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的历史感

2016-08-24 06:48杨晓帆
长江丛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历史感文学批评文学史

杨晓帆



文学批评的历史感

杨晓帆

在学院研究与现场批评之间真的存在一种紧张关系吗?文学史研究的基本前提是“历史化”,它要求研究者不仅仅去阐释作品,更将自身当作有待厘清的对象。给作品估价式的批评因而变得异常困难。每一次阅读,尤其是那些真正优秀的作家作品,常常像带来一场瘟疫,“污染”我对语言、生活的原本认识。与其说以一个批评家居高临下的姿态去评论作品,不如说正是在这种必须迎战的交流中,我才渐渐把握住心中美学理想的雏形。在评判“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怎样的文学”之前,学院研究与现场批评都在帮我解决另一个问题,“我们生活在怎样的时代”。文学史研究并不因它仅仅需要处理故纸堆就必然更客观、更少武断,文学批评也并不因为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共享了“同时代”,就天然不用考虑“同时异代”的差异性,“历史感”总是在过去与当下的交流博弈中获得的,而只有以这种“历史感”的把握为前提,文学批评的价值判断才能真正贴近文学现场。我把文学活动视作本雅明意义上的“收藏”。就像时间转瞬即逝不可复原,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以寓言的方式收藏了人心在不可逆转的时间之流中那一瞬间颠簸异动的具体性。我要做的,是尝试将为那一块切片供血的关系网络澄清出来,找到作家如此为时代赋形的原因。并以此为参照,去观察和想象写作中正在呈现的人生境遇与尚未澄明的未来。

杨晓帆:1984年生于昆明。201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80年代文学史研究、当代小说批评等。

猜你喜欢
历史感文学批评文学史
文学批评新生代专栏·刘诗宇
色彩之喻与中国文学批评——以先秦两汉为中心
长春花蓝+中国红
当代诗词怎样才能写入文学史
作品选评是写好文学史的前提——谈20世纪诗词写入文学史问题
现代视域中文学史著对《红楼梦》经典化的推进(1900—1949)
早期《三国》插图:熊清波本《三国全传》的插图问题
文学批评史视野里的《摩罗诗力说》
高中历史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感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感的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