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保球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课堂讨论,指的是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各自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彼此激发思维、完善所学.课堂讨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广泛应用.
一、调动讨论,营造良好学习气氛
高效的数学教学,离不开高涨热烈的学习气氛.为此,教师会在教学初始阶段,即课程导入过程中加入特殊的设计,只为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激发起来,以良好的学习气氛推动主体教学活动的进行.这种思路无可厚非,却可能造成对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如果以讨论的形式予以替代,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例如,在讲“直线的斜率”前,我先以两个不同的三角形来表示两个斜坡,并请学生找出两者之间的不同.学生发现,两个斜坡的坡度是不同的.于是,我请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中的量来体现坡度的大小呢?经过激烈的讨论,学生将关注点集中在斜坡高度与其宽度之间的比值上.虽然主体内容还没有明确呈现出来,但是学生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已经对直线斜率产生了感性认识,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
置于教学开始阶段的讨论,内容无需过于烦琐,一个简单的问题即可.此时课堂讨论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思维得以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数学的轨道中,并对本次教学内容产生关注,形成学习气氛.这样一来,既没有过多地延长讨论的时间,又完成了良好学习气氛的营造.
二、鼓励讨论,激发主动探究热情
讨论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学生决定了讨论活动的发展方向与最终的讨论效果.正是这种较大的自由空间,让很多学生感到信心不足,生怕自己无法驾驭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实际上,课堂讨论并不是一定要求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而是希望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打开思维广度.因此,讨论活动本身的存在才是最重要的.
例如,如图1,在四棱锥P-ABCD中,PD⊥平面ABCD,且底面ABCD是矩形,CD=DP=4,DA=2,点E是CP的中点.那么,在线段AC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AP∥平面DME?若存在,试求出MA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面对这个问题,学生起初既没有思路,也没有信心,纷纷把希望寄托在我的讲解上.然而,我并没有直接公布答案,而是启发并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既然提问中已经出现了存在与不存在两种情况,何不沿着这个思路进行探究呢?学生恍然大悟,勇敢地假设点M存在,展开积极讨论,探究热情高涨.
在运用讨论教学法时,教师要让学生敢于讨论,就离不开必要且适时的鼓励.来自教师的肯定,常常会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一个主要动力来源.
三、抓住重点难点,提升课堂讨论效率
当然,讨论教学法的运用并不总是停留在宏观层面上的,对于具体知识的教学,它也发挥着促进作用.当遇到一些重点难点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应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知识与方法的明晰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学习.
例如,在讲“线与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学生讨论完成:如图2,设平面α∩β=EF,AB⊥α于B,CD⊥α于D.若增加一个条件就能推出BD⊥EF,则在①AC⊥β;②AC与面α,β所成角相等;③AC与DC在面β内的射影共线;④AC∥EF当中,能成为增加条件的个数是多少?这个问题非常适合以讨论的形式出现.想要解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对每一个条件分别进行分析,热烈的讨论就由此产生.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刷新了自己对于线面位置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热烈讨论,学生不仅表达了自己对于知识内容的看法,还从他人的观点中吸取了有利之处,使自己对重难点问题的理解更加透彻.由此看来,讨论活动的开展,并没有造成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反而在学生的交流沟通过程中,提升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课堂讨论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从整体角度来看,讨论的教学方式对课堂教学氛围的烘托是有帮助的,节约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时间,让教学活动得以直入主题.从具体角度来看,讨论教学法能够直击重点知识内容,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强化对难点的思考,随着思维深度的加深,实现知识学习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