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第三季里,刘烨自顾自地玩着手机,儿子诺一突然说:“爸爸,我做了一个梦,观音菩萨让我陪你聊会天……”很童真的一句话,却道出了孩子内心渴望父母陪伴的心情。2015年11月13日,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康恒小学的唐老师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3年级小学生小希的一篇作文《爸爸看手机》,这篇文章随即被人们称为“最心酸作文”,引起了老师和家长们的讨论。
“我的爸爸很爱看手机,每次一有空他都会拿出手机来看……”孩子在文中写道,爸爸因为喜欢玩手机,连陪他看书和画画的时间都没有。而据孩子的老师反映,这已经不是小希第一次写爸爸爱玩手机了。孩子的父亲得知此事后表示,玩手机是很普遍的现象,但自己今后会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多陪伴孩子。
多维解读
该如何拯救“低头族爸爸”
透过小学生稚嫩的笔触,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打捞起孩子们“沉没的声音”。小学生作文中频繁出现的“低头族爸爸”“低头族妈妈”,折射出许多年轻父母陷入网络依赖的尴尬现实。在日常生活中,网络给许多年轻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的人际交往、社会互动和风险防范带来了诸多后遗症。
许多父母并不缺乏对子女的关心,不过,他们只看重“陪着”却忽视了“陪伴”。在“网络依赖症”的侵袭下,他们在虚拟世界中投入了过多的时间,却忽视了现实世界的角色扮演。原本可以在爸爸妈妈那里找到温暖和安全感的孩子,却由于家长的疏忽和懈怠,让他们的情感需要和精神诉求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满足。
拯救“低头族爸爸”,既需要他们转变家庭观念及教育观念,在价值排序中将亲情互动置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多花一些时间来陪伴孩子;也需要他们更多地从屏幕的禁锢中走出来,积极参与邻里互动、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和社会公益等活动。只有内外结合、双管齐下,“低头族爸爸”才能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现实生活中,孩子才能得到更多的陪伴与关怀。
“最心酸作文”折射家庭教育缺失
诚然,父母有父母的生活,但是作为父母,教育子女应当是其重要的职责与义务。尚未成年的孩子,最擅长的是模仿。父母成天玩手机,只顾一味聊天娱乐,孩子又怎么可能不效而仿之呢?而父母又有什么资格去指责孩子不认真学习,只顾一味玩耍呢?看着“最心酸作文”,每一位父母都应当自我反思、扪心自问:自己是否真的爱孩子?自己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爱孩子?难道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吗?当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感觉自己不如一只小小的手机,他们还能感到生活的幸福?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吗?
亲情是教育之本,是最具穿透力、感染力的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都无以替代的。孩子与父母相处时间最多,关系最密切,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给孩子造成深远的影响。在诸多家长看来,自己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诸如严格要求孩子、每天规定孩子的学习时间、每周送孩子补课等等,但是,家长们却忘记了自己的所作所为,没有意识到自身行为对孩子行为造成的影响。
真正爱孩子,就应该做孩子成长的模范与标杆;真正爱孩子,就应当与孩子手挽手、心连心;真正爱孩子,就应该在孩子学习的时候,自己也拿起一本书静静地陪着孩子。而不是在命令孩子、呵斥孩子、指使孩子之时,自己却自私地沉溺于手机。为了孩子,每一位父母都应当从我做起,不让孩子因为手机而感到父母的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