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伟华
摘要:MOOC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以其资源的高度整合,垮时空、个性化、互动式等特点掀起了全新的创新模式和教育理念,促进了优质教育发展的公平,必然对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关键词:MOOC;高等教育;本质内涵;影响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0-0126-02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提出于2008年,一直到2011年仍名不见经传,2012年迅速兴起并炙手可热,也因此被称为“MOOC元年”。2014年开始迈入理性回归期。目前众多关于MOOC的研究和实践开始处于一个全新阶段,较之于之前的过渡憧憬和期待,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及高校等关注者逐渐回归到理性态度和更多深入思考中。MOOC和之前网络教学区别和优势在哪里,政府和高校如何引入以及引入后要真正解决什么样的问题,MOOC到底如何改变教育方式,带来了哪些革命性的影响,带着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思考,我们需要重新理解和看待MOOC。
1 MOOC的本质内涵
MOOC是专注于在信息技术环境中为何教、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更好启发学习者兴趣及注重教学互动有效重构进而推动教育教学全面深入发展和变革,从本质上说属于教育方面的话题而绝不是什么关于技术层次的话题。当然MOOC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技术的支撑,但终究MOOC核心内涵所关注的是个性化学习及为学习者提供更加自主互动的时空,使最优质的学习资源传递到地球上最偏远的角落。
“大规模”意味着更多学习者的参与和互动,以及更多学习方面数据的产生,而不仅仅指数量方面的概念,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看到,“大规模”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这就使得学习者个别化的学习和指导以及互动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2 MOOC的主要优势及不足
2.1 免费优质的教育资源
越来越多的学习者通过免费注册,开始加入更多知名大学的优质MOOC行列,学习者依据自身的偏好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到有效而且优质教育资源的学习并参与全球化学习共同体。它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门课程支持任何一台接入网络的计算机设备进行多种语言的学习,门槛较低,学习方式灵活。同时注册后的学习者还有机会接触到世界一流大学如麻省理工、斯坦福、剑桥、牛津等名校名师课程,不再有时间和地域、国度、文化及年龄等诸多因素的限制。通过相关学习后,成绩合格者还可以获得相应的结业证书。较之于之前网络课程中的视频资源,MOOC更多采用2-20分钟的课程内容视频,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也受到广大学习者喜爱。
2.2 学习互动性较高
由于面向公众,有众多学习者的广泛参与,使得MOOC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强,学习的可参与性较高。MOOC课堂中很多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中会随堂提问,获得认可和许可的学生才能进行下一步学习,也有人称这种学习方式为游戏通关,因为它极大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习资源之间互动,极大丰富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体验。课程结束后,学生仍可以通过Blog、Facebook、交流论坛和社交网站等工具及时进行互动和讨论,并有效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2.3 资质和支持学分认证
学习者通过相关学习和参加考试,就可以活动相应高校颁发的课程合格证书以及学分认证,也满足了众多学习者继续完成高等教育的梦想。
2.4 评价机制多样化和反馈及时
MOOC中既非常重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也同样注重教师评价和学习者相互评价。除教学活动中随堂测试和提问外,课堂教习活动结束后还会有相关测试和考核,完成自己作业提交后,还要对同伴提交的作业进行评阅,然后才可以看到自己作业的意见点评,学习者之间互评式被充分落实。
另外很多MOOC平台中都有学习分析技术记录学习者完成作业情况、互评同伴参与情况、参与集体讨论活跃情况以及相关测试考核相关数据,有助于对学习者学情进行全面掌握和评价分析,同时有助于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的及时处理和反馈。
然而在聚焦MOOC巨大优势的同时,我们应清醒看到其自身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方面,就MOOC目前发展而言,并不能清醒地看到在面对社会需要时,所应通过开设经过系统化设置的专业,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举措,而进行的总体规划设计。教学模式及学生学习方法单一,且不能适应所有课程的教学,甚至通过MOOC学习及测试后所颁发的证书可靠性和学分认证方式都遭受重大质疑中。
2)教师方面,负担明显加重,课程主持教师在开设MOOC前,需要大量精力和时间准备课程,参与相关课程视频录制,扩充课程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基础。进入正式开设后,仍需要不断进行课程知识的解答和维护,虽有功能齐全的平台支撑,但更多问题仍需要教师亲自来解答。同时虽为名校名师,他们的教学水平、信息素养等等需要进一步经受考验。
3)学习者方面,由于MOOC的学习者会来自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大多数课程以英文讲授为主,相对于英文基础薄弱的学习者来说,深入学习课程内容、广泛参与问题讨论,加上文化的差异的影响,有效学习会有很大挑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学习者学习连续性不高,退学率较高。许多MOOC开始之初,注册学习人数爆棚,但真正意义上完成课程学习的学习者不多,在诸多主动和被动学习者中,又被细分为许多类型的学习者,总之,高度的自控能力和知识素养也决定了不是所有注册学习者都可以完成任务学习。
3 MOOC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3.1 加快了高等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MOOC不仅关注教育资源更关心教与学过程中的开放性,开始从教到学的转移,更多强调互动和参与。其主要流程为,免费注册,课程视频资源的学习,课堂练习,作业完成,互动讨论,评测和考试,结业申请提交,颁发相关证书等。主要呈现课程内容的方式是学习过程,也就是利用微视频、交互式练习等组织相关学习,同时以学生学习的大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
3.2 提供了更多优质和公平教育的机会
有相关研究表明,MOOC的飞速发展满足了社会中产及低产阶级对高等教育中高成本投入的不满,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触的优秀乃至一流的资源,而MOOC对于高等教育最多的影响就是让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递到世界最偏远的角落,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发展。
4 MOOC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
首先对于教学模式而言,极大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习者对知识和内容消化和吸收,真正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回归,不仅开启自身的新视野,信息技术应用和加工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有利于学习自制能力的加强;针对于广大参与MOOC中的教师而言,教学理念得到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有很大改进、教学技能得到不断提升,同时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视野进一步拓宽。
5 高等教育中MOOC应用的对策
5.1 理性对待MOOC带来的巨大挑战
作为一种新生力量,MOOC到底是怎样国内曾掀起过激烈的论争,支持者认为,MOOC平台对于世界知名院校来说无疑是高等教育中新大陆的发现,参与到这场运动中不仅仅在于分享优质教育资源,更多的是课程和教学改革及教育质量的大幅度提高。质疑方则认为,对于这种热潮应表现出理性,既不能不闻不问又不能蜂拥而上。由于MOOC本身产生到发展周期不长,长期应用机制仍需要进一步不断进行探索,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和教师甚至仍在质疑MOOC的应用,他们甚至认为MOOC的应用极大阻碍了学生有效参与面对面教学情境中的学习实践,所以引领教师转变理念,充分认识到MOOC应用带来的高等教育及教师、学生发展和进步的机会,让更多教师认识到全球化、信息化教育需要教师具备充分开放、包容、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5.2 长远角度考虑应用MOOC的根本目标
MOOC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支撑,如果没有更多考虑应用MOOC与学校长远发展的关系,很容易走盲目跟风的误区,进而高投入低收益。这里通常需要考虑如何提高优质资源的可接入性,如何更有效地降低成本,以及学习者学习的通过率同时宣传学校的知名度等问题。以及MOOC建设完成后推广应用及使用跟进等问题。
5.3 应用中考虑到全球化和本土化的有效融合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师生对MOOC的准备和需求,考虑到结合学校原有的信息化基础,因地制宜注意把握时机、实效与适量,而且更多的需要结合本校特色进行理念创新,方式创新。如可以考虑以引进优质MOOC教育资源为发展起点,在征求全校师生需求基础上,注意对已有资源的利用;对校内已经建设完成的优质课程进行有效改造,成立专业团队选择所谓的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进一步升级改造;同时也可以在显现学校特色并具有一定影响力,有巨大发展前景的课程进行全方位建设和应用。比如传统课程转化MOOC,需要注意把内容转化为10分钟左右的知识点组织成视频片段,而且要注重引导,原有内容要进一步分解和扩展,并且融入相应的评价标准。技术和教育应该更加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有力促进高等教育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更大推动MOOC中技术与高等教育有效融合,应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知识内容、科学研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优势,积极有效推动MOOC合理适度发展。
参考文献:
[1] 贺斌.慕课:本质、现状及其展望[J].江苏教育研究,2014(1):3-7.
[2] 郑燕林.ARCS模型视角下高校推进MOOC应用的路径选择[J].中国电化教育,2015(3):2-9.
[3] 杨刚,胡来林.MOOC对我国高校网络课程建设影响的理性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5(3):15-21.
[4] 袁松鹤,刘选.中国大学MOOC实践现状及共有问题——来自中国大学MOOC实践报告[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