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魏振刚
在散淡中与古人对话
——记著名书画家溥石
○文/本刊记者 魏振刚
溥石先生1957年6月生于北京,现为北京语言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中国国家画院杜大恺工作室山水画家、日本东京中国书画院副院长、民建中央画院画家。
他自幼临碑摹帖学习书画,1983年至1988年客居欧洲,后又到日本求学,就读于日本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现代书画造型艺术。游历十年后回国,在教学的同时潜心研究中国书画的传统技法,在散淡中与古人对话,寻求内心的畅达。他不惧东西方文化在自己内心的碰触,又能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的交融在一起。近几年他在北京、东京、香港、台湾等地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中央电视台数字书画频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大公报、中国书画报等多家媒体都有过评论报道。
一有时间,我总是愿意到位于海淀区车公庄西路33号《人民画报》社院内的顾国平先生工作室去坐坐。那里可谓是茶香和贺、一团和气,墨香优雅、使人心净(注:顾国平,男,北京人,诗人、学者、书画鉴赏家与评论家,现为《国风堂》文化沙龙主持人,出版有《艺苑撷英》等著作)。
前几日我与溥石先生相约到顾国平先生工作室去喝茶,我们老哥仨谈天说地,笑声朗朗。聊着聊着,国平老弟便把我聊进去了,让我答应在我就职的《海峡科技与产业》刊物上介绍一下溥石先生;无奈我只好领受。后来想想,在我刊物上介绍一下溥石先生也是件好事,他必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书画家,又游历过世界多国和香港、台湾等地区,与我刊物的受众吻合度较高。根据清华大学中国知网最新发布的《海峡科技与产业》发行与传播统计报告,2014年我刊机构用户总计有5237个,分布在15个国家和地区,个人读者分布在1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在国内共有5017个机构用户,海外用户有220个,遍布欧、美、澳、韩、日等国和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典型用户列如美国国会图书馆、普林斯顿大学、牛津大学、南澳大利亚大学、日本国会图书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法国有关机构等等;当然还有我国台湾地区“立法院”图书馆、“中央研究院”图书馆、香港公共图书馆、澳门图书馆等(台港澳地区机构用户共有59个),显见我刊的传播范围之广和影响力。
石先生游历国外留影
我常说溥石潇洒,实际上他也的确潇洒。他早年是国家外交部一名公职人员,因自幼酷爱书画,毅然砸了自己的铁饭碗,辞去公职,专事书画。他性格豪爽、情趣奔放,就如他在五尺重宣之上、随笔酣畅、任意霓裳一般,但又不失尺度。
头顶半尺多长卷曲银发的溥石,面容清瘦、双目亮而专注。他的名头虽是我国当代著名山水画家,在书法上,笔者以为不亚于他的画作。溥石他少年时就师从著名书法家任杰生先生,其后又系统临习龙门二十品及汉魏碑帖;可谓入门正、立意起点高。溥石先生常说:“一个成功的中国画家,首先应该是一个成功的书法家。对中国画的高度理解和领悟,有一半来源于这个人对中国书法的认识和感悟。所谓‘书至画为高、画到书为极’”。溥石先生创作时虽“惜墨如金”,但他一下笔,你就会感觉到他姿意放纵、笔墨浑厚又不失洒脱、典雅、苍劲、厚重又游刃有余;体现出他书法的淳朴、自然之美。好一个功力了得!
在画画前他已胸中有画。下笔纵横交错、慷慨激扬又不失平静、疏淡之美。浓墨、淡墨、破墨、积墨、焦墨等墨法和干、湿、浓、淡等笔法均运用自如。太晚了就写到这吧。
石画作《蜀山纪游》
石画作《银装素裹》
下面我摘录一段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人、艺术批评家何香久先生的一段文字来做本篇文章的结尾:“溥石先生的绘画风格,我简约概括为‘士人家风’,于世无所索求,赞誉和诽谤不能动其心志,从而达到庄子在《大宗师》里说的忘想、忘形、忘物、忘知的‘坐忘’之境界。我认为,这种‘士气’理所当然的包涵着中国知识分子的‘体道’精神。有了这种‘士人家风’画家才可以成就绘画风格上的大器局和大气象。”
溥石山水之笔墨,得益于他的书法。实际上他的书法功底要深于绘事,他去出席笔会,有“眼力”的藏家往往着重索求他的书法作品。他书风率真,浑朴凝厚,自成豪放旷达一派。同时,溥石对书法的理解也有独到之处,他曾与笔者论书,谓:“就书法而言,一个字就是一幅画,一个字里有一个灵魂,每一个字都有它的一部历史”。笔者惊为天人之语。以书入画,表现在他常用苍劲的欹侧之笔画石,用书法的飞白代替皴法,来写出石的肌理。由于以书法入画,他的作品所表现的个人风格十分明显,其山水笔法之圆润浑厚,灵动婉约,强调了“写”的特征,成为以书入画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