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满方治疗特发性慢性羊水过多的效果分析

2016-08-19 14:07张晓颖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1期
关键词:效果

张晓颖

【摘要】 目的 对子满方治疗特发性慢性羊水过多的临床效果予以全面分析。方法 43例特发性慢性羊水过多患者均给予子满方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43例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3%, 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及羊水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满方治疗特发性慢性羊水过多效果显著, 临床应用价值高, 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子满方;特发性慢性羊水过多;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120

羊水过多是妊娠晚期女性常见症状, 一般孕妇孕周增加, 羊水量也会随之增加, 到孕36周时, 孕妇羊水量约为1000 ml, 到最后随之减少。若孕妇妊娠期间羊水量>2000 ml, 则被称为羊水过多。羊水过多会影响母婴预后。慢性羊水过度多发生在孕妇妊娠晚期, 是指患者羊水量逐渐缓慢增加, 特发性慢性羊水过多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若不及时处理, 极易诱发妊高症、早产、胎位异常等并发症, 危及母婴健康。本院根据多年经验, 对特发性慢性羊水过多患者采取自拟子满方治疗, 其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到本院就诊的特发性慢性羊水过多患者43例, 孕妇因腹部胀满, 无法平卧, 伴胸闷、气喘而就诊;到院经子宫长度和腹围测量, 其测量值较同期妊娠要高, 腹壁皮肤变亮、变薄;触诊时子宫张力增加, 存在液体震颤感, 胎位不清, 经听诊, 胎心音无法听清;经B超诊断, 羊水暗区最大直径>7 cm, 或羊水指数>18 cm;与《妇产科学》[1]中羊水过多诊断标准相符;年龄20~38岁, 平均年龄(27.5±3.15)岁;孕周24~40周, 平均孕周(34.8±1.73)岁;初产妇28例, 经产妇15例;患者均知情此次研究, 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患者在本院确诊后, 加强患者健康宣教, 叮嘱患者注意合理饮食, 维持轻松、愉悦的情绪, 适当运动, 加强机体锻炼。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对患者采取本院自拟子满方治疗, 基本方:白术20 g, 杜仲15 g, 桑白皮15 g, 云苓20 g, 猪苓20 g, 川断12 g, 黄芪15 g, 茯苓皮20 g, 泽泻10 g, 陈皮10 g, 大腹皮10 g。辨证治疗:气虚明显者加党参;血虚明显者加当归;气滞明显者加苏梗、砂仁;大便偏干者加生白术;大便偏溏者加炒白术;虚寒明显者加桂枝、生姜皮。以上药方为1剂, 每日取一剂用水煎煮取药汁400 ml, 分早晚两次服用, 200 ml/次, 连续用药7 d。

1. 3 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评分[2]:根据患者羊水指数(0~5分)、腹胀(0~2分)、胸闷(0~2分)、下肢肿(0~2分)、气急无法平卧(0~1分)、胎心音(0~1分), 分数越高, 患者临床症状越严重。

1. 4 疗效评价标准[3] 治愈:患者用药后, 腹部胀满等症状消失, 腹围经测量恢复正常, B超见羊水暗区最大直径≤7 cm或羊水指数<18 cm, 分娩时羊水总量≤2000 ml;显效:患者腹部胀满等症状明显减轻, 腹形未增加, 腹围、宫高等值接近正常值, B超见羊水暗区最大直径≤7 cm;有效:腹部胀满等症状减轻, 宫高和腹围减少, 体重减轻;无效:患者各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B超见羊水无变化。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临床治疗效果 43例患者治愈24例, 显效11例, 有效6例, 无效2例,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3%;患者服用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产后婴儿发育良好, 无畸形、先天性疾病等并发症。

2. 2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羊水指数 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为(8.64±1.36)分, 羊水指数为(22.34±1.42)cm;

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为(2.16±0.82)分, 羊水指数为(16.13±1.64)cm;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及羊水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

3 讨论

羊水过多发病原因较为复杂, 一般妊娠期女性羊水形成因素较为复杂, 与母体和胎儿关系密切, 其形成环节众多, 若任一环节出现问题, 均会导致羊水异常。羊水过多孕妇并发症较多, 临床诊断时, 可通过腹围、宫高, 利用超声检查, 待确诊后应立即处理, 以此改善患者预后, 预防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认为, 特发性慢性羊水过多属于“子满”、“子肿”、“肿水”等范畴, 人体水液代谢与机体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妊娠期女性多以肾中精血养胎, 孕后阴血聚于下, 致肾脏运化不足, 膀胱气化受阻, 津液运行、水道不畅, 致水湿蕴于胞中水中。脾主运化水湿, 脾气虚弱, 运化失职, 致水湿内生;肺司通调水道, 肺部不畅, 致人体水液代谢紊乱。因此临床治疗特发性慢性羊水过多, 中医认为应选择温肾健脾, 宣肺利水药方。此次研究中, 采取子满方治疗, 方中, 白术除湿益燥, 和中益气, 健脾养胃, 安胎温中;杜仲补益肝肾, 调理冲任, 固经安胎;桑白皮宣肺利水;云苓利水渗湿, 健脾宁心;猪苓利水渗湿;川断补肝养肾, 调理血脉;黄芪健脾补肾, 宣肺补肝, 益气升阳;茯苓皮利水消肿;泽泻利水渗湿, 泄热, 健脾益肾;陈皮理气健脾, 燥湿化痰;大腹皮行气宽中, 行水消肿。诸药合奏健脾养肾, 宣肺利水, 消肿利尿功效, 从而消除过多的羊水, 并兼顾安胎调理血脉的功效。在此次研究中, 患者治疗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3%, 患者服用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产后婴儿发育良好, 无畸形、先天性疾病等并发症, 而且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及羊水指数显著降低, 与治疗前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特发性慢性羊水过多患者采取子满方治疗, 具有显著效果, 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促使羊水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 子满方治疗特发性慢性羊水过多取得显著效果, 临床应用价值高,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黄锦, 漆洪波. 羊水过多的研究进展.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08, 4(2):139-142.

[2] 卢艳华, 周连满, 吕凤梅, 等. 中药治疗羊水过多179例临床观察. 江苏中医, 2010, 42(4):41-42.

[3] 吕伯中.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慢性羊水过多42例. 中医杂志, 2013, 54(15):1327-1328.

[收稿日期:2016-03-02]

猜你喜欢
效果
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甲亢的效果观察
当上课忘了带笔……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灵动耳环
小画匠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没效果
慢跑是有成果的
巧手DIY家用吊灯
事关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