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2016-08-17 08:08王舒颖
国防科技工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国防科技军工国防

本刊记者 王舒颖

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本刊记者 王舒颖

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承担着“支撑国防军队建设、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三项神圣职责,在建设科技强国的征途上,国防科技工业肩负着艰巨而光荣的使命。当前,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球范围内,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与新军事革命相互叠加。面对新的形势,国防科技工业必须坚决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努力打造国家科技创新高地和高端创新人才高地,加快由大向强迈进,为实现强军梦中国梦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支撑。

国防科技工业在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现代制造业和科技创新体系的中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以“两弹一星”研制成功为代表的国防高科技创新成果,极大地增强了国家的科技实力,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进入新世纪,载人航天、深空探测、载人深潜、先进战机、新型舰艇等一系列重大工程所取得的技术突破,不仅显著增加了我国的国防实力,也有力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刚刚过去的“十二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自主发展“最根本、最关键”的着力点,军工能力建设和武器装备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

在一批重大工程和专项研究的带动下,国防军工领域的基础前沿技术探索实现重大突破,一系列创新成果在支撑装备研制生产、增强核心技术储备、激活军工关键设施设备效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聚集资源和集智攻关,加强产学研用结合,进一步加大核心元器件、关键原材料、先进制造工艺、军用动力、计算机基础软件等“五大瓶颈”攻关力度,初步建立起以工业化为基础、信息化为主导的先进制造能力体系,军工核心制造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充分发挥军工设备、技术和人才优势,坚持军民融合,大力发展与军品科研生产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攻克一批产业化关键技术难题,形成一批市场前景好、占有率高、技术性能领先的军民结合高技术产品。此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专业化协作配套,解决一批制约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配套产品关键技术,自主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依托国际合作交流机制,加快军工“走出去”步伐,推进高端装备出口、国际工程承包、战略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关键设备,为实现引进消化再创新打下了良好基础。

实现军工由大到强,必须把自主创新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

我国已是军工大国,正在向军工强国迈进。实现军工大国向军工强国转变,关键是牢牢扭住强军目标这个“牛鼻子”,补短板、强核心,加速提升国防武器装备的有效供给能力,全力保障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军事变革方兴未艾,战争形态正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加速演进,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等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军事战略,谋求全球军事竞争新优势。与此同时,国际关系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周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这些都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现先进武器装备的有效供给,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武器装备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强军是国防科技工业的首要职责。习近平强调,装备建设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紧跟世界革命特别是军事科技发展方向,超前规划布局,加速发展步伐。当前,世界正孕育一场对未来军事活动有重大影响的“颠覆性技术”创新潮。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装备建设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国防科技工业要着力把作战需求转化为装备需求,为“能打仗、打胜仗”提供更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实现核心能力的自主可控,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历史和现实经验一再表明,国防领域的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推进国防科技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坚持国防科技工业的自主可控发展,是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要求,离不开创新的巨大牵引作用。只有尽快构建前沿探索、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相互衔接相互匹配的国防科技创新布局,增强基础和前沿技术储备,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保障有力的人才队伍,才能将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大力推动技术创新,积极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推广先进生产工艺,加大减噪、减排等绿色技术应用,是逐步形成环境友好型的军工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前提和基础。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前瞻布局,在空天海洋、信息网络、生命科学、核技术等领域,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大力发展新型飞行器及航行器、新一代作业平台和空天一体化观测系统,加速开发新一代核电装备和小型核动力系统、民用核分析与成像,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要充分发挥军工辐射带动作用,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服务国民经济发展。

贯彻创新大会精神,落实《纲要》,努力建设创新高地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了建设科技创新强国的三步走战略,明确指出,要发挥国防科技创新重要作用。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国防科技创新要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

实施强基工程,突破军工发展的瓶颈问题。要聚焦长期制约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和武器装备建设的深层次共性基础问题,以自主可控为目标,加快解决瓶颈短板。一是全面实施国防科技工业强基工程,启动一批专项行动计划。二是加强国防基础前沿基础、颠覆性技术和先进工业技术研究,开展国防应用基础研究;探索战略前沿技术,力争在核、太空、海洋、网络等战略安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紧跟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趋势,在新军事变革中赢得竞争优势;加快发展先进工业技术,提升军工制造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构建绿色军工制造体系。

深化军工改革,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是一篇大文章,当前是国防科技工业改革的关键时期,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上下工夫,解决制约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稳步推进军工科研体制改革,进一步明晰各类科研机构在国防科研体系中的职责定位,强化基础性研究院所知识创新主体地位、生产经营类院所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创新平台体系化建设,着力构建核、太空、网络、海洋等领域的国家实验室和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优化国防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加强国防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建设国防科技工业科技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国防科技创新平台和科研设备设施开放共享的长效机制。

加强军民深度融合,建立完善的国防协同创新体系。《纲要》提出,按照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总体要求,发挥国防科技创新重要作用,加快建立军民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国防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政策、制度引导作用和市场作用,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围绕国防工业产业链部署国防科技创新链,把国防科技工业打造成国家创新高地。以实施强基工程为抓手,完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体系。健全国防知识产权制度,推进国防科技信息共享,推进军工高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梳理民口优势领域和能力,鼓励军工采用先进适用的民用技术。同时,推进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军工重大试验设施等向社会开放服务,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为平台,促进军民技术融合和军地创新合作。要紧紧围绕构建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这个总目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武器装备跨越发展和军民深度融合,研究提出一些具有标志性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要注重抓好通盘考虑、统筹协调,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网络强国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重大改革举措,有机衔接科技、工业行业等相关规划,既发挥国防科技工业牵引科技创新、拉动经济增长、助推制造强国的作用,也要最大限度地运用国家相关规划,充分体现国家大工业基础对武器装备发展的支撑。

猜你喜欢
国防科技军工国防
美国国防科技集成创新初探
国防科技工业自然环境试验研究中心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区域国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培育
国防小课堂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军工品质 行创未来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