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薇(福建江夏学院 设计与创意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闽台茶文化与创意产品品牌融合研究
刘薇
(福建江夏学院 设计与创意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当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创意产品品牌的出现符合了市场发展的需求。传统文化融入创意产品品牌,为品牌文化注入了强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同时,传统文化通过创新再造的方式,实现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及再造传承。本文从闽台茶文化入手,试探讨如何有效转化茶文化基因,如何将茶文化融入创意产品品牌等问题。
闽台;茶文化;创意产品;品牌融合;传统文化
闽台地区依山傍水,大部分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这一地区有着产茶的天然地理优势:山多丘陵多降水多。得天独厚的“三多”自然环境造就了福建与台湾地区茶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是世界乌龙茶的重要生产地,闻名于世的主要有大红袍、铁观音、冻顶茶等。富饶的茶叶资源孕育了闽台地区浓厚的茶文化,闽南的功夫茶和台湾的功夫茶一脉相承,从对茶叶形、色、味、香的感知,对茶具质、感、情的体味,对茶艺的研究以及对茶道的领悟……一杯清茶反映了闽南地区的“泡茶”生活,更是映照了闽台两岸民众长久累积的文化认同,承继了闽台地域悠久的地域传统习俗。
茶文化是闽台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传承对于地域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当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发展茶文化产业,实现茶文化的深度挖掘及传承再造,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研究的课题。本文从闽台茶文化入手,试探讨如何有效转化茶文化基因,如何将茶文化融入创意产品品牌等问题。
当今社会的消费模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产品消费转变为品牌消费,人们在购物过程不仅仅是满足物质需求,更多地是个性、情感等精神上的追求。[1]创意产品品牌的出现带来了崭新的消费体验,让消费者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还获得了更多精神上的共鸣。创意产品的消费本身是一种“差异性的消费”,寻求的是独特的品牌符号,为创意个性代言。创意产品品牌的存在首先是对品牌文化的认同。品牌文化中丰富的内涵标明了鲜明的价值观念、生活品味、情感诉求等,带给消费者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形成强烈的认同感。
而创意产品品牌中所包含的文化性就是一种文化底蕴,是对品牌文化深刻理解之后破旧立新的增强和拓展。如今品牌竞争日益激烈,文化内涵增加了创意产品品牌的魅力及竞争力,因此,创意产品品牌迫切需要各种文化资源为其注入强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我国传统文化恰恰为品牌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孵化土壤。中国历史绵延数千年,传统文化是我国弥足珍贵的资源,是全国各族人民经过了长期历史变迁形成的独具中国魅力的精神生活方式,是民族发展与国家崛起的内在精神支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重视传统文化的工作推向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化系列讲话中,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核心地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今发展的趋势。因此,我们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积极而全面地研究,使其成为我国文化基因,成为品牌文化的基因,充分发挥其文化精神力量。传统茶文化融入创意产品品牌的构建过程,增加了茶创意产品品牌的文化内涵,让创意产品品牌的新鲜活力与传统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机结合,在继承茶文化的基础上提升了品牌的文化价值,形成地方特色品牌,促进闽台地区经济快速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经济发展意义。同时,这是对茶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理解,为茶文化的延伸拓展提供了更响亮的发声空间,是对茶品牌文化深层次的追求;这也加强了闽台两岸文化情缘的交流和接纳,肯定了对同源文化的认同,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为闽台传统文化的弘扬添砖加瓦。
当前,我国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福建省也相当重视本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尤其重视闽台传统文化创意产品品牌的深度开发与合作,以此推动海峡两岸的文化经济的交流。2009年5月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而文化创意产业是重点扶持的项目。之后,福建省相继颁布了《福建文化强省建设纲要》《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我省创意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指导目录》等相关政策文件,为我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扶持,也为茶文化创意产品品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在此背景下,海峡两岸良性互动积极而紧密,相关学术、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活跃,为茶文化创意产品品牌的开发和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尤其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之后,闽台地区依托政策的扶持及平台的优势,借助各种技能及手段,对茶文化进行深入地研究分析,有效地促进资源转化,努力打造传统文化和创意完美结合的创意产品品牌。[2]通过多方面的努力,闽台地区相继成立了天福茶学院(台湾李瑞河创建)、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武夷学院茶业科技与经济研究基地等,大量的研究成果为初具规模的茶文化发展提供了可行的依据;同时,一系列的茶文化创意活动也拉开了序幕,海峡茶文化用品创意设计大赛、《印象大红袍》的推广、茶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实现等,增进了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流,充分发挥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加速了茶文化创意产品品牌的建立和推广。
闽台地区茶文化与创意产品品牌的融合是互惠互利的。充分挖掘闽台地区茶文化的资源优势,建立完善茶文化创意产品品牌,为闽台地区茶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经济保障,使经济文化共同成长;在打造茶文化创意产品品牌知名度的同时,也提升了闽台地区传统茶产业和茶文化的竞争力,增强了闽台的地域特色,弘扬了闽台传统文化。
图1 茶包装创意产品
图2 茶具创意产品
图3 茶包装创意产品
建立茶文化创意产品品牌最根本的目的是将茶文化的精神内涵经过创意产业的研发,在形象表达上容纳闽台茶文化基因,突显特色并发扬光大;另一方面,创意产品品牌吸取了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再设计元素,在丰富品牌文化内涵的同时,也是对茶文化创新的研究,为海峡西岸经济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两方面共同作用实现闽台传统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整合。
基于传统文化和创意产业之间的关联,如何转化茶文化为有效的创意设计元素是创意产品品牌建立和发展需要先行解决的问题。我们应当深度挖掘和提取传统茶元素的文化及设计价值,开阔设计者视野,重视文化的转化和应用,创造新的设计空间,运用符合当今审美的设计表现手段呈现闽台传统茶文化特色及价值,从而借助创意产品品牌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实现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追求,继而达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1.茶文化资源的转化造就了本土特色
当今,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传统文化,“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保持本土的传统民族特色,才能增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实现文化发展和历史发展的统一。闽台茶文化作为闽台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资源之一,其中包含的精神追求、信仰体系、人情风俗、艺术情趣等,都属于闽台文化的命脉。根植于茶文化的各种研究和开发,是对闽台本土传统文化的充分挖掘,也是打造本土特色文化的有力手段。
图4 《印象大红袍》
闽台地区具有优越的产茶地理优势,无论是产茶量还是茶种类,都拥有响当当的名号。茶叶已然成为闽台地区的显著标签之一,然而在如此庞大的茶叶市场,却少有自己的茶叶品牌,缺少可以叫得出名的茶产品名号。例如,尽管大家耳闻能详福州的茉莉花、安溪的铁观音……但命名仅仅限于其产地,无品牌、无视觉形象、无文化符号……这样传统的茶产品销售方式凸显不了本身的优势,不利于闽台地区茶产业的发展,也无法进一步推广闽台地区的茶文化。因此,闽台地区应抓住当地传统文化的亮点,结合茶产品本身的特色,优选品种,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茶叶品牌,茶品牌的建立,首先是对传统茶文化的认同。传统茶文化对品牌的作用及品牌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是统一于品牌竞争力的需要,在突出茶品牌辨识度的同时,更大范围地扩大茶品牌的影响力。[3]同时,在茶叶品牌的管理与营销中,结合各种手段及表现,找准更符合市场的产品定位,同时利用深厚的茶文化,增添茶品牌的精神内涵。如此茶品牌打破了以往的茶产业经营模式,文化与创意思维的融合,愈加突出了自身的特色,完善了品牌结构,创新了产业运行模式,提升了自身影响力,更为闽台地区茶产业的发展大大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2.茶文化资源转化为新的文化创意形态
茶文化传统并不是静止的,其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不断地发展。因此,茶文化的传承方式不能一成不变、固守过去。创新,是传统文化发扬和传承的动力,是品牌文化充满生命力的保证,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在茶文化资源转化的过程,需要设计者的创新意识。闽台传统茶文化与创意产品品牌的有机结合,不应是简单的复制和拼贴,而应通过提炼获取茶元素,借助想象力、创造力及科学技术对茶文化资源进行提炼和升华,将“不可见”的文化观念转化为“可见”、引人注目的设计视觉符号,使传统文化呈现崭新的创意形态,同时,茶文化创意产品品牌也展现出鲜明浓郁的闽台地域特色。
创意产品品牌是适应时代需求和市场发展的产物。闽台地区茶文化创意产品品牌的建立应以茶文化为核心,导入创意思维,赋予创意产品品牌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时,传统文化借助新鲜、充满活力的创意产品品牌形式得以弘扬、传承。两者有机结合,打造彰显闽台传统文化的茶创意产品品牌。[4]
茶文化创意产品品牌可以从不同角度探究闽台地区茶文化的特色,将其转化为新的文化创意形态,一方面从茶文化中提取抽象的、具有精神价值的观念使之转化为具象的设计形态,另一方面,将茶文化中司空见惯的具体形象,通过设计语言转换成意境。此外,茶文化资源转化还可以多材质跨媒介的方式沟通融合,从茶艺、茶道、茶具、图案纹样等方面促进传统素材的提炼,塑造茶文化新的创意形态。闽台地区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文化资源,除了茶文化本身,还有众多五彩斑斓的文化分支:陶艺、木艺、石艺等。陶瓷就是颇为亮眼的工艺美术。陶瓷工艺经过了多年的传承与发展,成为闽台地区民间工艺极其重要的代表,如德化瓷、台湾的莺歌瓷、法蓝瓷等在海内外都有巨大的影响力。如台湾的法蓝瓷企业多次举办两岸陶艺联展,多次举办设计比赛,有效推动了瓷工艺的发展。闽台地区的木艺也有深厚的传统。福建泉州地区、莆田地区、台湾三义地区等地的木艺精雕细琢,传承了中国传统木雕艺术的精髓,扬名海内外。这些工艺都是宝贵的传统文化,是闽台地区发展创意产品品牌的重要力量。茶文化创意产品品牌不仅仅要围绕茶产品本身,还可以在保护产品特色的前提下,充分挖掘茶文化的延展载体,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开发周边产品,延伸产业链。将多种传统文化巧妙地结合,大大提升了茶文化创意品牌的创造力和人文感染力。例如,茶具是泡茶的器皿,茶具的选择更体现人们对良好生活品质的追求。对茶具的创意研发,能使地域性的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使茶文化创意产品更加丰富,从而延伸和扩大茶创意产品品牌领域,进一步促进茶文化的推广和传播,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其通过在工艺品技术里面注入创意设计语言和茶文化元素,可以是一个创意茶杯,可以是一个创意茶叶盒,也可以是一个创意茶宠等各种形式;关于茶文化的内容可以是茶的制作方法,也可以是茶的传说,还可以是茶的泡法等等。这些内容既可以制成具有观赏性的工艺品,也可以制作成具有体验性的产品。通过加入闽台地域的茶文化特色,这些新的创意形态不仅不同于传统工艺品,从工艺品的存在角度大大提升了艺术价值,提升产品的艺术品位,真正实现产品的地域差别性,而且还能极其深刻地体现了创意产品品牌的价值。近年,国家一直在强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强调的是在产品中融入文化的概念内涵,融入茶文化创意正是对产品品牌的最好支持。这种文化上的创新也是当前文化产业所提倡的,符合了国家的需求,也顺应了民众的潮流。同时,这种方式也能成为其他地区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种借鉴方式,起到带动作用,从而为国家的文化产业振兴作出贡献。
3.茶文化资源与创意产品品牌结合赋予业态新的内涵
茶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种茶、制茶、贩茶、饮茶等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新时期,创意产品的概念进一步升华,发生了巨大的演变;由从前的纯物质形态慢慢衍生和发展了非物质形态;并且这些非物质形态产品又与其他行业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多行业交叉的现象。当前,茶文化在不同的业态中也赋予了新的内涵,这也是从另一个方面展示悠久茶文化的最好方式。茶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促进了茶文化创意产品品牌多元化的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行业,其强调的是旅游过程的心境,给人一种内心的享受,让游客能从观赏或者体验中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匠人技艺的精湛,抑或地域文化的美妙。闽台地区风景秀丽,人杰地灵,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但是当前其旅游产品大多以传统的资源为主,缺乏旅游的创新,而且随着传统旅游资源的同质化开发,各地的旅游文化大同小异,不能体现出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旅游景点往往总是“千篇一律”,遍地类似的古镇,景色相同的古村,已经渐渐地在广大游客心中失去了吸引力,也失去了旅游原本的意义。因此,可将茶文化创意产品融入旅游开发中,衍生多种旅游产品,例如茶叶采摘、茶叶制作等等;也可以通过创意茶叶标本、创意茶叶图画等文化形式来表现茶文化的内涵;还可以编写茶叶的传说故事,并进行创意性地物化,如开建茶叶文化公园,制作创意茶文化雕塑或者其他的小品设施等,进一步加大对茶文化非物态创意文化产品品牌的投入,提升闽台地区旅游产品的内涵。通过这些互动的方式来传递闽台地区浓郁的茶文化,既能提升当前旅游业态的品位,吸引新的游客,不断增加旅游产品的类别,充实创意旅游产品的份量,不断给游客带来新的体验和感受,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旅游文化的好处;同时,还能进一步弘扬闽台的茶文化,为传承传统文化做出卓越的贡献。通过这些产品的融入,还能为创意产品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体现了创意文化产品的灵活性和包容性。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各类产业本来就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们是环环相扣的。除了旅游业,茶文化创意产品品牌还可以拓展到其他行业,如餐饮业等。“民以食为天”,日常饮食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茶作为闽台地区日常饮食相当重要的一份子,结合创意产品品牌的建立更能让民众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茶文化创意产品品牌与闽台地区餐饮结合的创立上,以闽台地区人民饮食习惯及口味特点等为依据,不断研究茶与各种食材的搭配,创造性地开发新的菜品及新的饮品,形成饮食产品品牌,展现闽台地域文化,实现茶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茶文化资源在各个业态上面结合创意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使茶文化资源在创意产品品牌的带动下走得更远,也为下一代保留下非常珍贵的资源。
创意产品品牌的产生与发展充满了新鲜的活力。创意产品品牌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产物,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饱含文化精神内涵。茶文化作为闽台地区自古积淀生化的传统元素,具有丰富的文化精神内涵。重视闽台地区传统茶文化对创意产品品牌的影响,重视创意产品品牌和传统茶文化之间的互动,对闽台地区的茶产业的发展及闽台地区传统文化的宏扬都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 (美) 约翰·马里奥蒂. 品牌和打造品牌 [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
[2] 刘娟华,尹攀登,袁书琪.闽台茶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发展的思考 [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2,7(3).
[3] 赵宇华. 《哈利波特》品牌管理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启示[D]. 东北财经大学, 2011.
[4] 刘薇. 闽台传统文化融入创意产品品牌的意义探究[J].红河学院学报, 2015(4).
2014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于闽台地区传统文化视角的创意产品品牌研究》,项目号:JBS14217
J524
A
1003-9481(2016)01-0070-04
刘薇(1982-)女,汉族,山东文登人,硕士,福建江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