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国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思想活跃的90后,也是极敏感的一代,社会经济形势的巨变以及网络世界的高速发展对他们的心理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本文着重于探究现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现代大学生以及大学教育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势
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学术界众说纷纭,1946 年的世界心理卫生大会指出:“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能以及情绪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状态”。一言以蔽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性各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目前,我国各高校越来越意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之中,部分学校会开设心理健康的选修课,或者定期开设心理讲座,培训高校任课老师和辅导员,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生涯,虽然不能及时了解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但能让高校的教育者和学生自身都能够对心理健康有基础的了解和认识。然而,要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为不入社会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由学生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共同的努力。
二、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环境适应
当大学生脱离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迈入他们憧憬已久的大学生活,大多都面临着一个角色转换的问题,是否能由高中被老师家长督促以及照料周到的角色顺利转换为自由自主、独立学习生活的角色,与学生个人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有关。每年新生入学时,是大学生心理失衡期。导致新生心理失衡的引物首先是新生心目中的大学与现实中的大学发生冲突,产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对新环境,尤其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同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产生困惑而导致心理失调。另外,新生作为大学中普通的一员,与其以前作为佼佼者的优越感冲突,也是导致问题产生的诱因。
2.人际关系
大学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际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因素,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的班级或者社团可能都有来自于全国各地、风俗各异的同学,与他们一起学习和交往,可能会产生一些误会或者矛盾,尤其是同一个宿舍的同学,每天都要抬头不见低头见,日常生活在一起久了,难免产生一些矛盾,于大学生可能带来极大的心理困扰,这种由于复杂人际关系而引起的心理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云南大学的马加爵就是一个血淋林的极端的例子。
3.就业压力
如今的就业问题主要来源于内外两种因素,第一,外部因素;我国经济体系出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减员,为大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速有限,而由于大学扩招政策,每年的大学毕业生都大幅增多,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僧多粥少”的现象一直持续。第二,自我因素。大学生对于自我的期望过高,求职的时候紧盯北上广的大企业、高职位不放,但是由于涉世不深、经验不足,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社会的认识不够充分,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在毕业后找到如意的工作。当就业屡屡受挫,左右碰壁之后,大学生的自我认识以及价值观人生观都有可能发生动摇,心中会产生一种极强烈的自我挫败感,于是极易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三、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学校或者社团等可以举办一些才艺大赛或者才艺学习班,吸引大学生除了努力学习课本知识外,积极利用课余的时间多方面地丰富提升自己。在形式各样的活动中,大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而且可以树立自信、开拓思维,使身心得以健康发展。此外,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为智力发展提供良好的生理基础;同时,学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缓解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这就为智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
2.打造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者队伍
高校一般都设有心理咨询中心,但通常师资非常少,资源不足,并不能有效地关注到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起着主导作用。高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增强教师在这方面的专业素质,无论在授课期间还是课余时间,都能够给学生潜移默化地传递一些心理健康理念;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容小觑,辅导员自身要有心理辅导的意识和专业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宏观掌控以及微观疏导学生的心理状态。并通过每个班级设立心理委员或者心理助班等,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心理,整合尽可能多的资源,打造一支强大的、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者对于是必不可少的。
3.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是通过课堂的讲授和心理辅导来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鉴于目前高校承载全日制课堂授课总量的情况,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授课至少有三种落实渠道:一是作为必修课在某个学期内向某个专业的全体学生开课;二是在德育课程既有的课时中拨出部分课时,作为专题内容在某个学期向某个年级的全体学生授课;三是作为选修课在某个学期向全校的部分学生开课。 如今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大学生的生活与网络息息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如果不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那么其作用只会越来越微弱,根本无法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有条件的高校应考虑建立校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站,条件暂不具备的高校可考虑在网站上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主页。也可以利用微信或QQ等新媒体,创建公众号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通过留言或者是调查问卷,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与他们实时互动,拉近彼此距离,及时发现并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
只要高校能够意识到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打造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者队伍以及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那么肯定可以有效地预防并疏导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 程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的探索与研究
[2] 张艳琼 杨晓星 庞竞大学生心理困惑探析
[3] 晁卫华 梁辉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4] 王建猛 浅析高校大学生心理的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
[5] 赵祎 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健康教育初探
[6] 田洪芳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及其价值实现
作者简介:
陶智祥(1988.6~ ),男,汉族,广西合浦。助教,本科,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