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
上个学期曾经有一个班的历史小组针对李鸿章的功过评价进行了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充分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我做了一些补充,共同完成了这次研讨学习。具体流程如下:
一、准备
召开学生动员会,成立研究小组,介绍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知识辅导。推荐部分书籍、刊物,印发一些重要文章供学生参考。
二、实施过程
1. 引导学生搜集、阅读有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观点。分歧在于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1)坚持过大于功的同学认为:
政治方面,作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重要一员,李鸿章勾结列强,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组建淮军,镇压太平天国,屠杀大批太平军将士。掌权期间,搜刮民财,死后留下四千万两遗产,故民间流传“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
军事方面,在清政府与列强的一系列斗争中,李鸿章坚持“和戎”政策,即坚守和约,不轻易言战,使中法战争“不败而败”;使中国甲午战后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使福建、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外交方面,李鸿章奉行“以夷制夷”的原则。这种政策使清朝政府牺牲了大量中国领土主权。他想调解帝国主义间的矛盾,但没有使列强相互制约,反而使它们携起手来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坚持功大于过的同学认为:
首先,对于后人争议颇多的《马关条约》,他们搜集了很多书籍以及史实资料,证明李鸿章在签订《马关条约》时的据理力争,表明了其立场,证明他也很努力地与列强周旋,维护国家利益。迫于国内外双重压力,割让台湾,完全是无奈之举。如不割台,可能会带来更大的灾难。总之,一个人的种种举措,往往与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要对李鸿章的功过进行全面分析。
其次,对于洋务运动,由于李鸿章的主持和参与,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
李鸿章为大清国国计民生近代化所奠基的所有事业,对中国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他是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至关重要影响的洋务运动的中坚。
观点:从思想、历史影响上看李鸿章的功绩
①军事思想的进步性; ②历史地位:庸众中的杰士。
本组小结:无论从李鸿章军事思想的进步性,还是从李鸿章在腐朽没落的大清衰落期所表现出来的少有的清醒头脑和远见卓识,都不得不使我们对这个历史人物进行全新的思考和评价。
2. 教师及时进行辅导、督促,介绍研究方法,保证研究的进行
介绍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1)历史、客观: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时,都要把他放到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评价历史人物,要从实际出发,避免从现在的立场出发。
(2)全面、辩证:对于活动范围广泛、活动内容复杂繁多的历史人物,把它分解成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评价。
对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或活动,给以实事求是的评价。
历史人物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往往并不一致。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把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对人物进行辩证、全面的分析。
基本原则:主要看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推动或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及人类社会进步。
三、总结
这个小组做了一份非常优秀的研究报告,意外的是他们在报告的最后给我留了片空白让我来为他们做个总结,激动之余,写下若干话语:
千秋功过,后人评说。李鸿章的一生,是中国近代一段历史的缩影,纵观李鸿章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但是在皇权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因此,国人在对他咒骂痛斥之时,确实“不可不深自反也”,确实不可“放弃国民之责任”。
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