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印江县暴雨特征初步研究

2016-08-27 07:25喻义军李小兰刘丹丹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6年3期
关键词:印江涡度物理量

喻义军,李小兰,陈 军,刘丹丹

(1.贵州省印江县气象局,贵州 印江 555200;2.贵州省玉屏县气象局,贵州 玉屏 554000;3.贵州省铜仁市气象局,贵州 铜仁 554300;4.贵州省松桃县气象局,贵州 松桃 554100;)



贵州省印江县暴雨特征初步研究

喻义军1,李小兰2,陈军3,刘丹丹4

(1.贵州省印江县气象局,贵州印江555200;2.贵州省玉屏县气象局,贵州玉屏554000;3.贵州省铜仁市气象局,贵州铜仁554300;4.贵州省松桃县气象局,贵州松桃554100;)

利用2010—2014年共5 a贵州省印江县17个自动站观测资料和Micaps实况资料,采用相关对比分析、汇总归类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印江县暴雨时空分布及天气环流形势特征。结果表明:近5 a来印江县暴雨次数和过程降水量均呈增长趋势,暴雨主要发生在4—7月,且7月最多,占全年累计总数的50%,大暴雨天气过程以2 d居多,最长持续3 d;印江多暴雨区主要集中在印江县中北部、东北部至梵净山西部一带;印江暴雨天气可分为3类环流型,即冷锋+高空槽+切变型、低涡切变+高空短波槽型、台风倒槽型;印江县暴雨与该区域的垂直速度、假相当位温、比湿、水汽通量散度、水汽通量、涡度、K指数、SI指数、LI指数有密切关系。

暴雨;环流特征;物理量;相关性

1 引言

汛期暴雨预报由于其形式、背景的复杂性,往往是预报的难点,特别是区域性的暴雨预报难度更大,但做好县级区域性的汛期暴雨预报和暴雨特征分析是经济建设、防汛抗旱等防灾减灾工作的迫切需求,许多学者对区域性暴雨特征做过统计分析,如刘益兰[1]等人对 1961—2000年贵州省 83 个气象站地面气象记录资料进行了分析,表明贵州省降水有着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马晓刚等人[2]在分析中国南方持续性暴雨中指出,K指数对暴雨强度预报具有较好的指示性 、相关性和超前性;郑仙照等人[3]指出螺旋度的强度变化对暴雨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叶成志[4]等人在研究台风“碧利斯”对湖南大暴雨影响时指出,湘东南多山体分布且向北开口的喇叭口特殊地形通过与“碧利斯”低压环流北侧增强的东北风相配合,有利于水汽输送和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对湘东南暴雨有明显增幅作用;任敏[5]等人研究发现暴雨大多发生在正涡度区域南侧直到涡度为零的区间,并以正涡度中心到南侧1纬度的范围内频率最大,但也有少数出现在负涡度区域;朱乾根[6]对江淮切变线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总结出切变线上降水的分布特征;张洪英等[7]研究发现低层冷式切变线是引发大暴雨的主要系统,暴雨主要产生在低空冷式切变线右侧、西南低涡的东北象限以及低空急流的左前方,也是高低空急流耦合区;杨晓霞等[8]研究发现有利的地形对局地短时极强降水有重要作用,低层暖式切变线和500 hPa低槽的位置不同、中高层冷空气的侵入强度、位置不同造成强降水的强度位置也不同。

以上研究主要从大范围对暴雨天气气候特征做了研究分析,但由于贵州省地形地貌条件复杂,暴雨频发,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大范围研究难以全面反映本地的暴雨特征,因此本文通过对近5 a来印江县暴雨时空分布、环流特征进行分析,试图揭示本地暴雨天气气候特征,找出与暴雨密切相关的显著性物理量因子,力图为县级短、中期暴雨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2 资料与方法

规定全县范围内24 h至少出现4站次降水量>50 mm的日期为1个暴雨日;暴雨站次为印江县17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出现暴雨日的站数。选取该县内区域自动气象站2010—2014年逐日降水量资料,利用Micaps实况资料对印江县近5 a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影响印江暴雨常见的环流分类;利用Micaps物理量场产品,统计分析暴雨天气过程中水汽、热力、动力特征因子,总结出该县产生暴雨的显著物理量指标。

3 印江县暴雨时间特征分布

3.1年际变化

对印江县近5 a 17个站次出现暴雨日数及暴雨年累积降水量进行统计(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近5 a印江暴雨站次百分比无明显变化,但总体呈增加趋势,年暴雨过程累积降水量变化显著,并呈跳跃式变化,2013年出现极低值,2014年出现极大值,特别是2014年暴雨过程年总降水量超过前4 a之和。

3.2月际变化特征

图1a、1b为印江县近5 a暴雨日数及月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夏季7月出现暴雨日数最多,占到全年暴雨次数的50%,6月次之,占全年暴雨次数的25%,5月较少,4月最少,8月—次年3月全县没有大范围的暴雨发生。经统计,印江暴雨天气过程最长持续3 d,发生在2014年7月13日—16日,持续2 d和1 d暴雨天气次数分别为7次和4次,由此可见,暴雨过程主要以2 d居多,持续性暴雨主要出现在6—7月,出现3 d以上的暴雨最有可能出现在7月。

表1 印江2010—2014年暴雨年累积降水量及暴雨站次比年变化

图1 印江县近5 a暴雨日数(a)、暴雨月分布(b)Fig.1  Days of the rainstorm(a), the number of the rainstorm per month (b)

4 印江县暴雨空间分布特征

4.1暴雨空间频次分布

地形因素对降水有显著影响[9],印江境内山体成东北—西南带状分布,海拔最低450 m,北部为沙子坡山体(海拔1 210 m),东部紧邻梵净山(海拔2 290 m),杨柳山脉(海拔1 464 m)横跨南部(图2a),低层偏南暖湿气流北上碰到山体阻挡被迫抬升,加强了上升运动,同时暖湿空气抬升降温增加湿度,对降水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见,印江县暴雨天气出现的降水强度除了与天气背景有关外,还与地形密切相关。由图2b中看出,2010—2014年,印江县暴雨频次呈4级分布,自北向南逐渐减少,沙子坡站(108.472°E,28.169°N)暴雨次数最频繁,累积发生10次,占暴雨总次数的83%;暴雨多发区主要集中在杉树、板溪、天堂、合水、郎溪、永义、木黄一带;中坝、缠溪最少。

4.2暴雨小时降水量极值特征

选取印江近5 a 17个自动站小时降水极大值数据,并作等值线图,从图3a中可看出:印江暴雨小时降水量极大值为80.4 mm,极小值为25.1 mm,大部分乡镇小时降水量历史极大值范围为30~50 mm,小时降水强度主要分成4个区域(图3b),且自南向北逐渐减弱,南部洋溪、杨柳最强,小时降水强度和暴雨频次在空间上分布差异较大。暴雨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表明印江县暴雨小时降水强度、暴雨频次及海拔高度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图2 印江地形图(a)、暴雨频次空间分布图(b)Fig.2 Topographic map of Yinjiang county(a),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the rainstorm(b)

图3 小时降水量极值大小(a)、小时降水量极值空间分布(b)Fig.3 Extremely value of precipitation in one hour(a),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xtremely precipitation(b)

5 印江暴雨主要环流形式

为研究印江暴雨天气过程环流特征,对2010—2014年印江5 a 12次暴雨过程(4站24 h雨量超过50 mm)利用实况资料按高空、地面进行环流分析归类,得到以下3种典型类型。

5.1Ⅰ型—冷锋+高空槽+切变

500 hPa南支槽、高原槽东移(有时无高空槽)进入贵州西北部(图4a),对应750 hPa、850 hPa有槽、低涡切变、低空西南急流建立发展,同时地面冷锋从贵州西北部进入并向东部偏南移动,造成印江暴雨天气过程。此类型是4—6月主要的暴雨环流形式,其特征是500 hPa中低纬地区有低槽生成并向东移动,贝加尔湖大槽南压东移,高原槽、南支槽东移至铜仁中部,槽前有>20 m/s西南气流;700 hPa有切变位于贵州北部,同时四川盆地有低涡存在未来并向东移:850 hPa切变线位于贵州中部,西南风急流核位于铜仁南部;地面有冷锋从四川方向,经贵州西北东南移为主,前期热低压减弱西退(图4a)。此类型出现4次,占总数的33%。

5.2Ⅱ型—低涡切变+高空短波槽

500 hPa河套地区南部横槽南压,高原有弱波动槽东移到贵州,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进入广西北部并维持,贵州南部、东部位于副高西北侧,副高西伸脊点位于110°E附近;700 hPa四川东部、重庆、长江流域切变生成并南压至贵州北部,贵州东南部有西南急流;850 hPa云南、贵州、长江流域横切变,四川盆地低涡东移,西南风急流核位于铜仁南部并逐渐向北抬;地面热低压控制,低压中心位于贵州省西南部,贵州省中部有辐合线。此类天气过程降水具有持续时间短、降水强度大的特点,但如果副高位置维持,加上弱冷空气南下,往往产生持续性的强降水(图4b)。此类型出现7次,站占总数的58%。

5.3Ⅲ型—台风倒槽型

台风或其减弱的热低压在广东、广西登陆并向西北方向移动,印江位于台风倒槽的西侧,倒槽后有偏东南急流,槽前有东北大风,偏东南急流持续的水汽输送和偏北急流的强烈辐合抬升,引发了印江暴雨天气;同时由于印江山地的阻挡强迫抬升,暴雨的强度增强(图4c)。此类型出现1次,占总数的8%。

图4 暴雨环流形势Ⅰ型(a)、Ⅱ型(b)、Ⅲ型(c)Fig.4 Categories of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Ⅰtype(a), Ⅱtype(b), Ⅲtype(c)

6 印江暴雨物理量指标统计

在研究暴雨天气环流形式的基础上,以Micaps实况物理量场格点资料,选取离印江县最近的4个格点物理量值,利用双线性插值法计算出本站相对应的物理量值,取暴雨过程前12 h 13个物理量指标因子,其中4个因子分不同层次。

设第i个物理量因子的相关系数为ri,n为样本总量,α为置信度水平,Ti为物理量因子统计量,Tai统计临界值[10],根据相关系数显著性分析公式:

(1)

利用Excel统计公式求得第个物理量因子的统计临界值:

Tai=T.INV(α,n-2)

(2)

式(1)、(2)中n取12,α取0.8,分别求它们与12次暴雨过程降水量的单相关系数,并对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性水平检验(表2)。

T>|Ta|,表明在设定的置信水平上存在正相关;T<-|Ta|,表明在设定的置信水平上存在负相关;如果-|Ta|

表2 物理量因子与暴雨的相关系数

由表中可以看出,垂直速度、假相当位温、比湿、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K指数、SI指数、LI指数、涡度与暴雨均达到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可以把他们作为预报暴雨的物理量因子。

另外,统计物理量因子在暴雨过程前、过程中、过程后的平均值和极值变化特征,由表3可以看出各物理量因子在暴雨前后均有明显变化,其主要特征是:

①垂直速度:暴雨区域一般有较强的上升运动,700 hPa垂直速度均值<-20 m·s-1,极小值能达到-116.49 m·s-1。

②假相当位温: 在850 hPa场有平均值>348 K的高能值锋区,一般>336 K。

③水汽通量:低层充足的水汽输送有利于暴雨的发生和暴雨强度的加强,印江暴雨850 hPa水汽通量平均值为6.68×10-3g·cm-2·hPa-1·s-1,极小值为4.9×10-3g·cm-2·hPa-1·s-1。

④比湿:850 hPa比湿场平均值为13.83 g·kg-1,极小值为10.42 g·kg-1,梵净山西部、沿河南部、印江东部、北部为密集的高湿区。

⑤水汽通量散度:由表3可知,低层水汽通量散度对印江暴雨具有重要指示作用,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在该区域内为负值区,平均值一般为-9.04×10-3g·cm-2·hPa-1·s-1,750 hPa一般为正值区,但极小值也可低至-3.86 g·cm-2·hPa-1·s-1,低层辐合,高层弱的辐合或较强的辐散,均可为暴雨提供充足的动力条件。

⑥涡度:850 hPa、700 hPa印江处于正的涡度区域,其中850 hPa涡度均值为11.08 m·s-1,但700 hPa涡度能底至-1.04 m·s-1,暴雨一般与正涡度中心对应。

⑦K指数:在暴雨个例中,一般大部分时段K>32.4 ℃,极小值为28.01 ℃。

⑧SI指数:较强的K指数和较低的SI指数说明大气越不稳定,有利于对流的发生,暴雨个例中通常SI<0.44 ℃,最大可以达到2.72 ℃。

⑨LI指数:抬升指数与暴雨也呈较大的反相关性,指数绝对值越小,层结越不稳定,通过暴雨个例统计,一般LI<1.34,极大值为9.84。

表3 暴雨过程前后物理量因子均值变化及极值分布

7 结论

①近5 a,印江暴雨站次和频次均有增加趋势,暴雨天气主要发生在6—7月,且以7月居多。

②暴雨天气过程最长持续为3 d,发生在2014年7月14—16日,大部分暴雨持续时间为2 d。

③暴雨多发区域为中部、北部、东北部一带,中坝、缠溪、洋溪、刀坝为少发区域,沙子坡最易发生暴雨,同时暴雨频次和小时降雨强度呈一定的反相关性。

④通过暴雨天气高低空环流形式特征分析,建立了3类典型的环流型,即冷锋+高空槽+切变型,低涡切变+高空短波槽型,台风倒槽型。

⑤Micaps物理量场分析发现垂直速度、假相当位温、比湿、水汽通量散度、水汽通量、K指数、SI指数、LI指数、涡度等物理量与暴雨有密切的关系。

[1] 刘益兰,帅士章.贵州降水变化趋势特征分析[J].贵州气象,2001(1):11-12.

[2] 马晓刚,李月安,李丽光,等. K指数和低空急流在暴雨过程中的预报特征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 620-19 621.

[3] 郑仙照,寿绍文,沈新勇.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物理量分析[J]. 气象, 2006,32(1): 103-104.

[4] 叶成志,李昀英. 湘东南地形对“碧利斯”台风暴雨增幅作用的分析[J]. 暴雨灾害,2011,30(2):128.

[5] 任敏,陈焱. 安徽暴雨落区与一些物理量关系的统计分析[J]. 气象,2006,32(4):43-44.

[6] 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天气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7] 张洪英,王英,赵敏芬,等. 低空冷式切变线引发区域性大暴雨成因分析[J]. 气象科技,2010 (S1):29-34.

[8] 杨晓霞, 蒋义芳,胡顺起,等. 2009 年 “8· 17” 鲁南低涡暖式切变线极强降水分析[J]. 暴雨灾害, 2013, 32(3):224-234.

[9] 陈贺,李原园,杨志锋.地形因素对降水分布的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7,14(1):1-2.

[10]陈雄新,曾建一,陈勇. Excel在T检验中的实用技巧[J]. 实用预防医学,2006,13(1):202-205.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ainstorm for Yinjiang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YU Yijun1,LI Xiaolan2,CHEN Jun3,LIU Dandan4

(1.Yinjia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Guizhou Province, Yinjiang 555200, China; 2.Yupi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Guizhou Province, Yuping 554000, China; 3.Tongren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Guizhou Province, Tongren 554300,China; 4.Songtao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Guizhou Province, Songtao 554100,China)

Based on the 17 Automatic stations observation data and Micaps data from 2010 to 2014, the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features of the rainstorm were researched by using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tatistical method and so on in Yinjiang Coun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imes of rainstorm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nearly five years showed a growth trend,the rainstorm mainly occurred in April-July, but in July is the most, which accounts for 50% of the total number of rainstorm. The rainstorm usually ended in two days, and the longest maybe last to three days; Rainstorm region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middle of north, North-East and the western region of Fanjing Mountai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of the rainstorm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which is cold front+ upper trough + Shearing, Low vortex Shearing + shortwave trough of high level and typhoon inverted trough; The rainstorm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vertical speed, pseudo-equivalent temperature, specific humidity, water vapor flux divergence, moisture flux, vorticity, K index, SI index, and LI index in the rainstorm region.

rainstorm;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physical; correlation

1003-6598(2016)03-0049-06

2015-06-13

喻义军(1987-),男,助工,主要从事综合气象观测保障工作,E-mail:2565199892@qq.com。

P426.61+4

B

猜你喜欢
印江涡度物理量
印江自治县全力做好老干部健康体检工作
T639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对吉林地区预报检验
南海相对涡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印江新建气象站风向风速代表性分析
斜压涡度的变化与台风暴雨的关系研究
2017年11月16日至17日博州降雪天气分析
巧用求差法判断电路中物理量大小
化学用语及常用物理量
电场中六个常见物理量的大小比较
匀变速直线运动学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