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青
2016年4月25日上午11时许,梅派京剧大师梅葆玖于北京病逝,享年82岁。梅先生追悼会于5月3日上午10时在八宝山举行。
梅葆玖,作为梅派艺术传人,2015年第15届华鼎奖终身成就大奖获得者,是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不幸的是,手足九人中,只有四个长大成人,其余三人分别是四哥梅葆琛、五哥梅绍武、七姐梅葆玥。
【什么才是真正的美】
作为梅兰芳最小的孩子,梅葆玖自然极为受宠,但是梅兰芳并不是一位溺爱孩子的父亲。当时,戏剧界流行子承父业,梅兰芳也没有想着强迫子女,他认为“尊重孩子就像尊重观众一样,教育孩子应充分尊重他们的天性”。
梅葆琛性格沉稳,喜爱建筑,梅兰芳便为他在理工科方面的发展提供条件,后来梅葆琛在上海震旦大学理工学院读建筑系,毕业后还担任了北京建筑设计院的高级工程师。
梅绍武在读书时有一段时间喜欢抹发油,把头发弄得锃光瓦亮,梅兰芳见到,很是不满,即便这样,他也没有打骂呵斥,而是悉心教导,告诉他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后来梅绍武想学英语,梅兰芳也大力支持,最终梅绍武成了一名翻译家。
而梅葆玥和梅葆玖自幼对戏剧很感兴趣,梅兰芳不仅让他们听各派别的传统戏曲,还带他们去西洋剧院听戏,欣赏和研究西洋唱法。最后梅葆玥成为余派著名的女老生,梅葆玖则继承了梅派。
10岁的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梅兰芳让他演《三娘教子》的薛倚哥,梅葆玖的戏剧天赋就此展露,梅兰芳便决定让他继承梅派。“我常听父亲的唱片,高亭公司、百代公司的,我觉得好听,特别爱听他的《太真外传》《天女散花》,我就会唱这些。”
【吾敬我师是本分】
梅兰芳特别反对当时戏剧演员不重视子女文化教育的陋习,主张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梅葆玖自幼热爱戏剧艺术,又具有天赋,加上嗓音和形象也好,梅兰芳有意将创立的“梅派”艺术传授与他。
然而即使年幼的梅葆玖对梅派戏曲很感兴趣,梅兰芳也并不急于让他跟自己学唱戏,而是等到他大学毕业,才让他正式跟随剧团学艺。即便是入门,梅兰芳也是请最好的老师教他武术、花旦等基础,还特意请了各派最顶尖的京剧大师教他各派基础,博采众长。“父亲说得好好学《雅观楼》,拉身段。那几年除了上学念书,我就在家里学戏。”梅葆玖当时开蒙的戏都是《芦花河》《三娘教子》《南天门》这些所谓骨子老戏,梅兰芳让梅葆玖先把这些戏学好了、唱准了、基础打牢了之后,才能跟自己学梅派。
“父亲非常强调尊师,跟我说:‘王幼卿王老师要教你开蒙戏,有一条你要记住。你可别听我的片子,这出戏王老师怎么教你怎么唱,你别说我爸爸那个腔是那么唱的,你这个不对。要是让我知道了可不饶你。”
梅兰芳不但在言语上如此教导孩子,他更是在行动上做出了表率。齐白石曾教过梅兰芳绘画,有一次在文化名人会议上,齐白石穿着朴素的衣服坐在一群达官贵人中间,备受冷落。梅兰芳在众人簇拥下一进屋就看见了老师,他赶紧挤出人群快步上前,恭恭敬敬地扶老师上首座,全场哑然。梅兰芳则大声介绍:“这是我的老师,齐白石先生!”事后梅兰芳在给齐白石的回信上写道:“师传画艺情谊深,学生怎能忘师恩。世态炎凉虽如此,吾敬我师是本分。”
【最深的记忆就是“慈父”】
梅葆玖先生回忆,梅兰芳先生唱同一场戏经常不同场有出入,通过细心观察和思考,梅葆玖先生发现唱戏虽然有技巧,但是其目的都是为了让戏演得更好,最终还是把功夫放到戏剧上。
梅葆玖先生回忆,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法文、英语两门外语都得学,代数、几何、三角、自然、化学、地理也都要学。他说自己会装收音机、水管,遇到好的音乐会、大歌剧,梅兰芳都会带他们去听听,都接收一下,从来没有说自己就是梅派,除了梅派别的不听。梅葆玖因而感慨京剧艺术要上升到整个传统文化,要样样都学、样样都会。
梅家有四个孩子,但是梅兰芳从来没拍桌子发脾气,而是很细心、很温和地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能那样做,一点一点给他们分析,从来没有骂过他们一句,更没有打过孩子一下。
梅葆玖说梅兰芳给他最深的记忆就是“慈父”,行胜于言,以身作则,从来不是长篇大论口若悬河。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梅兰芳让孩子学习还是尊师重教,他都以身作则,自己先去做,做好了,给孩子们当榜样,同时教育孩子,而不只是口头文章。当时社会有很多达官贵人好男风,不少京剧演员借此成名走红。但梅兰芳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附权贵。日寇入侵时,梅兰芳干脆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人演戏。有父亲这样优秀的榜样,梅家四个孩子自然都是各自成才,独当一面。
【使命感重于泰山】
梅葆玖先生在琢磨京剧艺术的同时也致力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发展,多年来多次在国内外进行艺术交流和演出,为继承和弘扬京剧梅派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1989年荣获美国纽约林肯美华艺术中心授予的亚洲杰出艺人奖。
男旦是梅派艺术极具特色的一点,梅葆玖先生也一直倾心于男旦艺术的传承发扬,希望男旦艺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为此,他不仅多次登台表演,为后辈讲述并演绎男旦艺术,在82岁大寿的寿宴上受邀在高校开展京剧方面的讲座,并广收门徒,培养了李胜素、董圆圆、张晶等49名梅派后人,可惜的是男旦弟子只有胡文阁一人。梅葆玖曾对胡文阁表示,他对胡文阁好是为了传承梅派艺术,“希望你能传给第四代,把梅派男旦艺术一代代传下去,这样去了天国我才能跟我爸爸有一个交代”。胡文阁回忆进戏校上的第一堂课,就是梅葆玖先生给他们讲梅兰芳的故事。而梅葆玖对于胡文阁的培养与当初梅兰芳对自己的培养如出一辙——“三伏天演《天女散花》,灯光烤、戏服沉,一场演下来累得直喘,后背全湿”;“三九天在院子里练舞剑,湖翁手冻得握不住剑”。也正是这样执着认真,男旦艺术才有了新一代的传人。可以说老先生的使命感重于泰山,而对于自己一生事业的总结,他觉得自己对得起父亲,对得起梅派。
梅兰芳的教育无疑是很成功的,梅派京剧也因此而收获了另一位大师梅葆玖。奈何斯人已逝,京剧的舞台上从此再也没有梅家父子的传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