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有“骑遇”

2016-08-25 18:41刘宏亮郑浩榕
商界 2016年8期
关键词:骑友鸟蛋菜鸟

刘宏亮 郑浩榕

7月7日,菜鸟科技创始人刘宏亮在朋友圈发出一张“讣告”,宣告了骑遇项目的死亡。从2014年12月25日到2016年7月7日,这家主打智能骑行的科技公司只存活了560天。

从菜鸟的失败中,我们发现,做智能硬件也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于菜鸟来说,产品是主体,社群是辅助。产品不给力,社群做得再好也没用。

只活了560天

本想低调关闭骑遇,但还是选了今天,7月7日,去年鸟蛋破京东众筹纪录的日子。去年大起,今年大落,也算给自己留个印记。

2014年的12月25日,圣诞节,我和于锋、孔繁斌注册了菜鸟科技。当时觉得智能自行车有点伪需求,还不如给现在骑车的人做一个智能配件。别人做增量市场,我们就做存量市场。

于是,我们有了产品鸟蛋,一个放在自行车气门芯上的插件,可以记录速度、里程、时间、海拔、坡度、天气、卡路里等信息,并通过蓝牙与手机连接。

我不太懂技术,于锋和老孔负责产品开发,我就负责运营和传播。到了3月份,我们做了一个Logo的发布,在圈子里引起了很大反响。

4月份,我们在北京参加了黑马运动会,获得硬件方面的第一名。

5月份,正好赶上上海自行车展,这是国际上的第三大自行车展。我们借着这个时机做了场发布会,主题叫“一只鸟蛋引发的骑遇”。当时在自行车圈,还没人开发布会。那天张向东(700BIKE联合创始人)和李刚(野兽骑行CEO)都来了,回去后他们也开始搞发布会。

7月份,我们做了众筹,10 000个鸟蛋,23分钟全部被抢光。按照要求,从8月7日到9月7日要把货发完。但当时产品还有很多问题要调试,到8月下旬,才把所有众筹产品发完。这一批货大部分能用,但会因环境因素而不太稳定,所以产品后来一直在改善。

我们在技术上投入的人很多,最多的时候我们聘用了二三十个工程师,但到最后整个项目结束,还是没有把技术问题解决。

然后是供应链。我们团队规模比较大,有50来人。前期我们自己投了100万元,投资人给了360万元,一共400多万元,但供应链的成本和团队的工资使得资金压力很大。8、9月份的时候,资金已经开始紧张了。

这时,我们三个合伙人对发展方向开始有分歧。当时于锋和老孔都偏重产品,但是鸟蛋的技术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我信心不太足。我觉得产品再出不来,最后真的就会一败涂地了。最后投资人也建议,既然都对自己的方向比较坚决,不如把这个项目拆分,各自单独运营。

当时,我们有一个App叫骑遇,从2015年年初开始运营,5个月左右,积累了10万用户,这是友盟的数据。我想用骑遇做一个O2O平台,去连接骑友、车店、车厂和品牌商,这样后期才会有利益。

拆分的时候,钱和很多实体的东西,都留给合伙人,而做O2O又急需资金和资源的整合。我垫了几十万块,维持了半年左右的运营,后来没什么结果了,员工也陆续走了,所以今天发了这个讣告。

产品是个坑

去年上半年,投资人都觉得骑行这个市场是相对窄的领域,用户少,特别是运动自行车,用户更少。到后面,投资人更是觉得这个项目的市场想象空间没有那么大,而且我们的商业模式也有问题。

当时那个阶段,我们也不太接地气。大家不太考虑钱从哪里来,而是都在考虑怎么做能吸引更多用户,能有估值,投资人能投更多的钱。这里面还是to VC的思维更多一些。

为了满足投资人的要求,把运营数据、活跃度、用户数做上来,我们去做了很多活动,往外送鸟蛋,去增加关注度,去吸引更多的人下载App。现在想想这些都错了,因为吸引的用户不一定是骑友。

我们三个创始人都是CEO出身,原来都是自己做企业,觉得可以把这个事做得很大。所以摊子铺得太大,硬件、软件、社群都在做。

硬件已经有太多失败的项目,大家的失败也都很相似。

做硬件要意识到,第一,产品会有问题。鸟蛋从研发到小量量产,就做了一万多个,后面也没再过多地生产。现在来看,其他硬件也是一样,需要时间累积,硬件本身未来很好,但现在小规模的创业者要注意,投入会比其他互联网项目大得多。第二,供应链。我们换工厂换了好几次,深圳的、青岛的工厂都找过,因为我们订单太小,工厂都不想接单。

软件这块,我们的逻辑有些混乱。软件机会已经不大,行者和黑鸟都是很早就在做,行者现在号称有300多万用户,你很难去超越它。

现在如果我还继续做,我还是看好线下店的整合。这也是我上半年想做的。我们在线下有1 000多家。去年,许多品牌还严禁他们的车店去卖其他品牌,但今年已经完全变了。

未来这种集合店会越来越多,在这个基础上去做O2O一定有机会。自行车是一个需要线下的项目,无论是700Bike还是野兽骑行,在线上卖完后,还涉及很多线下服务,包括小牛电动车,都需要线下。

我们去年推广鸟蛋时做过“千店计划”,让实体车店卖我们的产品,最后整合了不止1 000家店。而且开拓成本蛮低,一个门店100块就搞定,现在肯定不行了。

我们去年那个时候通过鸟蛋和社群来整合车店,还有机会。但今年像屋伏石、单车汇、美骑,包括两个轮子联盟、门店侠都在做这个事。

从内心来讲,我挺喜欢这个行业的,但是最好的时机已经错过了。我们当时用社群来做个事情,最后最关键的失败还是产品。产品给力的话,可能这些商业逻辑都会实现。

社群不万能

谈到社群,我们是有很大优势的,因为我之前运营过社群,对这块比较敏感。最开始,我们做了黄金蛋主的群,挑了100个资深的骑友,成为黄金蛋主,等他们体验完之后再推荐给其他用户。这个时间段,我招募了很多自行车媒体,做了1 000个白银蛋主,另外还和罗辑思维合作,做了365个罗友蛋主。这些加起来就是我们的早期粉丝,这几个社群给我们的帮助真的非常大。

最多的时候,我们同时运营了200个微信群,一个群基本上有三四百人,也有满群(500人)的。正常运营的时候,4个人来干这个事情。不过今天我把它们都解散了。

我们的社群分为三级体系:蛋主,窝主,城主。蛋主就是车友,窝主就是车店的负责人,城主就是城市负责人,车友可以一级一级往上做。

在骑行行业没有社群的概念,以前都是论坛或者社区。最早我运营过海星会的社群,有几十万人,积累了经验。我认为社群肯定是未来商业模式的核心。原来的品牌是靠流量,但现在时代变成了,并不是知名度高我才买你的产品,而是因为喜欢和认同你的文化和价值观。比如,喜欢罗辑思维就去买它的东西,喜欢罗永浩就去买锤子。

社群也不只是微信群,因为好多微商也在玩群。这里有个问题很重要,那就是你是为了挣钱、卖东西,还是因为共同的爱好才跟一群人呆在一起?

菜鸟的群里首先是喜欢骑行的人,其次是认同菜鸟文化的人。菜鸟的心态是:新鲜、投入、乐群、玩!我们有一些口号,比如每只菜鸟都有雄鹰的梦想,每只雄鹰都有菜鸟的曾经。 而且骑行的新手也叫菜鸟,大家一开始买的车叫菜车。我们做的Logo也不错,鸟脸鸟衫,好多人喜欢这个东西,把它当作一个玩具。

今天解散,好多骑友跟我说,他们哭了,他们觉得解散这个社群很可惜,说要众筹帮我继续运营。因为骑遇,他们认识很多骑友,有感情在这里。这正是社群很重要的一个核心。但我觉得这个事情已经告一段落,就不要再来折腾了。

相比其他创业者,管理对我来说不是多难的事情,但产品和技术,原来接触得就很少。我原来做讲师,就讲如何改造、管理团队,这是我擅长的。当然最后对于团队,我也觉得很抱歉,员工解散,我掏钱给他们多发一个月工资。他们说,“老刘,你下次要做什么再找我。”

我们原来怀着一腔热血来做这个事情,最后不得不宣布这个项目失败,确实是一个痛苦的经历。我们一直在找解决方案,最后因为融资失败,不得不放弃。当然融资失败只是一方面,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综合来看,创业遇到的问题可能会很多,但我觉得还是不够坚持。我们这个事情没再往下做,涉及好多方面的因素,蛮可惜的。在能坚持的时候继续坚持一下,可能就会有机会。

接下来做什么,我现在还没有想好,但更多地是发挥自己的优势吧,品牌、社群、传播,在这方面做些工作。于锋和老孔他们现在在做偏游戏化的骑台,我们现在也经常见面去聊这个事。

体育行业是一个趋势,没有问题。但体育行业是一个比较慢的行业,包括盈利都没那么快,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大家在这个行业,如果能尽量去坚持,做好自己的现金流,机会还是蛮大的。

我们还是太急了。

猜你喜欢
骑友鸟蛋菜鸟
窝里的鸟蛋
共绘“富春骑行图”,千名骑友完成环富阳挑战!
菜鸟逆袭记
联手骑友网 千岛湖以体育赛事促进旅游经济
联合“爱行动”:骑友网推动骑行与公益融合
两只鸟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