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红宾
【摘要】 目的 研究应用外科手术方式对患有肱骨髁上骨折疾病的患儿实施治疗的效果。方法 84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42例。采用常规外侧入路方式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手术治疗;采用Campblles入路方式对治疗组患儿实施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围术期内并发症发生率为2.4%,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0%(P<0.05);治疗组肱骨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手术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外科手术方式对患有肱骨髁上骨折疾病的患儿实施治疗的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 手术;肱骨髁上骨折;儿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081
肱骨髁上骨折具体指的是在肱骨远端尺骨鹰嘴上方位置发生的骨折, 儿童是该类疾病的高发人群。如骨折发生的部位没有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肘关节内翻或缺血性肌肉痉挛症状就会随之出现, 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学习能力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随着近年来人们对疾病的关注度正在不断的提高, 对肱骨髁上骨折实施及时准确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1]。本次对患有肱骨髁上骨折疾病的患儿实施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4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42例。对照组患儿男25例, 女17例;骨折发病时间1~17 h, 平均发病时间(7.6±2.1)h;年龄3~12岁, 平均年龄(7.8±3.4)岁;体重17~58 kg, 平均体重(35.1±8.6)kg。治疗组患儿男24例, 女18例;骨折发病时间1~19 h, 平均发病时间(7.4±2.0)h;年龄3~11岁, 平均年龄(7.5±3.2)岁;体重15~59 kg, 平均体重(35.5±8.3)kg。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采用常规外侧入路方式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手术治疗, 选择肘外侧位置作为手术操作入路, 将皮肤逐步切开之后, 逐层实施剥离处理, 由肱桡肌及肱三头肌之间的位置进入, 使骨折的断端位置充分暴露, 注意骨折部位前侧、后侧, 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寻找到骨折断端之后实施复位处理, 将克氏针钻入到患儿肱骨外髁的最高点, 待克氏针穿出2 cm左右后, 将针尾端埋入到皮下的位置[2]。采用Campblles入路方式对治疗组患儿实施手术治疗, 除入路方式外, 其他操作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1. 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肱骨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手术住院治疗总时间作为观察指标, 并观察疗效。
1. 4 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患儿术后肱骨折主要临床症状已经消失, X线检查结果显示骨痂已经形成, 骨折发生部位对位对线状态表现整齐, 肘关节的生理功能和活动能力完全恢复正常, 屈伸活动状态也恢复正常;有效:患儿术后肱骨骨折主要临床症状已经有明显好转, X线检查结果显示骨痂已经有一部分形成, 肘关节的生理功能和活动能力有明显的好转, 屈伸活动的受限程度<15°;无效:患儿术后肱骨骨折主要症状没有好转, 或骨折程度进一步加重, X线检查结果显示没有骨痂形成, 骨折线仍然存在且较为明显, 肘关节的生理功能和活动能力没有任何好转, 屈伸活动的受限程度>1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围术期内并发症情况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外侧入路方式实施手术治疗的围术期内有9例出现并发症, 发生率为21.4%;治疗组患儿采用Campblles入路方式实施手术治疗的围术期内有1例出现并发症, 发生率为2.4%;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手术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外侧入路方式实施手术治疗后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总有效率为69.0%;治疗组患儿采用Campblles入路方式实施手术治疗后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总有效率为90.5%;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3 手术住院治疗总时间和肱骨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 对照组手术住院治疗总时间和肱骨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18.64±3.72)、(118.95±10.73)d;治疗组手术住院治疗总时间和肱骨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12.37±2.06)、(89.76±8.74)d;两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疾病患者的病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出现相关并发症的可能性会明显加大, 肘内翻、肘外翻、神经损伤、骨化性肌炎等是其中较为常见的几种并发症类型。因此, 寻找一种较为准确的手术入路方法对该类患者实施治疗, 近些年来已经成为临床医师所关注的一个热点性课题[4]。对手术操作的入路方法进行准确的选择, 不仅仅可以使手术治疗的操作和恢复时间明显减少, 还能够使疾病治疗的有效率水平显著提高, 使术后出现各类并发症的可能性降低。有研究表明, 骨折患者经复位后, 即使骨折对位对线整齐, 但仍会出现肘关节内翻现象[5]。通过Campblles入路方式对肱骨髁上骨折疾病患者实施手术治疗, 可以使患者的肘内翻情况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改善, 及时对内侧骨膜实施切开处理的同时, 使来源于内侧的压力水平明显减少, 使肘内翻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患者在手术治疗后还应该及时接受恢复性训练, 可在相关医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主动的活动, 然后逐渐进行科学的肘关节屈伸运动, 使骨折部位的恢复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
总之, 应用外科手术方式对患有肱骨髁上骨折疾病的患儿实施治疗的效果非常明显。
参考文献
[1] 吴云祥,邓文茂.关节外侧小切口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观察.医药前沿,2013(10):556-559.
[2] 赵杰, 王新伟. 双张力带法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0, 15(3):180-182.
[3] 郑明, 林凤飞, 林朝晖,等. 肱骨远端粉碎骨折的手术治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 21(1):41-42.
[4] 王大志, 房体刚. 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分析. 工企医刊, 2013, 26(2):125-126.
[5] 吴昱成, 赵溪林, 张宏峰,等.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体会. 临床骨科杂志, 2012, 15(5):592-593.
[收稿日期:2016-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