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文反对“虎妈”“狼爸”式家长

2016-08-19 23:12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虎妈辅导班教育资源

在2015年上半年热播的电视剧《虎妈猫爸》中,既有“虎妈”也有“狼爸”,他们认为对孩子必须要“狠”,逼迫孩子报各种辅导班等情景也经常在剧中出现。不过,在2015年10月20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则明确要求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的现象,不能不问兴趣、盲目报班,不做“虎妈”“狼爸”。家长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和成长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努力把握家庭教育的规律性,切实增强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多维解读

告别“虎妈”“狼爸”尚需家长教育

教育部的指导意见要求家长要“严格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暗喻“虎妈”“狼爸”违反孩子成长规律。应该说,此判断切中肯綮。学业成功也许有助于孩子谋个好职业,毕业后跻身社会上层,这对于孩子固然很重要,但与事业成功、人生幸福未必有必然的联系。事实证明,情商对一个人的成功与幸福更为重要。“虎妈”“狼爸”所施行的专制型教育,杀伤最大的恰恰是对孩子一生来说最为宝贵的情绪能力。幸福人生除了个体生存,还需要有良好人际关系、高度合作精神与正面社会评价等。孤独中长大的孩子,在群体意识、合作精神与利他主义上难免有缺陷。

“虎妈”“狼爸”在我国大行其道的原因,除传统的家教文化之外,还有很多:一是社会优质资源短缺、竞争激烈,二是受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的庸俗成功学影响,三是不正确的父母之爱,四是轻视家庭教育方法的学习。实际上,家长教育才是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教会广大家长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家长,其意义不亚于为学校培养几位名师。在这方面,不仅要有“指导意见”,还要有“实施纲要”,应逐步将家庭教育纳入教育视野,杜绝“虎妈”“狼爸”再出现。

“虎妈”“狼爸”的根源在于教育资源不均衡

剖析教育部下发的这则指导意见,指向之一是,家长应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严格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但问题是,现实中那么多“虎妈”“狼爸”,他们到底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选择的呢?

对于中国的绝大多数家长而言,他们认为教育是实现阶层上升的主流渠道。而现实的遗憾在于,教育资源的不均等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显现。有“门路”的家长想方设法让孩子择校进入教育资源更好的学校,而大部分家长只能通过不断给孩子上课外辅导班来增强孩子的竞争力。现实的残酷在于,如果没有更优秀的成绩,就无法接受更优质的教育,没有更优质的教育,就可能很难有更美好的未来。所以,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要减负,但这些年减负的效果却并不明显。

孩子的兴趣、心智,以及人格培育,都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是他们的软实力。然而,在现实教育中,这些软实力又很难真正转化成升学的砝码。于是,喊了多年的减负不但始终无法真正落地,反而催生了越来越多的“虎妈”和“狼爸”,其背后真正的根源还在于教育资源不均衡,以及应试教育不曾被瓦解。如果教育行政部门始终不能正视现实社会中那么多“虎妈”“狼爸”到底从何而来,那么这一纸减负意见最终不过只是一纸意见,雁过无痕,叶落无声。

猜你喜欢
虎妈辅导班教育资源
虎妈
三斗虎妈
你要当虎妈型父母还是“直升机”型父母
校外辅导班对学生学业影响调查分析
没完没了的辅导班
不用当虎妈,也可以把三个儿子送进斯坦福!
辅导班:是奇迹还是谎言?
诱拐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