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艺潼
摘 要 2012年,天津外国语大学协同中共中央编译局、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南开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五家单位,共同组建了中央文献对外翻译和传播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围绕“中央文献”这个中心,立足“国家急需,世界一流”,肩负着中央文献翻译人才培养的使命。近几年,已形成硕博后三位一体、与中央编译局联合培养的机制,人才培养模式也有许多特色值得研究。
关键词 协同创新 中央文献 翻译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2011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2011)。随后,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简称“2011计划”。根据“2011计划”实施方案的规定,将通过建立一批“协同创新中心”,集聚和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区域创新的战略融合,支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2012年,天津外国语大学在和中央编译局前期合作共建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的基础上,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的迫切需要,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充分发挥多语种、多学科和国际化办学优势,会同南开大学、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四家单位,共同组建了中央文献对外翻译与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2014年,中心被批准认定为天津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心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确立了中央文献对外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央文献对外翻译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研究、中央文献对外翻译的学科交叉研究三大研究方向。中心目前设有“中央文献翻译理论与实践”硕士点、“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翻译研究”博士项目,并且与中央编译局联合培养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翻译研究博士后,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
1中央文献对外翻译与传播协同创新中心的概况与内涵
1.1中心建立的基础与目标
1.1.1中央文献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的重要性
中央文献包括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著作、重要讲话和党代会、人代会,中央全会各种重要会议文件,以及党和国家其他重要政治文献,尤其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成果的文献。中央文献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和战略,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提高国际话语权的迫切要求,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特有的发展活力、增长潜力和巨大魅力的重要方式。同时,国家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和党的十八大都高度重视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教育部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中也专门制定了“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突出了高校服务国家文化“走出去”的主题。“中央文献对外翻译与传播”主题的选取恰好符合了国家这一战略要求。
1.1.2科学研究基础
在中央文献对外翻译和传播研究方面,天津外国语大学特有的学科优势和中共中央编译局的研究优势为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确保了中央文献翻译和传播中的术语规范化,南开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学科和研究特色涵盖了中央文献对外翻译和传播研究中国际政治和国别学、军事、经贸等重要领域。协同各方在相关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出版、学术交流、人才交流与培养等方面具有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保障了中心创新能力和效率的快速提升和人才、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的充分释放。同时,中心发展目标也契合了“2011计划”中对于加快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础的知识、技术集成与转化,加快创新力量和资源整合与重组,促进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要求。协同创新中心围绕“中央文献”这个中心,抓住“翻译”与“传播”这两个基本点,以“文化传承”创新为主攻方向,立足“国家急需,世界一流”这样一个根本出发点,瞄准“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这样一个核心,确立了中央文献对外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央文献对外翻译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研究、中央文献对外翻译的学科交叉研究等3大具体任务,11个分支研究方向。
1.1.3人才培养目标
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心以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建立拔尖人才培养实验区,产生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领军人物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出一大批精通2门以上外语,具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在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翻译研究方面有较深造诣的特殊复合型高端人才。特别是,该类人才不仅能够胜任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翻译工作,而且能结合文献学开展理论研究,成为翻译与研究并重的特殊需求人才,解决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高级翻译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
1.1.4学科发展与社会贡献
在学科发展方面,中心强化特色、注重创新,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优化学科结构,大力推进各学科的交叉与深度融合,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取得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实现以博士课程、硕士课程为主体的高层次、高水平外语人才培养。在社会贡献方面,中心将建成国内唯一、世界一流、在中央文献对外翻译与传播方面具有重大影响的教学、科研和实践创新平台。有效解决中央文献(尤其是党和国家重要文献)中译外高端翻译人才不足问题;承担重大研究课题,出版系列论文和专著,研发相关文化产品;与世界各国的相关研究机构建立联系,有效化解思想文化、意识形态冲突问题。
1.2人才培养的现状
2013年,“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翻译博士人才培养项目”获得教育部批准招生。该博士项目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研究特色、培养模式以及相关机制和制度建设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突出了依托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以及与中央编译局联合培养的特色。同期成立博士招生工作筹备组,讨论并确定了招生简章、研究方向、考试命题、博士项目学位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指导教师与任课教师等八项工作内容。中心按照英、日、俄三语种成立博士生培养导师组,各组设立负责组长与秘书,并建立了中央编译局双导师制。并制定了《博士生导师职责条例》、《博士生管理条例》、《导师组工作条例》、《博士论坛实施办法》等文件,进一步规范了培养工作。2014年,中央文献翻译理论与实践硕士第一批招录的学生入学,研究生教学、培养工作顺利进行。
2中央文献对外翻译与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人才培养特色
基于中央文献对外翻译与传播协同创新中心,在与中央编译局联合培养的机制下,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翻译为研究对象,培养模式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蹇洁(2012:164)认为“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要突破传统培养模式局囿,形成协同创新培养体系:在研究生指导平台、研究生培养学科平台、研究生培养依托平台、研究生培养资源平台上,突破单一师徒传承培养、单一学科界限、高校单一封闭式培养、研究生视野国别单一的局囿,形成团队协同培养、跨学科协同培养、行业协同培养、国际协同培养体系,切实保障研究生协同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保证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
2.1科教结合
中心不断加强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交流与合作,利用网站构建研究生科研信息共享平台,并且让研究生充分参与到各类科研项目中,鼓励研究生在中心刊物及其他各类高水平杂志中发表科研成果。中心还积极推荐研究生参与国内外各类学术会议,并定期举办博士论坛,共享研究进展与学术资源。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翻译研究博士生广泛参与到中央文献术语词典项目、天津市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创新团队、汉日大辞典编译项目、天津市社科重大项目中央文献对外翻译与传播创新研究等,目的是为了学生在参与中了解中央文献对外翻译研究前沿动向,增强学术应用能力,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2.2政治素养
中央文献翻译人才培养的基础性阶段课程安排中,开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和国情学研究”、“党和国家领导人著作译本研究”、“时政新闻翻译研究”等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具备翻译该类政治文献的专业知识与理论素养。2016年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习近平:2016)。中央文献翻译人才培养的方式与目标高度契合了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对于科学研究工作者的要求,培养一大批具有政治素养的中央文献对外翻译人才,对于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有着很大的意义。
2.3联合施训
中心在人才培养方面推行系统理论学习和科研实践相结合,导师个别指导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模式。硕博士均采取与天津外国语大学思政部、中共中央编译局联合培养的方式。中心聘请中央编译局资深翻译为博士生指导教师,并要求博士生在学期间赴中央编译局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实践,并定期邀请中央编译局各语种专家来为博士生讲学,不断推行与中央编译局联合培养、产学研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同时,中心还推荐博士后参与中央编译局两会文件报告的翻译工作以及其他中央文献翻译实践,推进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建立新型的高层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协同创新环境下中央文献对外翻译与传播特色。
3结语
本文从中央文献对外翻译与传播协同创新中心的概念与内涵、人才培养现状、中心人才培养特色等方面进行梳理与总借,目的是进一步加强高校创新体系能力建设,推动人才培养的改革,发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独特作用。中央文献对外翻译与传播是新形势下国家急需的重要战略研究方向,中心在发挥各个协同单位的优势与特色,达到更高研究规模、产生更好研究效果。正如何郁冰所说:“产学协同创新建立在参与各方通过能力上的优势互补,在与各自需求相匹配的合作期望上达成一致”。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外国语大学“十二五”科研规划2015年度科研项目(项目编码15QN09)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2):165-174.
[2]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2).
[3] 蹇洁.构建协同创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J].科教导刊,2012(10):164-165.
[4]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