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

2016-08-23 04:26张松齐
速读·中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课堂教学

张松齐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高品质学习方式的形成以及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创设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优化课堂教学做了些尝试,本文从四个方面谈个人的粗浅体会。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主渠道。语文课堂教学更是如此,因其鲜明的学科语言特色,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高品质学习方式的形成以及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创设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对优化课堂教学做了些尝试,下面就谈几点个人的粗浅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如果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由“有趣”向“乐趣”发展,再从“乐趣”向“志趣”升华。教学中,我利用设境激情的教学法,给学生一个环境,一个场合,一种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所述意境之中,同作者或书中主人公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如何把学生领进作品的意境中进而探索其深意呢?靠想象、联想。如《荷塘月色》是篇诗意盎然、构思精巧、立意高远的散文。学习此文要根据作者描述的荷叶、荷花、荷香等展开联想。比如,欣赏“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舞女的裙”这个比喻句,可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爱莲说》中的文句,自身去体验、去想象,用语言描述“出污泥而不染”;宽大、微曲的荷叶的轮廓,再联想舞蹈演员身着芭蕾舞短裙亭亭玉立的倩影、翩翩起舞的视觉形象。从中体味出水轻盈舒展、挺拔秀丽的姿态。“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月色是如此的柔和、宁静,“如流水一般”,倾泻在荷塘;叶子和花被月色笼罩着,像浮上一层乳白色的光辉,使本来就是白色的荷花,显得更白,“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叶和花都一起进入梦中……运用想象品味艺术境界,感受景语的情语,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使人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二、巧妙设疑,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会“设疑”也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在学习《孔乙已》一课时,我通过导语的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揪心的疑问:“同学们,凡读过《孔乙已》这篇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已这个遭到社会鄙薄的‘苦人儿的形象的。据说鲁迅对他小说中的人物最喜欢的就是孔乙已,鲁迅用了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形象?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人们看了悲剧往往流出同情的眼泪或十分悲伤,而读了《孔乙已》这篇小说,我们的眼泪不是往外流,而是感到内心的刺痛,那么,孔乙已的悲剧又是怎样的悲剧呢?我们学习完课文以后就可以找到正确的答案。”在课堂上为学生巧妙设疑,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三、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鉴赏能力实际上也就是审美能力。美的事物需要人去感知,学生审美的关键在于培养他们鉴赏美的能力。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因此,鉴赏文学作品,必须要从作品本身出发,通过与作家、作品“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有的文章,主要是散文等一些文学作品,其本身所写的内容就很有特点,或者很精美,值得学生好好玩味,这样的内容经过老师的精心设计,就可以作为课堂品析的“品点”。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济南的冬天》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刚才,我们寻找了文章写景的艺术之美,现在回顾一下课文,济南的哪一处美景给你最大的享受,你能不能用“我说济南之美,美在……”开头,说一句话?

生:我说济南之美,美在那一圈儿小山,它像一个摇篮,古老的济南城在它的怀里暖和安适地睡着。

生:我说济南之美,美在澄清的河水,它又绿又清,像一面镜子。

生:我说济南之美,美在那些小山,它像一个小女孩,又害羞,又秀气。

生:我说济南之美,美在济南的天,它清亮空灵,像一块蓝水晶。

教材中很多课文,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无不充满了迷人的美,教师要善于抓住这样的内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心灵得到净化和提升。这个品析片断,就是以课文的内容为核心,对内容进行赏析和品味。教师巧妙地创设了“我说济南之美,美在……”的说话模式,引导学生寻找并品味课文中所写到的济南冬天的景物,并通过说话感受到了这些景物的特点。通过这一环节,既让学生理解了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四、注重学生能力迁移的培养

比较阅读是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方法之一。在新教材的教法研讨中,比较阅读是经常被提及的一种教法。文本解读中要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作品、作家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确定了事物间的异同,还要深入地解释这种异与同。只有抓住这一点才能使比较不流于肤浅、达到对作品深入理解的目的。当代作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与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是同样以生命为主题的两篇散文。史铁生对生死的豁达是基于“生和死是不可抗逆的自然规律”的观念,显然是受到了道家生死观的影响,托尔斯泰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他渴望过的是苦行僧般朴素的生活,死能和土地结合,在自然中寻求灵魂的安宁。通过对这两篇文章围绕生命主题的比较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发现生之可贵、生之美丽,加深对生命的感悟,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中西生命文化的不同,了解汉民族和俄罗斯民族的精华。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去指导学生学习,就成了问题的关键。研究性学习正是培养个性才华、展现个性才华的最佳舞台,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载体,也是我们教学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新途径,它能使创新之树常青,创新之花常开。事在人为,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勇于探索,路就在我们脚下。

猜你喜欢
新课改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