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下来,做个发现者

2016-08-23 17:34张勇
做人与处世 2016年13期
关键词:幼芽脚步思念

张勇

胖子瘦下来都是一个潜力股。

李斌先生在文中谈到,大学时的老师来北京出差,邀请三两门生去喝茶。老师亲自沏茶、斟茶,并传授洗杯、闻杯、品茶的技巧。临走时老师特别叮嘱:“只有学会停顿,才能发现不同的自己,工作再忙再累,也要给自己留出一点品茶静思的时间。”

不禁想起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通常认为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对远方妻子的深情思念。但换一个角度,便不难发现其中有更值得玩味的情境:一个人听着窗外的夜雨思念另一个人会是怎样的心境?如今还有谁会谛听一场夜雨?会在夜雨的淅沥声中思念远方的那个人?

忙是一种节奏,是一种标志,也是一种生活。现在社会,何人不忙?何事不忙?生活的逼迫、学习的压力、梦想的追求,常常让人行色匆匆,不肯停下脚步。于是,在努力拼搏的过程中,我们有时候会感到无力、彷徨、孤单,与其在苦难的泥潭中挣扎,不如停下来。

曾看到过一个故事,有个老太太,每天回到家,打开门后,并不急于进家,而是要过两三分钟才进去,仿佛在静静地欣赏着什么。邻里见了,不解,问她为什么不进去,她笑着说:“我在静静地等待尘埃慢慢落下。”在光影中,这慢慢落下的灰尘,变得格外曼妙。这个静谧的片刻,我看到了尘世间的华美和婆娑,心灵得到了一种愉悦和享受。看着尘埃慢慢落下,实在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俄罗斯人向来以慢著称:走路慢、吃饭慢、看报慢。但是这种慢,也从侧面体现出了俄罗斯人的一种幸福感。走在街头,不难发现,人们的生活甚是悠闲。父亲带着儿子漫步在红场有说有笑,老太太们个个神采奕奕。俄罗斯美女则打扮得花枝招展:墨镜、皮包、皮靴,散步似的走在上下班的路上。俄罗斯人的幸福感不仅仅是由凉爽的气候和地理位置造就的,更是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全方位的复杂体系所影响。在日常工作方面,人们工作节奏慢,白领的上班时间一天不超过6个小时,下午茶时间和午餐时间已包含在内;不可思议的是,每到下班时间,他们会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哪怕手上的事情完成一半,也即刻停下。

立陶宛有一种螺旋树,这种树在幼年时,长势过快,一味地疯长,顶端的幼芽就显得柔弱,经不起风吹雨打。每当刮风下雨,这些脆弱的幼芽往往不堪一击,几乎全被毁掉。顶芽被毁后,螺旋树就生长出许多侧芽来顶替,这样一来就渐渐地长成了弯弯扭扭的螺旋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这样才能为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没有人可以精力无限、奔腾不息,忙碌周期与休憩周期相结合才能让生命充满精彩。适度的停顿犹如登山过程中的休整,是从胜利走向胜利、从激昂迈向激昂的必经阶段。就像电影镜头,长短镜头结合在一起,才会形成缤纷多彩的画面节奏。

古人在驿道旁建造亭子,让人们暂时停下疲累的脚步,正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赶路,让人们在“停”中补充体力,增添力量,让人们把后面的路走得更轻松,走得更快捷。 “停”是为了更好地走,这是中国古人智慧在“亭”中的形象体现。

“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仁者爱山,智者乐水,面对山之厚重、水之浩渺,难道你就不会有些许感悟吗?那洗净铅华的心灵同样可以清丽脱俗、摄人心魂,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现在你需要重新起航。不偶尔停一下,你如何能直挂云帆济沧海呢?

约翰·列侬曾说:“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如果我们能掌控生活的速度,也许就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知道什么时候加快脚步,什么时候必须驻足,什么时候又该跃起。放慢脚步,倾听内在的声音,听听鸟儿的呢喃,闻一闻夏荷的馨香,看一看草尖上的露珠,尽情领略生活的美好,成为生活的主人、美的发现者和欣赏者。

(编辑/张金余)

猜你喜欢
幼芽脚步思念
幼芽
脚步越不过良心
幼芽发光的夜晚
春的脚步
四季的脚步
幼芽
君去后,酒暖思念瘦
思念那么长,寂寞那么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