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浩哲 黄宣皓
(1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风城油田作业区新疆克拉玛依834000;2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
玛湖凹陷风城组致密油储层特征分析
■杨浩哲1黄宣皓2
(1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风城油田作业区新疆克拉玛依834000;2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
随着世界油气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常规油气资源产量的不断下降,具有较大资源潜力的非常规油气逐渐成为了油气勘探的新领域,致密油作为非常规油气勘探中的重点。准噶尔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致密油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发现了致密油大油田“昌吉油田”,风城组作为其中玛湖凹陷的主力烃源层,具有厚度大、稳定分布的典型致密油的地质特点。
致密油储层特征非常规油气
2009年至2013年,玛湖凹陷西斜坡二叠系风城组勘探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作为为玛湖凹陷的主力烃源层,具有厚度大、稳定分布的典型致密油的地质特点。2008年至2011年在风城组部署井的FN4井、BQ1井、FN7井、均获得了试产流油[3],因此对玛湖凹陷风城组其开展更为精细的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详细的沉积相分析,对区域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线索。
2.1构造特征
根据地震等多种资料的结合,基本落实了区域范围的构造演化过程。认为乌夏地区的构造演化可分为四个阶段,二叠纪为前陆盆地南东向前展逆冲断展褶皱阶段,三叠纪为陆内坳陷近南北向后展逆冲断展褶皱阶段,侏罗纪—白垩纪为陆内坳陷充填阶段,新生代为抬升剥蚀阶段。
2.2层序划分
以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多种物探手段,对区域范围内二级与三级层序界面进行识别划分。在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识别出不同级别的层序界面共24个,将乌夏地区二叠系—侏罗系划分为2个一级层序、7个二级层序、23个三级层序。其中风城组属二叠二级层序并进一步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
2.3沉积环境
根据岩性组合和沉积环境[2],研究区下二叠统风城组自下而上可划分为3个段,其中:风一段主要为深灰色泥灰岩、白云质泥岩和泥质白云岩薄—中层状互层,属于半深湖相沉积;风二段为深灰—灰黑色泥质白云岩与白云质泥岩薄层互层,属于水体加深的深湖相沉积;风三段由深灰色泥质白云岩与白云质泥岩互层,向上过渡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白云质粉砂岩互层组合。
3.1储层岩石特征
风城组半深湖—深湖相沉积包括5种主要的岩石类型[1]:白云岩、白云质岩、粉砂岩、凝灰岩和岩盐,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含油气性。前人对其孔渗性数据统计表明,其中以白云质岩类和粉砂岩类的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对较好,但从总体看来,4种类型的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都较低,都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型致密储层。
根据FN1、FN7井风城组204块样品分析,FN1-FN7井区二叠系风城组“甜点体“主要为泥质白云岩、云质泥岩、粉砂质泥岩、云质粉砂岩等,储层最小孔隙度为1.5%,最大孔隙度13%,平均7.33%;169块样品分析渗透率0.005~47.9mD,平均0.515mD,总体上风城组储层物性差,具有致密油的典型特征。局部岩性为云质岩和粉砂岩的“甜点体”物性相对较好,孔隙度达到5%~10%[4]。
3.2储集空间类型和特征[5]
3.2.1孔隙类型
风城组孔隙类型包括原生孔、晶间孔和次生溶孔(图1)。原生孔隙发育较少,主要是安山岩中发育的气孔,孔隙连通性差。晶间孔孔径一般不超过几微米,最有利储层发育的孔隙类型为次生溶孔,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长石、硅硼钠石等矿物遭受溶蚀形成,主要发育于斜坡区。
图1 风城组孔隙类型
3.2.2裂缝
研究区内风城组裂缝大致为2种成因类型:(1)是由成岩压实作用形成,分布杂乱,全充填,对储层基本无贡献;(2)为构造破裂缝,具有斜交、网状分布的特点。裂缝中次生矿物充填较少开启程度较高,提高了储层的储集物性(图2)。
图2 风城组裂缝特征
乌尔禾地区钻遇风城组的井在风城组油气显示好,均见大井段连续荧光显示和气测异常,油气显示纵向跨度达500m以上,风城组云质储层和烃源岩(暗色泥岩)交互沉积交互沉积,具有明显的源储一体的致密油特征[3]。
根据FN7井钻井显示、FN4井区风城组油藏特征分析认为二叠系风城组油藏分布于三套“甜点体”内,平面上分布于FN4-FN7井一带。FN7井的发现展现出风城组致密油的巨大勘探潜力,白云质储集岩为这一地区致密油相对优质储集层。该区块风城组致密油区域表现为多套、大跨度、连续稳定分布、自生自储的致密油藏。
玛湖地区风城组储集岩以云化岩类为主,有利储集相带为半深湖-深湖相的云化岩发育区。玛湖地区风城组储层发育主要与破裂和溶蚀作用有关,以各类裂缝为通道,成岩流体对白云石和盐类矿物溶蚀强烈,可形成丰富的次生溶孔和溶缝,因此,经历构造破裂和溶蚀作用是提高储层级别和形成好储层的必要过程。二叠系风城组为受断裂控制的岩性油藏。其岩性、岩相既对原生孔发育程度起控制作用,又对后期次生孔的改造起着制约作用。大气淡水以及地下水对白云岩的溶蚀可以增加储集空间。白云岩形成初期受地表水的淋滤及埋藏后受地下水以及沿断层渗入的地表水的溶蚀作用,白云岩中的部分物质发生溶解,形成一些溶蚀孔、洞。其中压实-压溶和胶结充填作用是破坏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溶蚀、破裂和重结晶作用是提高和改善储层储集性能的重要因素;异常高压区是控制储层发育和油气分布的重要因素,也是致密油储层中“甜点”的产出位置和致密油藏预测目标。
[1]冯有良,张义杰,王瑞菊,等.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风城组白云岩成因及油气富集因素[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1,38(6):685-692.
[2]宫博识,文华国,李丛林等.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风城组沉积环境分析[J].岩性油气藏,2014,26(2):59-66.
[3]邓飞.新疆(克拉玛依)风南地区风南14井试油地质总结.新疆石油管理局试油公司,2007.12.
[4]匡立春,唐勇,雷德文.准噶尔盆地二叠系咸化湖相云质岩致密油形成条件与勘探潜力 [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39(6):657-667.
[5]潘晓添,郑荣才,文华国等.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风城组云质致密油储层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
P624[文献码]B
1000-405X(2016)-3-17-1
杨浩哲(1987~),男,2011年毕业于长江大学,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油气地质与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