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怡贞(广西柳江县中医医院内科,广西 柳江545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
覃怡贞
(广西柳江县中医医院内科,广西 柳江5451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降血压、降颅压、消炎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另服通腑汤。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NIHSS、ADL、MoCA评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有很好效果。
急性缺血性中风;中西医结合;对照治疗观察
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共80例,均为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9月收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0~69岁,平均60岁;病程(1.75±0.89)天。治疗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2~68岁,平均59岁;病程(1.65±0.88)天。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①主症:半身不遂,神识昏蒙,舌强语言变涩或失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②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③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每因气怒、过劳、酗酒、感寒而诱发。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前驱症状、年龄则可确诊。
纳入标准[1]:符合中风诊断标准,脑梗死诊断标准,年龄35~80岁。
排除标准:排除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及腔隙性梗死,合并有感染性疾病以及因为脑肿瘤、脑外伤等引发的卒中。
两组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H20020124)4支,加入10%的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滴注速度100mL/ h,1日1次;阿司匹林(山西省太原晋阳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号为H14023041)50~150mg,1日次口服。开塞露(西安金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为H20046346)1支,挤入直肠内。
观察组另用通腑汤。大黄12g,芒硝12g,瓜蒌20g,胆南星12g,丹参25g,全蝎6g。水煎每次100mL,每日2次。服通腑汤6天之后去大黄、芒硝,加入麦冬、黄芪、赤芍、川芎再服。
两组均12天为一疗程,治疗5个疗程。
中医症候评分标准[1]:症候满分为30分, 7~14分为轻度,15~22分为中度,23分以上为重度。同时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对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定。
依据国际中风临床试验通用标准[2]。临床治愈:中医临床体征及症候显著改善,症候积分减少大于等于9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大于等于91%。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及症候有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70%~94%,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有效:中医症状及体征指标有所改善,中医症候积分减少30%~69%,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中医症状及体征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小于30%,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小于18%。
用专业医学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NIHSS评分 ADL评分 MoCA评分治疗组 40 治疗前 6.70±3.5 33.70±10.6 21.7±7.6治疗后 2.5±2.78*△ 24.6±10.8*△ 27.6±4.7△对照组 40 治疗前 8.3±3.4 35.3±12.5 21.4±5.9治疗后 4.32±2.03* 31.20±12.1* 23.0±6.6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对照组为(12.3±1.3)分、观察组为(12.9±1.6)分,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对照组为(8.4±1.1)分、观察组为(5.4±1.2)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中风病机为痰瘀互阻,中焦壅滞,气郁化火,肝失疏泄,浊毒上逆,痰浊化热,腑气不通,毒损脑络。为本虚标实之证,急性期主要以标实为主。中焦气机紊乱,结成痰热,消灼津液,致使形成便秘[3];如果腑气不通,则会使浊邪入侵,清窍蒙蔽,加重病情。通腑法能够使腑气畅通、去除瘀痰、疏通经络与气血,改善半身不遂状况。并可清除肠胃瘀滞积热,使浊痰不能上扰神明。固阴制阳,防止阴虚阳亢[4]。
因此,通腑汤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症状有很好效果。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29 (3):42.
[2] 王永炎.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医药学报,1986,1(2):56-57.
[3] 韩文刚.通腑化痰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40例[J].河南中医,2007,27(10):37.
[4] 朱宏勋,胡文忠,曹锐,等.化痰通腑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病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2012,31(11):808-810.
R743.3 [文献标识码]B
1004-2814(2016)07-0691-02
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