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沫
不可能同时做很多事,就如不可能太丰富地去选择生活,是一样的道理。一位德国女人陪一位朋友看展览,那位朋友被这场展览深深打动,她说,既然这样,我们再去看一场。不想,那位朋友摆摆手说,这样就好了。我想把这场感动延长些,不想冲淡了,看一场就好了。于是,接下来的时间,她们一起去吃饭,聊天,轻快地度过了余下的时间。我真佩服那位聪明的女人,限量感动,不贪心。凡事都不要贪心。有了一样想要两样,人什么都要是不对的。
我是个爱旅行的人,但我对旅行的定义是,我是不能频繁外出的,太过频繁,一是时间不允许,二则反而容易浮躁。毕竟日常生活才是常态。一段旅行我会花很长一段时间来消化,所以,留有余地是最好的。
记得一本书里有这么一段:所有的生病也好,不开心也好,都源于一个字:浓。你浓于情就会生出痴,浓于利就会生出贪,浓于名就会生出嗔,贪嗔痴是最可怕的。不开心的东西浓在心里就会淤结成气,气结不化就会生出病,病则不通,通则不痛,对付这个浓最好的办法是淡,这个淡不是说你什么都不在意,而是不贪。人的贪心是不知不觉的,方方面面的,只能是自我提醒。
对于朋友,宁少勿多。一些没有参与到你生命中的人,很多的交往只能停于表面,而表面几句没有油盐的话,真的太浪费时间。有时,坐在别人对面,我是常常走神,不知所云。我一位每次聊天都感觉时间短暂的朋友,虽然在一个城市,但见面的次数并不多,只是在隔一两个月的午后,一杯咖啡的时间。她见证了我十多年的岁月,看到了我的低谷和无奈,看到了我的矛盾和脆弱,还有变化和成长,她传统但丰富,随便拈起一个话题,我们都有太多共同语言。这样的聊天常常有盛宴的感觉。真正的朋友会让你看到自己的好与不足。你可以很放松地显示自己的脆弱和骄傲。
现在越来越多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待着,缩小生活的空间,用有限创造无限。我信奉的一句话是:在限制中寻找自由,享受一个人的千军万马。阅读,看电影,居家生活,出门走走,有空的时候陪父母讲讲话。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在流行三大俗:学佛,喝茶,熏香。本来是美好宁静的几件事,因为被形式化,被过度放大了,被一些人视为潮流标签后,变成了三大俗,真是让人啼笑皆非。真正的信仰和宁静只能存在于心中,而不是一个形式所能改变的。它经不起这样无限量的众乐乐。
印象很深的一段关于照片的描述,很好:照片的慎重感很重要,现在数码相机普及,人的心被打乱了,因为随意而无限量,原来家人在照相馆里照相,拍出来的照片都很好看,人物姿态端正,很有气质,如今一切便利,但把人拍出来不好看了,各种荒废的表情和姿态,珍重感没有了。的确是这样的。很久以前,看过一部电影《八月照相馆》,一位老太太一家人去照相馆拍照片,晚上下着大雨,她又重返照相馆,对摄影师说,能让我重拍一张吗?上午的衣服没穿对,我想拍张更好的照片,将来留给后辈。她在镜头前微笑端坐。看到这个镜头,我忍不住热泪盈眶。只有郑重,才能好看。
无端想起木心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已好久没有以小步紧跑去迎接一个人的那种快乐了。这种快乐因为稀少而期待,弥足珍贵。
摘自《时代青年》2016年第4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