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杀年猪”引争议

2016-08-19 23:31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习俗小学生传统

2015年12月24日下午,重庆江北区玉带山小学举行了“民俗文化代代传·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学校为此专门买回两头年猪,并请来农户讲述年猪习俗,同时还请来了专业的传统杀猪匠。在宰杀年猪后,由科学老师为学生讲解年猪的身体结构。

新闻一出,网络就炸开了锅。有网友对这种弘扬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不屑一顾。他们认为,小学生的年纪还小,特别是低年级孩子的承受能力比较弱,让他们近距离观看杀猪这种血腥场面,不利于其健康成长。但也有人认为,“杀年猪”是一种传统年俗,组织学生观看“杀年猪”,可以让孩子学习和了解过年的习俗。而且学校还在活动中安排了科学老师进行讲解,就是在上一堂生动的科普课。

多维解读

文化继承不可简单粗暴

孩童的眼光是敏锐的,他们能将目力所及的一切记在心里;孩子的想象又是丰富的,他们能将心中的现实加以感性的深加工。窃以为,重庆玉带山小学的教育者们正是看中了这两点,才组织了校园“杀年猪”的活动,希望借此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亲近民俗、珍重文化的种子。可孩童的理解力还很浮浅,他们并不能像成年人一样理性地思考,体会“杀年猪”背后深层的文化含义,而只能停留在表面的视觉冲击上,感受到残忍和恐惧。

其实,“杀年猪”的过程本身并不是传统文化,它只是一种噱头,充满了形式感。只有当“年猪”被装在盘里,摆在年夜饭的圆桌上时,它才承载了原本没有的文化含义:父辈经年的艰辛创业,能够用一头热气腾腾的猪来犒劳自身,冲淡辛劳;分散在五湖四海的家人们团聚一堂,味蕾被共同的肉香缠绕,更能体会到彼此的血脉相连。团圆、勤奋,这些“年文化”的精神才是最可贵的,也是最纯粹的。这些精神、这些情怀需要教育者们耐心、深层次地去挖掘,然后去取代诸如“杀年猪”等浮浅形式和噱头。

观看“杀年猪”的教育意义远不及其负面影响,因为这是有违良善的。古时的儒家有“君子远庖厨”之说,并不是指责人们食用猪牛羊肉,而是“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不但要有“不忍之心”,还要“推己及物”。而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电猪、晕猪等人道的方式,较之传统的用刀屠宰,无疑是一种文明的进步。可是观看着传统杀猪方式的孩子们,兴许会在心中淡化人与动物的界限,便很难再生恻隐之心,很难再理解人道,甚至对现代不断进步的文明产生怀疑。

且慢吐槽小学生看“杀年猪”

“杀年猪”是一种传统年俗,组织学生观看“杀年猪”,并辅导相关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可普及过年知识,让孩子学习和了解过年习俗,还可营造过年的节日氛围。从这点上说,学校把组织学生看“杀年猪”,当成一种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并无不可。而且,学校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并非仅有“杀年猪”一项,还有贴春联、置办年货等活动,跳出了传统的说教模式,让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显得更生动、更活泼,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这是一种进步。另外,学校在组织“杀年猪”活动中,还安排了科学老师进行猪身结构讲解,实质上就是在上一堂生动的科普课,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生物知识。

从该校组织学生观看“杀年猪”的活动安排来看,其并没有在学生面前当场杀猪,而是将猪杀死之后拉到学生面前举行“杀年猪”仪式,以及当场解剖生猪。网友担心孩子亲眼目睹杀猪时的血腥场面等情况并没有发生。所以,从这点上说,小学生看“杀年猪”,基本不会让他们产生恐惧心理。事实上,在如何弘扬传统文化教育上,我们很多学校、老师都没有经验,都还处在摸索阶段,好不容易尝试出一些新手段、新办法,公众没有必要在第一时间就急着打板子,不妨看看效果再说。

猜你喜欢
习俗小学生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