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要靠实事求是吃饭”

2016-08-18 12:26李德润
博览群书 2016年5期
关键词:蔡锷胡耀邦讲话

李德润

去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出席座谈会。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纪念胡耀邦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实事求是、勇于开拓的探索精神。胡耀邦同志强调共产党员要靠实事求是吃饭,不要靠别的什么吃饭,靠别的东西吃饭终究要上当吃亏。这使我想起30多年前,作为新华社记者,我有幸与胡耀邦同志有过多次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他那激情率真、平易近人的气质,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作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和难忘记忆。

1978年12月,胡耀邦同志在出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同时,又兼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主管党的思想文化领域。其间,在中国记协举办的一次新春茶话会上,他作了一篇热情洋溢的讲话,旨在鼓励新闻工作者多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多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多写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文章、好报道,并显示出进一步放开言论的意向。讲话后,我问耀邦同志:“您的讲话怎样报道?”他说:“都可以报道。”我原打算写条简单消息就行了,对耀邦同志的讲话没有作完全记录。这时,我有点胆怯地说:“耀邦同志,您的讲话我没有完全地记录下来呀!”他没有不悦,更没有批评我,而是温和地说:“没关系,我给你个讲话提纲,你再回忆一下。”他顺手从兜里掏出32开大小的一张纸给我。我一看,上面写有五点,我按着他的讲话提纲,边写边回忆,很快把消息写完,经他审阅后播发。遗憾的是我没有把这份提纲保存下来。

1981年,在胡耀邦同志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前夕,有关部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一次青年大会上,胡耀邦同志做了精彩的讲话。会前,他的秘书告诉各新闻单位对今天的会一律不做报道。我觉得耀邦同志在讲话中送给年轻人的一副对联非常好,很有激励作用。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引用的这副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散会后,我追着耀邦同志说:“耀邦同志,你送给大家的那副对联非常好。别的不说,我就围绕这副对联写条消息。”“算了,不报了。”耀邦同志说。我继续追着他说:“应该报,不报可惜了!”在我一再恳求下,他说:“那好,你写出来送给我看看。”回到社里,我很快写了一条近千字的消息,随后给他的秘书打通电话。“不是说好了么,不作报道。”他的秘书不太高兴地说。我说:“耀邦同志说让我写出来送给他看看,不信您问问耀邦同志。”在我一再强调下,他说:“那您送来吧!”之后,我便来到耀邦同志的住处。这时,耀邦同志正和家人一起看电视,见我进去便说:“到里屋我的办公室吧。”房间很小,在一张办公桌前,我等他看稿。审阅后,他在稿签上批示:“发,不发可惜。”

经查阅,才得知这副对联的来龙去脉:

1958年9月,时任中央委员、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到河南考察工作,并到南阳武侯祠参观。当他看到大拜殿两侧的南阳知府顾嘉蘅撰写的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后,沉思片刻,遂口赋一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一天之后,胡耀邦同志在向南阳市机关干部做国内形势报告时,又口赋了这副新联,昭示了他心在人民、利归天下的为民情怀。

1981年9月25日,在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已担任党中央总书记数月的胡耀邦同志作了长篇讲话。他提前坐在主席台上,回头问道:“新华社穆青来了么?”我正好站在主席台一侧,顺便答道:“没来。”“为什么?”“他没有收到请柬。”(来前,穆青告诉我的。)“那你过来一下。”我急忙走到他的身边,掏出采访本,准备记录他的指示。“把本子收起来,年轻人要靠脑子记。”他接着说:“原来布置新闻单位摘要发表我今天的讲话稿,现在决定全文发。”“新闻舆论要极端重视作品的社会效果,要积极评介、推荐各类优秀作品,鼓励作家、艺术家以思想上、艺术上尽可能完善的作品献给人民。”“要积极正确引导开展文艺批评。要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剪除恶草,浇灌佳花。如果让恶草与佳花并长,而不作必要的批评,那我们文艺只能是一个混乱的局面。”耀邦同志还特别说:“现在一些外电恶意夸大我们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清除精神污染方面某些不同看法,挑拨中央领导关系。新闻舆论做正面宣传,体现中央领导对这个问题的一致性。”

因为事先看了耀邦同志的讲话全文,觉得很有现实教育和指导意义。我便随口问耀邦同志:“这讲话稿是谁起草的?”他说:“前半部分是秘书郑必坚写的,后半部分是我自己写的。”我感到惊讶:“您那么忙,日理万机,哪有时间自己写?”他说:“有条件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自己做。我是利用一个星期天下午坐在图书馆里写的,引文都是凭记忆,然后请秘书去核实。”我顿生敬仰之情。耀邦同志最后说:“我刚才给你说的几点意见,你要向有关部门领导传达一下。”“我是一个普通记者,怎么好传达呢!”我有点为难。他马上说:“你就说耀邦同志让我传达的。”有关部门的领导都站在主席台后面,他们问我:“耀邦同志跟你说些什么?”我凭着记忆把耀邦同志的几点意见基本重复了一遍。

1981年12月18日至27日,文化部在京召开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会议规模很大,有250多名代表参加,集中讨论了如何进一步繁荣电影创作、提高电影质量问题。27日下午,胡耀邦、习仲勋、胡乔木等领导在中南海接见了会议的全体代表。胡耀邦同志即兴讲话,没有讲稿。我吸取以往的教训,几乎一句不落地记录他的讲话。当提到电影《知音》(谢铁骊导演,王心刚饰蔡锷,张瑜饰小凤仙)时,他说:“蔡锷在旧民主革命时期参加了推翻袁世凯的斗争,确实立了大功,小凤仙也算得上是一位有眼力有胆识的妇女。”他特别引用了小凤仙给蔡锷的挽联。我怕记得不准确,在他讲话后,我请他再给我说一遍,他放慢语速告诉我那上联是:“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下联是:“几年北地,燕支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耀邦同志在讲话中说,这里说到蔡锷的抱负和斗争,也说到小凤仙自己以及她同蔡锷的关系,是有一定思想深度和文采的。据说这副挽联是别的文人假托小凤仙之名写的,但是不错。不知道《知音》编剧和导演是否看过这副挽联?如果《知音》就用这副挽联做主题,甚至把它写个主题歌,岂不很好?可见,还需要加强历史和文化的修养。如果我们的作品,既有正确的主题和动人的情节,又有丰富而优美的语言,那就一定可以有力地教育和感染人民。

耀邦同志的讲话比较长,我对当时主管宣传工作的习仲勋同志说:“今天的稿子可能要长些。”他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我说:“如果社领导问我稿子为什么这么长,我可说是您说的。”他说:“是我说的。”我没有把这次会写成一般消息,而是整理成4000多字的耀邦同志的署名文章,题为“坚持两分法,更上一层楼”。此文送耀邦同志审核通过后,在各大报都以一版头条位置刊登。

事后,我听新华社外事记者告诉我:“耀邦同志在我们面前表扬你,说你打破新闻框框,没有写耀邦同志说,耀邦同志指出,耀邦同志强调………而是把他的讲话整理成4000多字的文章播发,效果很好。”耀邦同志说:“写新闻报道,形式也要多种多样,从实际出发,灵活多变。”

(作者为人民日报文艺部原副主任、高级记者)

猜你喜欢
蔡锷胡耀邦讲话
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少儿蔡锷》讲述励志故事
秘书眼中的胡耀邦:主张“走冷门”不“走热门”
我给胡耀邦当秘书
小蔡锷对对获四宝
小蔡锷讨风筝
讲话慢
胡耀邦夜宿我家
变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