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静
在生活中,只要细心观察周围的物理现象,再联系学过的物理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分析、解释这些现象,就能够提升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生活中的趣味物理
1.灯泡的形状为何是梨形.在学习物理后知道,电灯泡的灯丝是用金属钨丝制成的.通电后灯丝的温度可达到2500摄氏度甚至以上.而金属钨在高温下会产生升华的现象,一部分金属钨微粒会从灯丝表面跑出并附着在灯泡内壁上.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变黑,降低亮度并影响到照明.因此,根据气体对流的特点,在灯泡内有少量稀有气体存在,并将灯泡制作成梨形.这样,灯泡内稀有气体产生对流时其金属钨蒸发时黑色微粒的大部分会被气体卷到上方并附着在灯泡的颈部,从而保证玻璃的透明度,不影响灯泡的亮度.
2.水管的“出汗”情况.在夏天,如果水管有“出汗”情况时常常会出现下雨的情况.水管的这一现象并不是管内的水出现渗漏的情况,而是因为水管都埋在地下,水里的温度比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汽接触水管会放出热量,再通过液化的作用形成小的水滴挂附在水管外壁上.如果管壁有“出汗”的情况,则说明在空气中水蒸汽的含量过大且温度较高,这是下雨的前兆.
二、生活中的光学
1.天空与晚霞.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天空是蓝色的,而晚霞是红色的,这是为什么?在学习物理后你就会知道,这主要是由于光的散射所造成的.大气是透明的,但是空气中的分子却可以让太阳光发生散射(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型光).同时,光的波长短的更容易受到空气分子的散射.简单来说就是在太阳光中,紫光、蓝光容易发生散射.当我们从某天空中的某一个方向看上去,有比较多的蓝色、紫色的光射入到我们的眼睛里,而人眼对于蓝色的光更为敏感,因此天空看起来是蓝色的.而在傍晚,在西方太阳落下的地方,天空为何出现红色的情况?出现晚霞时,太阳所落下的位置位于在地平线的附近,太阳光一定要在大气层里通过更长光程才能进入到我们的眼中,在太阳光进入大气层后,蓝光波长短容易被空气分子所散射,蓝光在远处很早就被散射并被衰减,到达我们眼中时,太阳光已几乎不见蓝光的影子,因此我们看到的就是红色.红色光波长比较长,不容易发生散射的情况,但是在空气中进行如此长距离也会被散射而进入到我们眼睛里.因此,傍晚从天空到我们眼里,基本上只能看见红光,这是晚霞形成的原因.
2.洗车小技巧.在洗车时,可以通过物理知识获得小技巧.一般来说,如果是在烈日下洗车,水滴会形成类似凸透镜的效果,这样会让车漆的最上层产生局部的高温现象.时间一久,车漆会失去原有的光泽.如果在这时打蜡,也特别容易造成车身的色泽不均匀的情况.所以在洗车时,一般要选择在阴凉处或是在傍晚洗车.
三、磁的运用
1.在传统工业上的运用.在学习有关磁性材料的磁性来源、电磁感应时,也学过一些磁性材料的实际应用.实际上,磁性材料已在传统工业的各个方面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运用.例如,如果没有磁性材料,电气化就无法实现.因为发电时要用到发电机,而在输电时也要用到变压器.
2.在医学上的运用.在医学中,常常可以利用核磁共振来诊断人体异常的组织,并由此来判断疾病.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核磁共振的成像技术.原理:原子带正电并做自旋运动.一般情况原子核自旋轴排列没有规律,但是把其放在外加磁场中,核自旋空间取向由无序到有序,系统中的磁化矢量从0个有.当系统平衡时,磁化强度达到一个稳定值.如果有外界作用,无法维护状态则回到原排列状态并放出比较微量的能量成为射电信号,将这些信号检出并让其进行空间分辨,就可得到运动中的原子核分布图像.血管为灰白色的管状结构,而血液则是黑色(无信号),分开血管及软组织.目前核磁共振已适用全身各系统成像效果,最佳为颅脑.
3.在找矿时的运用.不同地质年代,岩石有着不同的磁性.可以根据岩石磁性来对地质年代变化、地壳变化进行辅助性研究.很多矿藏资源均为共生.简单来说,就是好几种矿物质混合到一起,它们的磁性各不相同.运用这个特点,科学家发明了磁选机,利用不同成分矿物质的不同磁性,以及磁性的强、弱差异,可把混在一起的、不同的磁性矿物进行分离.
总之,在我们的生活周围,还存在很多物理现象.比如,人们发明了一种传呼机,主要是由两片无线电数字监控系统组成,一个放在家长身上,一个放在孩子身上.当孩子远离父母4.5m范围时,BP机就会连续发出呼叫声音.从而保证了孩子的安全由此可见,学习物理知识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