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笼子”素材运用指导

2016-08-18 09:24陈永睿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6年23期
关键词:圈子德国人笼子

陈永睿

【仿真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非洲一些国家的公园里,许多游客为了安全,常常坐在一个有铁笼子的大车篷里观赏风景,车外是一群群凶猛威武的野生动物。如果没有这个笼子的保护,恐怕游客会被这些凶猛的动物所伤害。在这么一个特殊环境里,要么将伤人的猛兽关进笼子里,要么将游人放在笼子里,否则,必有一方受到伤害。

这个“笼子”会引起你怎样的联想?请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除诗歌外自定,不少于800字。

【名师题解】

写作以“笼子”为话题的作文,不能囿于“笼子”的本义,而应把“笼子”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中,考察其象征意义及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有的放矢,有所针砭。

角度一:从“笼子”象征意义这一角度出发,确立“遵守制度”“服从约束”等立意方向。“笼子”是具有约束性的东西,据此,我们可以联想到我们生活中有形或无形的“笼子”——规章制度、法律条约等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到一个家庭,大至一个国家,都必须有这种“笼子”,我们也必须遵从这种“笼子”的管束,否则,家将不宁,国将不全。

选材小贴士:“笼子”,分为有形的形态和无形的形态,前者指看得见摸得着的契约、法规等,据此,可以写遵守交通规则,不“酒驾”、不“醉驾”等;后者指看不见摸不着的“规则”“公德意识”等,据此,可以写游人在景点不乱刻乱画,在车上不乱丢垃圾等。另外,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不是“笼子”的缺失,而是“笼子”守门人的走失,据此,可以写自律和他律等。

角度二:从“游人”与“笼子”关系这一角度出发,确立“民主与法治”“自由与规则”等立意方向。材料说得很清楚,要想不受害,其中一法就是“将人放在笼子里”。换言之,就是要求我们正确处理民主与法治、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选材小贴士:民主与法治、自由与规则的关系,正如河水与河堤的关系一样,河水只有遵从河堤的管束,“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才不会泛滥成灾。当前,许多人缺乏规则意识,随心所欲,如果任其发展,必然会出现一系列恶果。因此,可以“把人放在笼子里”,即让我们普通人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角度三:从“猛兽”与“笼子”关系这一角度出发,确立“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等立意方向。当前,从公务员这一角度看,权力如同“猛兽”,法治如同“笼子”,要制定一系列“规矩”,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让权力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在阳光下运行。

选材小贴士:“把权力放在笼子里”,是现实的迫切需要。权力如果不加以约束的话,就会变成恶魔,害人害己。当年,唐僧四人之所以取经成功,重要原因之一是菩萨给孙悟空戴上了紧箍咒,不让他“任性”乱来。现在,也只有给相关人员戴上“紧箍咒”,才不会有某副市长贪腐6.44亿人民币的事情再度出现。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用法律法规的“笼子”管好权力这只“猛兽”,让其始终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高分素材】

素材一:

1.生活是一个庞大的竞技场,大家尽可以在那里进行夺取胜利的较量,但必须老老实实地遵守比赛规则。

——前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

2.一个没有原则和没有意志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和罗盘的船一般,他会随着风的变化而随时改变自己的方向。

——英国社会改革家斯迈尔斯

素材点拨:两句名言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谈“规则”“制度”的意义。前者说如果遵守规则,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夺得胜利,后者说如果没有“规则”意识,就会成为墙头草,被社会和人生所淘汰。运用内涵深邃、语言简洁的名人名言进行说理,能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

素材二:

1.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包括调查研究、精简会议、勤俭节约等内容的“八项规定”。

2.浙江省委针对中央“八项规定”制定了更加详细的“六项禁令”,包括严禁用公款搞相互走访、送礼、宴请等拜年活动,严禁违反规定收送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等。

素材点拨:“八项规定”“六项禁令”是“把权力装在笼子里”里的具体做法。“八项规定”是从宏观上为党员干部建立起来的制度“篱笆”,“六项禁令”则是在新的形势下对“八项规定”的具体细化。简言之,是向搞权钱交易者念起“紧箍咒”,发出最后通牒。

素材三:

1918年,德国斯巴达克同盟(德共的前身)在柏林发动十一月革命时,起义者在王宫门前奋勇冲锋,伤亡惨重,可是无一人越过草地去进行两侧的进攻,原因何在?因为当时草地上竖立着一个小小的牌子,上面写着四个字:“禁止穿行”。

素材点拨:德国人是极端遵守法律和纪律的民族,即使德共在“造反”时,也遵守规则,原因在于德国人不肯苟且的精神。德国的宗教革命家马丁·路德曾说:“即使我知道整个世界明天将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我的葡萄树。”这句话充分显示了德国人认真严肃、遵守规则的精神,正是这种“规则”意识使德国多次凤凰涅槃。

【素材演练】

请不要跳出这个“圈子”

陈家澳

时下,许多动物园开辟了“人在笼中赏动物”业务,只要游人不擅自打开“笼子”,就能亲近自然。当然,也有不少游人因各种原因走出“笼子”,结果发生意外。自然如此,社会亦如此。《西游记》中,孙悟空用金箍棒在地上画了个“圈”来保护唐僧、八戒和沙和尚,但他们不能经受白骨精的诱惑,跳出了“圈子”,结果是几乎丧命。

这有形的“笼子”,无形的“圈子”,其实就是规则、规矩。

规则,是我们行动的指南,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波兰作家莱蒙特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事实确实如此。众所周知,德国人最讲规则,一位德国职业教育专家曾讲过一个故事:中国某企业引进一批德国设备,装配说明书上写明某处螺钉要拧七圈半。中国技工实际装配时有时拧七圈,有时拧八圏,认为两种做法的紧固程度差不多。德国人说那不行,规定七圈半就得七圈半。这是德国本土设备装配长期总结的最佳紧固度。这名德国职教专家随后很认真地强调,这正是德国职业教育要让学徒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可见德国人的规则意识极强。至今,德国人还是这样,一位留德学生说,他从未看到过一辆闯红灯的车,即使在深更半夜街上空无一人,德国人依旧沿着横行线,看着红绿灯过马路。也许有人认为德国人“刻板固执”,其实,正因为德国人“不越雷池一步”,才使得他们国家屡次浴火重生。

也许有人认为,大的规则当然要遵守,小的规则不妨马虎一点。谬矣!生活中的任何一件小事,都必须在“圈子”里。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你挣得了安适的睡眠,你就会睡得好;你挣得了很好的胃口,你吃饭就会吃得很香。这儿的情形和人间是一样的——你得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挣一样东西,然后才能享受它。”据报载,一位日本母亲携子上了高速公路,碰上堵车,大家都把车停下等着。这时小孩内急,但也在车上忍着,结果湿了裤子。因为日本法律规定,任何人不能在高速公路上下车。这虽是一件小事,但不挑战规则,则反映了人的素质。反观一些人,心中没有规则,行动没有规矩,到泰国旅游时在别人的面盆里洗脚,到香港旅游时在街道上让孩子小便,出境旅游时在景点刻上“到此一游”……素质低下,缘于屡屡跳出“圈子”。

当前,一些不守“规矩”、敢于“逾矩”的官员纷纷被曝光:一副市长欲壑难填,贪腐六亿多元;一董事长假公济私,让企业买公务机;一厅长权力寻租,收下陌生老板的献金……他们为什么如此胆大妄为?是因为心中没有规矩这个“圈子”。事实上,如果我们每个人遵守规律,凡事讲规矩,不越雷池一步,就一定能出现孙悟空所说的场景:“画的这圈,强似那铜墙铁壁,凭他甚么虎豹狼虫,妖魔鬼怪,俱莫敢近。”

【教师点评】

本文亮点很多。首先,观点鲜明,思辨深刻。作者深明“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道理,由自然有形的“笼子”,到作品虚拟的“圈子”,再到社会无形的“规则、规矩”,极言“不越雷池一步”之利,最后联系实际,有力地针砭了部分人“越轨、逾矩”之行径,使文章具有了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其次,论证周密,方法灵活。作者时而摆出名句,时而典型例证,时而连续列举,时而对比映照,纵横捭阖,灵动多变,说服力强。再次,布局巧妙,结构缜密。作者由物及人,由自然及社会,由国外及国内,富有逻辑性;开头由材料和《西游记》故事导入,结尾又回到《西游记》相关语句之中,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编辑/李跃

猜你喜欢
圈子德国人笼子
大象和我
德国人的德式阅读
德国人的“方便”让人惬意
看看德国人的家庭界限感
扎紧防止“带病提拔”的制度笼子
传说中的“圈子”
道同为谋,玩转谁的生活
德国人为什么1年能休假178天?
“笼子”究竟什么样
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