,打仗要占领有利的地形,更多地消灭敌人,就要不断奔袭、迂回,比如“四渡赤水”等等。这样,多出的长征路程就可以填补休整时的路程。这一点,毛泽东是很清楚的,因此,他认同红一军团的“二万五千里”这一数字,并在大会上说出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在所发的指示和命令中,并没有把这次行动称为“长征”,而是称为“突围”、“反攻”、“西进”等。但在同年1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在莫斯科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部全体工作人员做报告时,把红7军团北上和红6军团西征称为“长征”,这是目前所知党史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长征”概念。
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中央红军第一次把战略转移称为“长征”。1935年5月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再次提到了“长征”一词。布告的起草者是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主编《红星报》的陆定一。
可以说,“长征”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定用词最早是王明说出的,陆定一以书面形式固定下来,最后经朱德总司令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广泛传播开来。
(摘自《档案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