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江:“教育改变人生的轨迹”

2016-08-18 23:38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6年23期
关键词:哈佛大学毕业典礼哈佛

5月26日,哈佛大学第365个毕业典礼日。在3万多名哈佛人的注视中,来自湖南农家、上大学才头一回进城的生物系博士生何江,身着红黑相间的学位袍,微笑着登上了讲台,成为这所世界顶尖大学历史上首位登上该讲台的中国大陆学子——毕业典礼演讲人,是哈佛大学给予毕业生的最高荣誉,每届仅有三位毕业生可享此殊荣。当天,与何江同台演讲的特邀嘉宾是著名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何江的演讲题目是《蜘蛛咬伤轶事》。“有一次,一只毒蜘蛛咬伤了我的右手。妈妈并没有带我去看医生,而是用火疗的方法治疗我的伤口。”何江以亲身经历开头,引出自己对先进科技知识在世界不同地区分布不均的担忧。他认为社会需要注意的一个重心是“分配知识到那些真正需要的地方”。哈佛的教育教会学生勇于立志改变世界。所以,他想“改变世界”。

事实上,“改变”一词,不仅仅是他的演讲主题,更贯穿了他整个人生。

1988年出生的何江来自湖南省的一个偏远农村。小时候,当村里许多小伙伴成了最早一批“留守儿童”时,他的父母却甘守贫寒,陪伴他和弟弟。每天无论多累,父亲都会给儿子讲睡前故事,故事几乎都是一个主题:好好学习;父亲还严格要求兄弟俩的学习,放学后,两个孩子通常是被关在屋里“自习”,而这个时候,大多数农村男孩都在田间地头玩耍。“那时觉得爸爸很‘霸蛮。但现在想想,这是农村环境下的最佳选择。”“我们家没有背景,做生意也没有资源,唯一的出路只有读书,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2005年,何江考入中国科技大学。2009年,带着象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最高荣誉——“郭沫若奖学金”的光环,他入读哈佛大学,硕博连读,主攻生物技术领域。

刚到哈佛时,为了改变自己的中式英语,何江硬着头皮,申请给哈佛的本科生当辅导员。这期间,他做出了许多被他称作“破冰”的尝试:比如,一桌西方学生正吃饭热聊,英语不“顺溜儿”的何江也坐过去加入谈话。受挫是经常的,但渐渐地他结交了不少朋友,英文也很快从“中式”转到了纯正的“美式”。到了读博士期间,何江已经可以给本科生上课了。

临近毕业季,一位教授建议何江去申请作毕业典礼研究生的发言代表。何江觉得自己不善演讲,英语又不是母语,没信心。但“教授告诉我,你只要觉得可以,就去试试,没什么好丢脸的”。于是何江接受了建议。也许是因为何江个人的经历刚好体现了哈佛“教育改变人”的理念,经过三轮测试,何江最终成功突围,站上了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演讲台。

“改变世界可以非常简单。它可以简单到成为世界不同地区的沟通者,找出更具创造性的方法,将知识传递给像我母亲一样的人们和农民这样的群体。同时,改变世界也意味着我们的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能够更清醒地认识到科技知识更加均衡的分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而我们也能够一起奋斗,将此目标变成现实。”

台下掌声雷动。

何江说,他挑战哈佛毕业演讲,不仅是想让大家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让更多的农村学子看到,教育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轨迹,能够把一个人从一个世界带到另一个不同的世界,“我希望我的成长经历,能给那些还在路上的农村学生一点鼓励,让他们看到坚持的希望”。

完成哈佛学业后,何江已赴麻省理工进行博士后研究,继续迎接人生和科学研究的新挑战。

热议锐评:何江之所以成为何江,在于他的刻苦努力,和支撑这份努力的自信。这恰恰是许多正在受着“寒门再难出贵子”论困扰的乡村青年在艰难的现实挣扎中,最稀缺的奢侈品。正是这份自信,支撑着何江从乡村走出来,走得更远,朝着自己的梦想走去。何江的人生故事,会不会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在那些迷茫的年轻人心中,撒下一些希望的火种?也许,这就是一个来自乡村的大学生站上世界最受关注的讲坛,其象征和诠释的全部意义!(曾颖,中国网)

素材运用:寒门真的难出贵子吗;读书改变命运;努力与奋斗;自信;向上的道路;坚持的希望……

(资料来源:澎湃新闻、《中国青年报》《新京报》等)

编辑/关晓星 华放

猜你喜欢
哈佛大学毕业典礼哈佛
哈佛大学46%是富二代,但决定上限的不是出身
学校举行2021年毕业典礼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伴随成长 毕业典礼
看一眼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
哈佛演讲:从5亿到7000亿
上好毕业典礼这最后一课
查尔斯·埃利奥特:改变哈佛的人
女儿考上哈佛 妈妈做的三件事
哈佛大学图书馆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