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万亿元俱乐部”后的杭州工业发展

2016-08-23 10:59:50朱烈新
浙江经济 2016年10期
关键词:工业企业发展

朱烈新

迈入“万亿元俱乐部”后的杭州工业发展

朱烈新

受劳动力成本上涨、汇率波动以及外需低迷等多重因素影响,杭州工业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制造业技术空心化和自主品牌缺失问题凸显,自主创新能力滞后已成为制约工业发展的瓶颈。在迈入GDP“万亿元俱乐部”的新起点上,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以及“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等战略的实施,杭州工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面临的主要问题

2015年,杭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53.58亿元,成为第十个GDP总量跨越万亿元的城市。杭州经济的高增长主要依赖于服务业,而信息经济已然成为杭州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劲“引擎”,其中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数字内容和电子商务全年增幅都超过3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传统制造业大幅萎缩。工业发展存在着投资低迷、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企业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工业投资低迷制约发展后劲。受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要素成本上升、节能环保压力加大等多重因素影响,工业投资持续低迷,部分工业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意愿有所减弱。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双双下滑使得重点高能耗产品生产明显减缓,粗钢、水泥、平板玻璃等高耗能产品产量已达到峰值。另外,工业项目储备不足,对杭州工业经济增长后劲也造成了明显影响。

市场需求不足仍未缓解。市场需求疲软给工业复苏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近两年来,受原油、成品油、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行影响,杭州市工业生产者价格持续下跌。同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大幅升值给工业企业出口带来了巨大压力,出口需求减少,出口增速回落直接加剧了需求疲软,尤其是纺织、轻工、电子等出口导向型行业竞争力明显下降。

产能过剩问题不容忽视。由于总供给持续疲软,总需求回落态势明显,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缺口进一步扩大,工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传统制造业更是深处通缩困境。工业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没有传统制造业的支撑,工业经济回升的动力仍显不足,单凭高新技术和信息制造产业多少有些“势单力孤”。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此消彼长,而应该保持齐头并进,共同推进转型升级,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

工业企业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创新成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力量。根据杭州市统计局2015年对规上工业企业开展的企业创新情况调查和企业家问卷调查,杭州市规上工业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仍有待提高,存在着持续创新动力不足、“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新产品创造能力偏弱、发明专利应用程度不高等问题。

再谋工业新发展

下阶段,杭州工业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国家政策导向,着力抓好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以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为重点,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企业实施的发展思路,研究制定符合深化改革的全面配套政策体系,妥善处理发展和改革的关系,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培育和发展新产业,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实现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推进改革创新

近年来,政府虽然在不断推进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但对企业来说,各种审批、许可行政事项仍然较多。同时,存在明显旧有路径依赖,部分办事程序并未随着简政放权马上作出调整,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导致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仍然较高。企业普遍反映生产经营成本较高、税费等各类负担较重。迫切需要进一步重塑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引导和激励创新,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提高劳动力、资本、技术和土地等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提高生产率。贯彻落实中央“降成本”任务,切实降低企业经营面临的成本压力,特别是税费、生产要素成本和财务成本。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和收费机制完善,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完善税收政策,逐步推广实行将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针对企业R&D制定切实有效的税收鼓励政策,加快实现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同时,推进金融改革和融资机制完善,提高企业融资多元化程度,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创新投融资方式,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推广PPP模式等,加快实施一批带动面广、投资效益突出、市场需求旺盛的重大项目,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功能,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跟进。

(二)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长远来看,工业生产所需要的条件越来越复杂,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界限将被打破。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技术研发业、教育培训业、咨询业、物流业之间将形成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局面,也促使工业新的增长点和新业态的出现。杭州工业发展应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和城市发展定位,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紧抓“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的契机,贯彻“一号工程”,以“两区”创建为动力,以全面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制造为主攻方向,强化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支持产业创新发展。

大力推动工业云及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加快工程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建设,推进智能制造、协同制造、绿色制造,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在“设计、制造、商业”三个环节上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产品设计价值明显提高、产品品质安全可靠、商业推广有效精准,为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轻工食品、精细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实施工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四基”工程。加强智能研发,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发展智能服务,培育一批信息工程服务公司,推广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网络协同开发、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以协同制造的龙头企业、总部型企业为重点,开展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试点,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三)大力推进品牌制造,加快品牌化和标准化进程

杭州工业品竞争力不强,缺乏世界知名品牌,领军企业不强,产业处于国际价值链的中低端。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组织开展品牌知识、品牌经营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企业创牌能力和品牌运作水平。推动制造业区域品牌申请集体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开展制造业重点骨干企业品牌培育试点,加快培育一批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家。

实施质量标准品牌战略,全面提升制造业质量,支持企业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加强制造业标准体系建设,研制一批高水平的标准项目,筹建一批标准化技术组织,形成一批标准化示范企业。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支持企业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支持企业商标注册、品牌培育和名牌创建,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杭州市企业创新能力

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充分发挥创新资源集聚优势,积极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以科技创新和“互联网+”推进转型升级,提升经济质效和发展特色。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支持力度,加快推动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速提升工业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加强政策引导,通过设置行业专项基金,为具备行业领先的技术研发活动提供资金支持。统筹整合创新资源,加强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之间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破除条块分割,完善资助支持方式,解决科技资源配置“碎片化”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充分利用政府资金支持在建科技基础设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等技术创新平台,加大向企业的开放力度,积极探索有效模式,实现创新资源共享。

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和服务,促进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研发机构流动和集聚。加强研发队伍建设,梳理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参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整合优势科研资源,集中突破产业共性技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掌握。聚焦当前经济发展和工业领域的现实需求,组织实施好重大科技项目,进一步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建设,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坚持既要大象起舞又要蚂蚁雄兵的策略,加大对中小微型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和金融支持,加强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中小企业创业基础和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其健康发展,激发其技术创新活力。

作者单位:浙江美科斯叉车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工业企业发展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工业人
黄河之声(2018年5期)2018-05-17 11:30:01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Coco薇(2015年10期)2015-10-19 12:51:50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