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爱松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糖尿病性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CT特点的对比研究
孔爱松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CT特点。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85例糖尿病性合并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并同期选取来该院检查的85例非糖尿病性合并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CT图像特点及各项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性合并脑梗死患者经头颅CT检查病灶数、总胆固醇、甘油三脂、纤维蛋白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非糖尿病性合并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 糖尿病性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病灶数会明显的增加,同时其总胆固醇、甘油三脂、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性合并脑梗死患者,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非糖尿病性合并脑梗死患者低,临床上应给予重视。
糖尿病性;非糖尿病性;脑梗死;CT特点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0.106
糖尿病是仅次于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三大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相关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发病率占据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患病率的90%以上,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1]。为此,该文特选取该院收治的85例糖尿病性合并脑梗死患者和85例非糖尿病性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糖尿病性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CT特点,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85例糖尿病性合并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并同期选取来该院检查的85例非糖尿病性合并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在6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25±0.21)岁,病程范围2~10年,平均病程(5.73± 0.43)年,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所占比例为60.00%(51/ 85)与40.00%(34/85)。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在61~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32±0.29)岁,病程范围3~11年,平均病程(5.43±0.65)年,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所占比例为58.82%(50/85)与41.18%(35/85)。
入选标准:无心、肝等重要器官及血液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诊断为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数据资料可用于研究对比当中。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头颅CT检测,并在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等指标。
1.3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糖尿病性合并脑梗死患者及非糖尿病性合并脑梗死患者的CT图像特点及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变化情况。
1.4统计方法
糖尿病性合并脑梗死患者及非糖尿病性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相关资料均录入到SPSS 18.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均数±标准差(±s)用以表示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变化情况,组间通过t检验,“%”用以表示CT图像特点,组间采用卡方检验,若两组研究对象的数据间对比P<0.05,表明统计学有意义。
由数据可知,观察组糖尿病性合并脑梗死患者经头颅CT检查病灶数明显高于对照组非糖尿病性合并脑梗死患者(P<0.05)。具体结果见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头颅CT图像检查结果[n(%)]
观察组糖尿病性合并脑梗死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为(4.98± 1.24)mmol/L、(1.97±1.56)mmol/L、(0.64±0.01)mmol/L、(4.17±0.89)g/L。对照组非糖尿病性合并脑梗死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为(4.13±1.01)mmol/L、(1.47±1.02)mmol/L、(1.34±0.35)mmol/L、(3.36±0.56)g/L。由此可知,观察组糖尿病性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非糖尿病性合并脑梗死患者 (P<0.05)。
老年糖尿病患者具有年龄大、合并症多、病情复杂等特点,易引发患者代谢异常,同时患者还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导致老年性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发病部位主要位于基底节放射冠深部白质区,由于其具有病灶较小的特点,不会危及患者的运动传导及感觉神经,无明显临床特征[2]。
经临床研究证实,糖尿病是导致脑梗死的独立可控制因素,糖尿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比一般人高出2倍以上,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会引发血管改变。血管发生改变具有以下两种情况:①与动脉硬化相似的小动脉损害,出现血管壁纤维化及PAS染色阳性,严重患者可出现血管堵塞;②毛细血管受损,脂肪样变性、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衡、糖类堆积、微血管的病变均为特征性的病理变化[3]。血糖升高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临床特点,会引发较多体内代谢异常,并使得机体内总胆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减少,进一步加快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高血糖同时还会使胶原减少、血管壁弹性减低,使管腔变的狭窄,促使内皮细胞受到损害,直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脑血栓,导致脑梗死的发生[4]。
与非糖尿病性合并脑梗死患者相比,老年糖尿病性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总胆固醇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会明显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分泌的胰岛素不足,导致脂代谢出现异常,血脂出现明显的增高,最终引起脑动脉粥样硬化[5]。
综上情况可知,观察组糖尿病性合并脑梗死患者经头颅CT检查病灶数、总胆固醇(4.98±1.24)mmol/L、甘油三脂(1.97±1.56)mmol/L、纤维蛋白原水平(4.17± 0.89)g/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0.64±0.01)mmol/L明显优于对照组非糖尿病性合并脑梗死患者(P<0.05)。总而言之,糖尿病性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病灶数会明显的增加,同时其总胆固醇、甘油三脂、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性合并脑梗死患者,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非糖尿病性合并脑梗死患者低,临床上应给予重视。
[1]崔斌,赵长伶,贺建新,等.全胰腺CT灌注成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8):1629-1632.
[2]张红霞,原杰,柳洁,等.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合并隐匿性冠心病患者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4):371-374.
[3]龚金山,成涛,敖淑云,等.256层CT对老年糖尿病病人下肢动脉狭窄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 33(22):5723-5724.
[4]叶新华,沈默宇,杜云峰,等.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的CT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376-5378.
[5]华丕虹,毛屏,周丽,等.糖尿病患者腹部内脏脂肪体积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2):1249-1252.
R587.1
A
1672-4062(2016)05(b)-0106-02
(2016-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