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军工行业国产数控机床应用座谈会上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兼发展计划司司长龙红山的讲话
很高兴参加今年的“军工行业国产数控机床应用座谈会”,这种高兴是发自内心的。回想起来,最早是在2004年,机床协会的同志找到我,希望与军工合作,在军工行业率先应用国产高档数控机床,促进民族工业发展。当时国防科技工业正处在发展期,武器装备的升级换代迫切需要国产高档数控机床作支撑。于是,在当时的行业主管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原国防科工委领导的推动下,军工行业应用国产高档数控机床的长效合作机制应运而生。作为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的参与者,现在回想这些还是历历在目,所以今天再来参加座谈会心情十分激动。目前看来,当时我们提出的“创新、融合”发展理念传承至今,不仅发挥了历史性作用,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与全国人大刚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的五大发展新理念相吻合,与国防科技工业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也高度吻合。“十三五”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军民融合发展,我们双方建立的长效合作机制与此高度一致。而且在“创新、融合”理念指导下,十多年来,各部门间密切配合、积极探索,长效合作机制的工作形式得以不断丰富,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展,促进了民族装备制造业振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政府部门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军工用户单位和机床制造单位的良好合作,更离不开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和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的有力支撑。在此,我代表国防科工局对在座各位所做出的贡献致以崇高的敬意!
当前,“十三五”的蓝图已经描绘,国防科技工业承担着支撑国防军队建设、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光荣职责,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保障军工能力安全可控,是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实现武器装备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国防科工局将会同国家有关部委进一步深化合作,创新工作思路和模式、拓展应用新领域、谋划应用新篇章。
十多年来,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协会支撑、供需企业广泛合作”的工作模式。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国防科工局三部门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表彰优秀合作项目、发布供求信息、组织供需对接交流等多种工作方式,在满足军工科研生产任务需要的同时,走出了一条军民融合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和机床行业共同创新发展的新路子。一是军工需求的增长带动国产机床行业的发展,在其他领域需求下降的大趋势下,军工领域高档数控机床订单每年都保持10%以上的增速,从数量上实现了对机床行业的支撑。二是军工的高端需求,有力推动了机床行业产品升级和结构转型,国内机床企业为军工制造机床的过程中掌握了五轴联动误差自动分离与补偿、机床热变形及其补偿、精密摆头设计与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三是军工高可靠和稳定性需求带动了国产数控机床产品质量的提升,很多机床企业还专门针对军工产品制定了更为完善的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保障措施,在数控机床可靠性倍增技术上取得了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落实好这一战略,我们正在编制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研究提出了《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在规划中,我们把通过需求牵引带动国产高档机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内容,在政策措施中专门写了一条,“以军工能力自主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组织实施军工高端制造装备创新工程专项行动计划,提高军工能力建设所需的高端加工制造设备、测试仪器等的国产化率和自主可控水平。在军工生产能力建设中,将进一步扩大支持采购国产首台套政策适用范围”,通过采取这些措施,逐步把支持采购国产首台套政策适用范围由首台(套)拓展至首批次,并研究在更多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上予以实施和应用。我们还联合工信部正在研究“军工高端制造装备自主化行动方案”,明确“十三五”军工制造装备自主化的具体思路、行动目标和重点举措,比如推动实施技贸结合的装备集中采购;进一步延伸国产化审查范围,从进口数控机床、仪器仪表,到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工业软件等,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促进军工行业高档制造装备自主化,降低能力安全风险。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防科技工业作为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要的创新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面对武器装备以作战需求为根本牵引,坚持体系化、信息化、实战化、自主化发展的新要求,国防科技工业未来五年面临的重点任务就是要加快武器装备由跟踪研仿向自主创新转变,而且研制的装备要适应复杂多变的实战环境。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以先进的工业基础作支撑,没有军工核心能力的自主化,就不可能增强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更谈不上军工基础产品和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我们迫切需要解决高端装备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问题,把武器装备研发能力建立在自主可控的国产高端制造装备基础上,这既是推动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也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具体举措。
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科技创新的最前沿,一直是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承担者。在国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20项重大工程中,国防科技工业就涉及9项,包括智能制造装备工程、航空装备工程、海洋装备工程、关键材料升级换代工程等。可以说,国防科技工业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国防科技工业快速发展,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平台,形成了较强的研发能力,拥有几十万科技人才,有一百多个科技创新团队,高技术人才聚集,是科技创新的高地。以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为牵引,通过高科技人才与高档数控机床的结合,必将同步推进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和高端制造业的技术进步。
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军工行业应用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取得了一定成绩,推进了军工和机床行业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但从军工需求和实际应用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国产数控机床产业结构整体上大而不强,仍无法满足军工领域高精度、高性能和高可靠性需求,军工制造的关键设备很多仍以进口为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四轴联动以上高档数控机床中进口占60%以上;二是在自主创新方面,国内机床企业技术积累还不够,原创能力比较薄弱,特别是数控系统、高速滚动功能部件、CPU芯片等核心部件依赖进口;三是一些军工单位对数控机床国产化工作不够重视,积极性不高,个别单位为了进口,还存在盲目提高机床参数指标和功能要求的现象,现有机床的使用效率也不高。
面对这些问题以及新形势新要求,需要我们进一步开拓思路、扎实工作,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进军工行业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应用工作。
(一)军工企业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支持国产高端装备应用,通过需求牵引,托举机床制造行业的“强国梦”
2007年,原国防科工委颁布的《军工建设项目鼓励采购国产设备的若干意见》,即大家所熟知的574号文件,规定采购国内首台(套)设备安排100%国拨资本金,进口设备调整为国产设备后投资不减、资本金比例相应增加等鼓励政策。“十三五”期间,这项政策继续有效,而且我们正在研究,准备把适用范围从两方面扩展,第一是过去只涵盖生产能力建设项目,今后扩展到所有军工能力建设项目;第二是过去只适用于首台套,今后扩展到首批次。
数控机床是制造业的“工作母机”,历史已经证明,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装备是买不来的,军工的安全、自主可控必须立足于国产装备制造业。而且机床只有在科研生产应用中才能不断完善和提高,军工要当应用的先行者。
军工单位在购置、应用国产高档数控机床过程中,要注意加强与机床企业的技术交流,进一步细化需求,让机床企业更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要积极向国内机床制造企业提供反馈信息和改进建议,协同机床企业一起创新攻关、破解难题,在满足军工需求的同时帮助机床行业完善提升;要把已购置机床使用好,努力提高机床使用效率,提高管理水平,还要特别重视应用软件的二次开发及使用。
(二)机床行业要抓住历史机遇,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为实现“强军梦”作出更大贡献
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历史机遇中,机床行业要主动作为,针对军工需求,在产品结构调整方面下功夫,不断加强对用户工艺的研究,抓紧核心技术攻关,积极主动与用户一起共同开展高档数控机床研发,尤其是对于受制于人、国外禁运的高精尖数控机床,更要注重技术积累、力争尽快取得突破。机床企业还要积极参与军工单位能力提升改造以及“智能车间”和“智能生产线”的建设,从单一的提供机床产品,拓展到设计提供针对用户整个工艺过程、成套的、系统性、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另外,机床企业要主动回访,了解产品在用户的使用情况,做好售后服务保障工作,增强军工单位继续采购的信心。
(三)两家协会要进一步拓展思路、加强配合,更加深入扎实地开展工作
长期以来两个协会积极作为,在供需双方之间搭建了深度沟通交流的平台,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相关单位的认可。后续,两个协会要以确定的年度各项计划工作为抓手,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拓展服务领域和范围;要注重调查研究,摸清供需双方的问题,更好地开展供需信息对接,通过有关网络信息平台,及时发布高档数控机床的供需信息的动态;要开展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应用效果评价研究;要认真研究“十三五”规划和有关重大专项的相关政策,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采用国产高档数控机床的信心。
各位领导、同志们,国防科工局将一如既往支持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在军工行业应用,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长效合作机制一定会发挥更大作用,军工行业和机床行业在合作的过程中一定能够实现共同发展。
2016年4月28日,扬州大学联合扬州市国防科工办在扬州举办了“把握军民融合机遇 推进军工科研发展”军产学研合作推进会,江苏省科公办、陆军南京军代局驻扬州地区军代室、扬州市保密局以及扬州地区20多家军工企业参加了会议。会上,扬州大学组织签署了一批校企合作协议,学校介绍了“高压大功率薄膜电容器”等十个军工项目研究成果。此次推进会对践行“军民融合”国家战略进行了有益探索,为深化地方高校与军工企业产学研合作起到了示范作用。(吴伟伟)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SNIEC)是中国最成功展览中心之一。该会展中心拥有17个单层无柱式展厅,室内展览面积200,000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100,000平方米。自2001年开业以来,SNIEC取得了稳定增长,每年举办约100余场知名展览会,吸引400余万名海内外客商。SNIEC的成功运营凸显了展会经济在中国及东亚经济区迅猛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