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的延时摄影技法

2016-08-27 11:39江芸周冰
中国科技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睡莲延时间隔

江芸 周冰

“延时摄影”广泛应用于科研和专业科学纪录片创作领域,它通过浓缩时间揭示自然奥秘,并具有极强的视觉表现力。智能手机的延时摄影功能简便易行,即便是没有创作经验的师生也可以迅速掌握,提高科学影像的创作水平,感受延时摄影的独特乐趣。

什么是延时摄影

延时摄影(Time-lapse photography)是一种把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时间跨度的过程,压缩在较短时间内播放的摄影技术。它通过浓缩时间,将我们肉眼无法辨识的变化过程展示出来,揭示自然奥秘。延时摄影有着丰富的表现题材,比如植物生长、元素结晶、有机物分解、星辰转移、细胞分裂等。

延时摄影是降低前期拍摄的帧速率,且后期以常规帧速率播放画面的拍摄方法。比如,前期每秒钟拍摄1帧画面,后期以每秒25帧的速度来播放,那么,播放时间就比真实拍摄时间压缩了25倍,这样原本并不明显的变化过程就会被快速呈现出来。

手机自带摄影APP的延时摄影功能

智能手机一般自带延时摄影功能。以iPhone为例,打开相机APP,滑动屏幕至延时摄影模式,按照上期文章介绍的方法,稳定手机,锁定对焦,锁定曝光,即可开始延时拍摄。但手机自带延时拍摄功能一般是由手机自动计算拍摄时间间隔和成片时长,无法人工设置,在拍摄时间较长时成片效果较难预估。

手机第三方延时摄影APP

手机第三方延时摄影APP可以由创作者根据拍摄对象变化速度的不同而自由设定拍摄间隔,具备更大的创作空间。目前,安卓、iOS系统的智能手机延时摄影APP有很多种,不同APP在功能和使用方法上大同小异。本文以Timelapse Pro为例介绍其用法。

(1)设定拍摄时间间隔和拍摄时长。根据拍摄对象变化速度的不同,拍摄前需要对拍摄时间间隔进行相应调整。点击右下角的“Settings”,出现界面如图1所示。选择“Beginner”或“Expert”在设置上没有本质区别。“Video fps”表示帧速率,一般选择25帧/秒(较适应于国内网站播放的规格)。“Shoot interval”即拍摄间隔(单位默认为秒),用于设定间隔多久手机自动拍摄1张画面。对于运动速度较快的物体拍摄间隔则短,运动速度较慢的物体拍摄间隔则长。网络上流传有很多关于设置时间间隔的经验,比如拍摄快速移动的云间隔1秒、慢速移动的云间隔10秒、植物生长2分钟、太阳的影子10~20秒等,这些经验可供初学者借鉴,但并非一成不变,需要拍摄者对拍摄对象有足够了解,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调整。对初学者而言,最常见的错误是拍摄间隔设置过长而造成成片拍摄效果跳跃不连贯。因此在手机存储容量充裕的情况下,宁可把拍摄间隔设定得短一些,这样能够得到足够多的素材,为后期制作留有余地。“Shoot time”是指实际拍摄的总时长(单位默认为秒)。“Start recording delay”是为避免因操作触碰手机造成震动而延后几秒钟开始第1帧的拍摄。

(2)开始拍摄。按“Start”按钮,界面会提示现有的拍摄设置,如图1所示。其中“Timelapse length”是指根据现有设置所得成片的时长。如果所有设置符合拍摄需求,可以按“Start a new timelapse”,手机将跳转到拍摄界面。在界面左上角的3个图标中,提示“剩余的拍摄时间”、代表“已拍摄帧数”、表示“已拍摄时长”,数值会根据拍摄情况随时变化。右侧的图标用于锁定焦点,用于锁定曝光。设定好后,就可以点击图标,手机将按照设定好的时间间隔自动开始拍摄。

(3)结束拍摄。预定的拍摄时间完成,或手动点击图标结束拍摄,手机会自动跳转到视频生成界面,并将自动把拍摄的画面渲染成一段动态视频。在此界面可以预览视频,给视频起名字、描述、增加配乐、添加滤镜效果,然后便可以点击“Save”保存视频。点击图标,点选“Export to camera roll”就可以将视频导出到手机视频库。

延时摄影的注意事项

手机是否固定是影响拍摄成败的关键。由于智能手机的延时拍摄APP会自动合成视频,这就导致我们很难通过后期处理弥补前期拍摄的失误,在拍摄过程中出现晃动或失焦等情况都可能导致长时间的拍摄功亏一篑。因此,我们建议初学者使用三脚架固定手机,从固定镜头练起,操作熟练后,可以借助旋转云台、电动滑轨等辅助设备实现更为生动有趣的延时摄影效果。

另外,要特别注意曝光控制。在自然光下拍摄时,如果锁定曝光,光照变化可能导致画面出现过曝或欠曝的情况,因此我们建议初学者使用自动曝光模式(这种操作存在一定不足,即在光线变化较大时,生成的视频会出现忽明忽暗的情况);如果能准确预估拍摄期间的天气情况,且能判断出主要被摄物的受光变化趋势,可以锁定一个中间曝光值,以较好地控制主要被摄物的明暗。如果有条件,可以选择在室内拍摄,使用人工光提高拍摄成功率。

此外,拍摄时还要确保手机电量、内存充足,关闭闹钟,调至飞行模式。

手机延时摄影的难点

与数码相机相比较,使用手机进行延时摄影简单易行,省略了很多后期处理合成的过程,其创作难点主要在于前期对拍摄对象变化规律的把握。延时摄影的创作者必须熟悉拍摄对象,对拍摄对象的运动方向、范围、速度及环境变化等因素进行合理预估,才可能顺利完成拍摄。

以外景拍摄睡莲为例。睡莲有昼开夜合的特性,是延时摄影的上佳题材。在实际拍摄过程中笔者发现,仅仅对睡莲有肤浅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如果不了解季节、温度、光照对于睡莲开花的影响,那么就有可能出现拍摄者空等许久而睡莲不开花的情况;如果不了解睡莲不同花期的花朵形态,那么就有可能出现一池睡莲怒放而唯独被拍摄的睡莲不开花的情况;如果不能合理预估天气和光照变化,就有可能出现随着太阳的升高、光照的加剧,画面逐渐过曝的情况。此外,在拍摄时还要避免他人进镜头、碰镜头、干扰拍摄物等意外情况的发生。总之,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造成延时拍摄的失败。但恰恰是经过了尝试、失败、再尝试这样的曲折和反复,拍摄者不仅娴熟掌握了拍摄技巧,而且会对睡莲的生理习性有更深入的了解,因为这与科学观察的过程非常相似。

总而言之,延时摄影创作者首先要善于观察,并提前为拍摄作好知识储备;其次,还要善于在拍摄过程中总结并积累经验,逐步提高拍摄成功率。延时摄影的过程看似漫长枯燥,实则是锻炼科学观察能力的难得时机,创作者只有静下心来沉浸并享受延时摄影的创作过程,坚持不懈地克服拍摄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才能将精彩的自然变化过程凝聚成极具震撼力的延时摄影作品传达给观众。

猜你喜欢
睡莲延时间隔
课后延时服务
睡莲盛放
课后延时中如何优化不同年级学生活动效果
与睡莲作伴的追光者
论延时摄影的类型与表现手法
睡莲
豆腐睡莲
一种“死时间”少和自动校准容易的Wave Union TDC
间隔,是为了找到更好的自己
上楼梯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