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田径项目运动员年龄结构与特征分析

2016-08-25 09:27:25席繁宏张建华田汜明王厚雷
关键词:年龄特征项群年龄阶段

席繁宏,张 健,张建华,王 琳,田汜明,王厚雷

(1. 徽县少年儿童业余体校,甘肃 陇南 742300;2.华东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3.西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4.西北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124;5.重庆电信职业学院,重庆 400900;6.南京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田径项目运动员年龄结构与特征分析

席繁宏1,张健2,4,张建华3*,王琳4,田汜明5,王厚雷6

(1. 徽县少年儿童业余体校,甘肃 陇南 742300;2.华东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3.西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4.西北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124;5.重庆电信职业学院,重庆 400900;6.南京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比较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第30届奥运会田径项目进入决赛的344名运动员的竞技年龄从结构特征、性别特征、项目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第30届奥运会田径项目前8名运动员的年龄可划为4个年龄段,20~24岁和25~30岁是运动员争夺金、银、铜牌的主要年龄段.本年龄段运动员心理、生理、身体素质以及参赛经验可达到最优组合;进入前8名的运动员和奖牌获得者,在人数上存在区别,24岁以前,男子运动员多于女子,25岁以后,女子明显多于男子.男子运动员整体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女子运动员在25~30岁之间个人竞技能力处于最高峰.田径项目自身和项群特征的不同,使运动员年龄结构呈现出不同分区.分别为快速力量项群>耐力类项群>全能类项群>速度性项群;投掷项目>超长距离项目>跳跃项目>全能项目>短跨项目>中长跑项目.同时,男子、女子运动员在项群归属上也体现出年龄段的不同,其中男子方面:投掷类项目>短跨项目>跳跃项目>超长距离项目>全能项目>中长跑项目;女子方面:超长距离项目>跳跃项目>投掷类项群>全能项目>中长跑项目>短跨项目.竞技年龄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即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初步形成阶段(20岁以下)、巩固阶段(20~24岁)、最佳并保持阶段(25~30岁)以及最佳年龄消退阶段(31岁以上).由于项目特征的不同,对运动员个人能力要求也不同,但每个年龄段都具有夺奖牌的能力.

奥运会;田径项目;竞技能力;年龄结构;特征分析

0 前言

田径是运动之母,也是奥运会比赛中的金牌大户.当今世界田坛竞争越来越激烈,年轻运动员人才辈出,大龄运动员不甘落后,优秀运动员的年龄特征正在悄然变化.优秀运动员的成长过程又是一个连续而完整的时间过程,年龄特征始终贯穿这个全过程[1].另外,运动员的竞技年龄和运动寿命整体超出过去人们所认同的界限,因此,及时、深入地研究当今优秀运动员的年龄特征,从年龄特征的角度探讨田径运动员多年训练的特点[2],有助于提高田径多年运动训练过程的科学化.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田径项目前8名的344名运动员,其中男子176人,女子168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

通过查阅田径项目运动员竞技年龄研究的相关文献,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田径项目参赛运动员的年龄动态和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2.2数理统计

从伦敦奥运会官方网站(http://www.olympic.org/london-2012-summer-olympics)获取第30届奥运会田径项目参赛运动员的信息资料.将参加本届奥运会田径项目决赛男子﹑女子前8名运动员的年龄分别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男、女决赛运动员年龄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

1.2.3比较法

对参加伦敦奥运会田径项目前8名运动员的年龄区间特征、摘获奖牌次数、不同名次的年龄特点、同一项群不同项目以及同一项目不同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与北京奥运会田径项目前8名参赛运动员进行比较,并结合不同项目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特殊需求,探索本届奥运会田径项目运动员的年龄结构与变化特征.

1.2.4逻辑分析

结合收集的文献资料及数据统计结果,对男、女运动员的年龄特征以及各年龄段奖牌数量进行严密分析,得出相关研究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年龄阶段情况分析

根据运动员的生理发展规律以及国内部分文献研究结果[2~5],笔者将研究对象划分为4个年龄阶段来进行分析,分别为第一阶段(20岁以下)、第二阶段(20~24岁)、第三阶段(25~30岁)、第四阶段(31岁以上).通过数据分析找出伦敦奥运会田径项目决赛运动员在各个阶段的年龄特征及竞技水平变化特点(见表1).

表1第30届奥运会田径项目运动员年龄结构及获奖牌的情况统计表(人)

2.1.1第1阶段年龄特征(20岁以下)

表1显示,伦敦奥运会田径比赛前8名运动员中年龄最小的18岁,20岁以下8人,前8名占344名运动员的2.33%.其中4人获得奖牌,占3.1%,1人获得金牌,2人获得银牌,1人获得铜牌;4~8名的人数为4人,占各名次人数的1.86%.第27届奥运会前8名运动员333人中19岁以下为5人,占1.5%(其中奖牌获得者1人,占0.3%).第28届雅典奥运会前8名共336人中,19岁以下共6人(男2人,女4人)占1.8%;第29届北京奥运会田径项目前8名共344名运动员最小年龄为19岁,共有7人,占2.03%,其中获金牌和银牌的人数各1名,占金牌总数的2.32%,4~8名的人数为5人.从参加决赛的总体人数可以看出,该年龄阶段的运动员逐年增多,并具有夺取奖牌的能力.17~19岁是初露锋芒的年龄,个别运动员虽然表现出很高的运动水平,但在需要丰富的比赛经验、稳定娴熟的运动水平和激烈竞争意识的奥运会上,他们还是很难稳住一席之地[3].这再次印证了大赛中年轻运动员在前8名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这也与当今田坛竞争日益加剧,年轻运动员的不断快速进步、成熟加速了世界田坛新老交替的过程有关.其原因主要与当今先进科技和科学训练有息息相关之处.功能体能训练的引入强化了田径项目运动员动作的稳定性,使越来越多的年轻运动员跻身于世界大赛中.

2.1.2第2阶段年龄特征(20~24岁)

该年龄阶段进入前8名的运动员总数为86人,占总数的25.00%,其中有9人获得金牌,12人获得银牌,10人获得铜牌,所占该年龄区域比例分别为10.11%、13.48%、11.63%,占参赛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2.62%、3.49%、2.91%.北京奥运会20~24岁运动员共有103人,占总数的29.94%,其中有19人获得金牌,15人获得银牌,14人获得铜牌,所占比例分别为44.19%、34.88%、32.56%,而获得冠军19项,占该年龄区域的34.88%,占总人数的5.52%.与北京奥运会相比,第30届奥运会该年龄阶段人数即获奖比例均有所下降.表1还显示,该年龄段获得奖牌的人数排在第2位,仅次于25~30岁的“黄金年龄”段.该年龄阶段是田径运动员成绩快速增长期,许多优秀运动员在该年龄段逐渐将自己的竞技状态由峰前推向峰顶,随着参与大型比赛次数的增加,他们已获得丰富的参赛经验,生理和心理趋向成熟,已具备争金夺银的能力[3].

2.1.3第3阶段年龄特征(25~30岁)

从表1可以看出,伦敦奥运会在此年龄段共有28名运动员获得冠军,占总单项金牌的66.67%.其中获得金牌的女运动员17名,占该年龄段的40.48%,男运动员11名,占该年龄段的26.19%.该年龄段进入前8名的运动员共有190名,金牌﹑银牌﹑铜牌分别占该区域年龄的14.82%﹑13.23%﹑13.17%.在北京奥运会中,该年龄段的运动员获得冠军有20人,占42个总单项的47.62%,而本届奥运会则达到了66.67%,比上一届奥运会有了明显的增加.在25~30岁这个年龄区间,运动员处于集技术水平、心理、经验于一体的成熟稳定的竞技顶峰阶段[5],因此,无论从奖牌的总数以及进入前8名运动员的人数来看,25~30岁这个年龄区域是大多数田径项目运动员出现最佳竞技状态的适宜年龄段,同时也是个人成绩达到高水平的最佳年龄段,这表明该年龄段运动员是奥运会夺冠的主力军[4].

2.1.4第4阶段年龄特征(31岁以上)

黄建军[5](2003)﹑宋广林[3](2006)﹑刘学[4](2008)﹑张建华[6](2012)的研究显示,当今世界田径运动员竞技年龄有偏大的趋势.最佳竞技年龄增大和竞技年龄段延长,是运动训练科学化程度提高的标志,意味着将有更多“大龄”运动员出现在世界大赛中.在本届奥运会中,该年龄阶段的运动员在5个项目上均获得了金牌(其中男子3人,女子2人),占该年龄段的8.62%.在北京奥运会中,31岁以上年龄的运动员共有66人,占总数的19.19%,获得冠军3项(男子2人,女子1人,占42个总单项的7.14%).由于渡过了职业生涯的最佳竞技年龄段,该年龄段运动员在金牌的竞争中不再拥有优势,但个别运动员仍然具备冲击金牌的实力.本届奥运会中,35岁的男子400米栏运动员桑切斯时隔8年再次夺得了400米栏奥运会金牌,是名副其实的“老将”级运动员.当年龄超过25岁,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和爆发力不再占有优势,但完成技术动作的经济性会有明显的提高,这是“老将”仍然能在日益激烈的竞技中争金夺银的主要原因.当然,心理稳定性的增强和大赛经验的不断累积,也是“老将”能够在比赛中发挥最佳竞技水平不可或缺的因素,高经济性的技术动作和娴熟的运动技能是该年龄段运动员的制胜法宝.

2.2不同名次年龄段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的名次所显示的年龄阶段是不同的.前8名运动员的平均年龄最小是第5名,为26.16岁,男﹑女运动员的最小年龄分别为25.5岁﹑26.05岁.其中,女子平均年龄稍大于男子,分别为26.96岁﹑26.93岁.其余各名次的年龄呈高低状态,但第8名的平均年龄有所下降.我们从平均年龄可以看出,运动员创最好成绩的年龄,是有阶段性的,也是有限度的,不是无限上升的.另一方面,前3名运动员的年龄在26.05~27.27岁之间,这说明这一阶段是创造优异成绩的最佳年龄阶段.可见,女性运动员的年龄增长速度比男性要快,前8名运动员平均年龄男子为26.93岁,女子为26.95岁,男、女运动员年龄差异为0.057岁左右,可以肯定的是女子运动员竞技运动年限呈现出相对延长的趋势[3].

表2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田径项目平均年龄结构统计表(岁)

2.3运动员性别情况分析

2.3.1性别、年龄阶段特征比较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前两个年龄阶段,也就是小于24岁的运动员,男子运动员的人数明显比女运动员多,而25岁之后的女运动员人数却明显增多.这与黄建军研究结果相符合,特别是近5届奥运会年龄、奖牌曲线变化明显,表现为25~29岁年龄段曲折波动上升,30岁以上快速上升(尤其是近3届),而20~24岁年龄段呈下降趋势[5].这一结论再次验证,25~30岁年龄段参赛人数最多,同样进入前8名的决赛运动员人数也最多,获得奖牌的人数占据首位.可见,女性运动员的年龄增长速度比男性要快,女子运动员竞技运动年限相对延长[3].

表3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田径项目不同年龄阶段男女运动员数量一览表(人)

2.3.2性别的整体差异比较

将参加决赛的男、女运动员年龄进行t检验,发现女子运动员的平均年龄大于男子运动员0.057岁左右(表4),并且男子运动员的离散程度较大.两者相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这与宋光林的研究结论:女子运动员的年龄比男子运动员大1岁左右,但总体差异不具有差异性(P>0.05)[3],以及曹景伟的世界级优秀男女运动员的平均年龄在同一分组项目中和男、女选手分别在不同分组项目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7]研究结果不相符.结合表3数据,再次证实由于近年男、女运动员的运动年限延长趋势加大,但女子比男子运动年限长的结论.从进入前8名运动员人数来看,男子运动员的主要竞技年龄在24岁以前运动人数高于女子,也就是说男子竞技年龄趋于年轻化,所以,造成两者的差异显著,说明近年来男女运动员的年龄结构出现了新变化[8].

表4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田径项目男女年龄差异的指标一览表

2.4运动项目年龄特征分析

根据田麦久的运动训练学理论,并借鉴孙玉堂的研究[9]结论,本研究将30届奥运会的田径项目按表5的方式把各运动项目划分为速度类项群、速度力量性、耐力性项群以及综合性项目(全能项目),发现运动员的年龄结构呈现较强的项群特点,即快速力量项群(28.192)>耐力类项群(26.953)>全能类项群(26.375)>速度性项群(26.25).为更好地分析项目之间的差异,把运动项目分为短跨类、长跑类、超长距离类、投掷类、跳跃类.全能类;表6数据表明,不同项目的年龄特征总体为:投掷项目>超长距离项目>跳跃项目>全能项目>短跨项目>中长跑项目.由于项目特征的不同所导致运动员身体素质差异性比例较大.人体生长发育规律决定了人的各种运动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和敏感期,即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力量素质.这就相应地决定了素质的消退顺序,因此,各项目所需的主要素质对其年龄大小顺序也是从以绝对力量为主的投掷和以耐力为主的长距离跑、竞走到以速度为主的短跑和跳跃项目的一般规律[2].

表5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田径项目项群分布一览表

表6数据显示,男子运动员年龄呈现出:投掷类项目(30.125)>短跨项目(27.125)>跳跃项目(26.987)>超长距离项目(26.75)>全能项目(25.375)>中长跑项目(24.938);女子运动员的超长距离项目(29.5)>跳跃项目(27.938)>投掷类项群(27.719)>全能项目(27.375)>中长跑项目(26.625)>短跨项目(25.375).男子投掷项群运动员竞技年龄保持最长.该项群中有本届奥运会最大年龄参赛者,前8名运动员中年龄超过30岁的运动员比例将近1/2,表明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在不断的延长,出现“老将”级运动员风范.女子大龄运动员却出现在超长距离项目上.该项目的运动员竞技年龄保持的时间相对较长,短跨类运动员的年龄新老更新得频繁,部分项目的年轻化趋势所造成的影响引起了项群之间的差异.这也说明当今运动员年龄之间的稳定性有所改变,进一步证实了随着训练科学化程度的提高,优秀运动员的年龄特征正在发生改变[8].这一点再次证实了现代科学的训练方法,可以改变运动员最佳竞技年龄阶段特征.

表6各项目的平均年龄比较一览表(岁)

本届伦敦奥运会田径项目为42项(男22项,女21项),因项目特征不同,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差异性也较大.人体生长发育规律决定了人体的各种运动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和敏感期,所以各种运动素质能力的提高不是同步发展的.身体素质增长过渡到稳定阶段有先后顺序,分别为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力量素质.这就相应地决定了素质的消退顺序,因此,各项目所需的主要素质与其年龄大小顺序,也呈现出以绝对力量为主的投掷和以耐力为主的长距离跑、竞走到以速度为主的短跑和跳跃项目这样一种普遍规律[5].表7所示,从2012年奥运前8名的344名运动员项目年龄进行统计,得出径赛运动员平均年龄在26.2岁,其中女子整体略大于男子运动员;田赛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8.19岁左右,而男子大于女子0.7岁左右;全能项目男女运动员平均年龄变化不大.而男子运动员田赛比径赛平均年龄大2.5岁左右,女子为1.5岁左右.这是由于女子生理特点,造成其素质发展在其竞技运动生涯中出现双峰型所致.全能项目运动员平均年龄变化最小,造成男、女运动员平均年龄几乎处于持平状态.

2.5优秀运动员竞技状态与竞技年龄段

我国运动训练专家已将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①基础训练阶段;②专项提高阶段;③最佳竞技阶段;④竞技保持阶段.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的训练任务和训练内容,并对运动负荷安排提出不同的要求[10].

表72012年伦敦奥运会田径项目男女前8名平均年龄情况表

宋广林对竞技年龄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指出:“竞技年龄是运动员的生物年龄、智力年龄、运动年龄和心理年龄的一种综合表现.为研究需要本文把竞技年龄界定为运动员在经过基础训练阶段后达到较高的竞技水平,使自己表现高水平运动能力和创造优异成绩,并保持这一状态的年龄区间.运动员竞技年龄与运动寿命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运动员竞技年龄的深入研究对延长运动寿命有着重要的意义.”[3]

表8伦敦奥运会田径项目不同的年龄阶段男女获得金、银、铜牌一览表(人)

从表1数据可以得出,不同的年龄阶段获得奖牌的比例是不同的.在这4个年龄变化区域中,20岁以下及31岁以上获得奖牌的比例明显减少,分别占奖牌数的3.1%、11.63%.但是31岁以上“老将”级运动员获奖牌的数量明显多于20岁以下的年轻运动员.这说明大赛的临场比赛经验、心理压力的承受能力以及技术动作的稳定性在田径比赛中起了重要的作用.20~24岁年龄段是运动员个人第一次夺牌的高峰期,年龄一般在23岁左右.年龄在27岁左右时,是运动员另一夺牌的黄金年龄阶段.这时运动员的生理、心理和经验、体能均达到运动员个体的巅峰时期.所以,此年龄段是夺金牌、银牌和铜牌的最佳竞技年龄阶段.

表8显示,在20岁以下这个年龄段,男子运动员表现出夺牌优势,女子运动员在此届奥运会上不具有争夺奖牌的能力.而在31岁以上年龄段,男子夺牌的趋势强于女子,并在本次奥运会上得以验证.男子运动员在25~30岁年龄段争夺奖牌占据明显优势,而女子主要优势在25~30岁年龄段之间,这分别是男、女运动员夺牌的最佳年龄段.但整体表明,男子夺牌的年龄段整体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而女子运动员夺牌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5~30岁之间,表现出大龄运动员的夺牌优势.

对表8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运动员竞技状态初步形成阶段为20岁以下,此年龄段的运动员进入大型赛事决赛圈后会产生一定的压力感,虽然缺少大赛比赛经验,但具有强的冲击奖牌的潜意识能力.巩固阶段为20~24岁,此时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心理、生理、身体状态和竞技能力方面具备了夺奖牌的优势.最佳并保持年龄阶段为25~30岁,个人竞技能力处于巅峰时期,也是奖牌获得最多的年龄段.消退阶段为31岁以上.由于运动员身体某些指标能力的下降,以及特定项目对人体运动能力的特殊需求,致使参赛运动员竞技状态呈现出下滑趋势.但是,这部分大龄运动员凭借较强的心理压力承受力和丰富的参赛经验,同样具备在个别项目上争金夺银的实力.在伦敦奥运会田径项目比赛中,前8名运动员表现出不同年龄段具有不同的竞技表现能力.依据运动员的竞技表现将竞技年龄阶段相应地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竞技能力的初步形成阶段、巩固阶段、最佳保持阶段以及消退阶段(见表9).但是,部分运动员在竞技年龄的初步形成阶段、逐渐巩固阶段以及消退阶段,却能创造出最佳成绩,这与运动员自身的运动天赋、长期参赛积累的参赛经验、经济的运动技术、娴熟的运动技能是分不开的.这一现象并不是对运动训练“共性”的否定,相反,此“个性”是对长期形成的运动训练“共性”的突破与发展.

表9竞技年龄阶段划分

3 结论

1) 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田径项目前8名运动员的年龄可划为4个年龄段,20~24岁和25~30岁是运动员夺取金、银、铜牌的主要年龄段.本年龄段运动员心理、生理、身体素质以及参赛经验可达到最优组合.具有丰富的大赛经验和稳定心理素质的“老运动员”也进入了奖牌的竞争行列之中.

2) 进入前8名的运动员和奖牌获得者,在人数上存在明显特征,24岁以前,男子运动员人数多于女子;25岁以后,女子运动员人数却明显多于男子.男子运动员整体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女子运动员在25~30岁之间个人竞技能力则处于最高峰.

3) 田径项目和项群特征的不同,致使运动员年龄结构呈现出不同分区.具体表现为:快速力量项群>耐力类项群>全能类项群>速度性项群;投掷项目>超长距离项目>跳跃项目>全能项目>短跨项目>中长跑项目.但男、女运动员在参赛项目上也出现了年龄段的不同.其中,男子运动员年龄在不同项目上的具体表现为:投掷类项目>短跨项目>跳跃项目>超长距离项目>全能项目>中长跑项目;女子运动员年龄在不同项目上却呈现出,超长距离项目>跳跃项目>投掷类项群>全能项目>中长跑项目>短跨项目这一发展趋势.

4) 竞技年龄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即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初步形成阶段(20岁以下)、巩固阶段(20~24岁)、最佳并保持阶段(25~30岁)以及最佳年龄消退阶段(31岁以上).由于项目特征的不同,致使运动员个人能力要求有所不同,但每个年龄段都具有夺奖牌的能力.

[1] 高芸.优秀游泳运动员最佳竞技年龄特征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9,28(3):30-32.

[2] 金红珍,赵爱民,杨宾.中外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年龄特征之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5):99-101.

[3] 宋广林,孙健.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年龄的特征[J].体育学刊,2006,13(4):128-130.

[4] 刘学.奥运会优秀田径运动员年龄变化特征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6):43-44.

[5] 黄建军.优秀田径运动员年龄特征的比较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3,24(6):64-66.

[6] 张建华,赵鑫,张健.第13届世界田径锦标赛投掷项目运动员的年龄、身体形态及竞技表现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3):33-38.

[7] 曹景伟,曹莉.论当今世界级优秀田径运动员的年龄特征[J].浙江体育科学,1998,20(1):15-19.

[8] 于奎龙,敬龙军.29届奥运会田径项目运动员年龄结构与特征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5):462-480.

[9] 孙玉堂.世界优秀男子田径运动员的年龄特征[J].体育学刊,2001,8(5):53-55.

[10]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015-12-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No.14CTY0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No.13YJC890036);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YB023);西北民族大学学科建设田野调研项目资助;西北民族大学实验室开放项目资助.

*

席繁宏(1987—),男,甘肃定西人,硕士,主要从事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方面的研究.

G822.1

A

1009-2102(2016)01-0060-07

猜你喜欢
年龄特征项群年龄阶段
我的各路好友
项群训练理论的广泛应用
运动员知识能力培养的项群特点
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技战能主导类轮换攻防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素描头像四分之三、侧面正面、年龄特征等画法解析
丹青少年(2017年4期)2017-02-06 03:08:33
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分析
少儿美术培养的年龄阶段性研究
谈怎样善待幼儿的过错
不同年龄阶段癫痫患儿奥卡西平活性代谢产物血药浓度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