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身边的“ 大好人”

2016-08-17 23:55
党建 2016年8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爱心

编者按:2015年10月,中央宣传部、中 央组织部、中央文明办等13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在全国组织开展了宣传推选志愿服务“四个100”先 进典型活动。其中,在100名“最美志愿者”中有75名志愿者是共产党员,这充分体现了党员志愿服 务的示范带动作用。本刊将连续刊登他们的感人故事。同时,党建网、党建网微平台、《党建》杂志社与 北京交通台合办的“党员小故事”,也将联动推广。

祝瑞伍:“春雨助学”薪火传

今年50岁的祝瑞伍,现任辽宁省大连市金州新区万里爱心会会长。到2014年底,万里爱心会志愿者注册人数已达5万人。“春雨助学”是祝瑞伍坚持时间最长的志愿服务项目,他个人累计捐赠70余万元,同时荣获“中国好人”、“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多年来,祝瑞伍和万里爱心会的志愿者通过捐助、走访、面对面教学等方式,帮助了数千名孤儿,及单亲家庭和残疾人家庭的孩子。仅2014年,万里爱心会就为困难家庭的孩子筹集、发放爱心款项30万元。当年受到资助的学生,有的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广东中山大学,有的走上工作岗位。这些得到资助的学生,如今都加入了万里爱心会。他们经常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回报社会的关爱。现在,不少学生每月拿出工资的一部分,资助需要帮助的困难学生。爱心接力,助学成才,薪火相传,已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

于兰:弘扬国粹下基层

于兰是原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京剧和影视表演艺术家。

作为部队文艺工作者,多年来,于兰深入河北、山西、内蒙古和京津地区的军营,倾情为官兵们演唱。文工团到边疆演出时,一天的行程长达几百公里,于兰坚持跟车同行,全程演出。到了边防哨位上,即使给两三名战士演出,她也是精心准备,一丝不苟。

作为一名京剧演员,从1998年参加抗洪抢险慰问演出至今,于兰先后参加了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文艺志愿者协会等举办的“心连心艺术团”、“送欢乐下基层”等各种形式的“到人民中去”演出活动,在弘扬国粹中尽心竭力,乐此不疲。2008年,她参加中国文联组织的“送欢乐、下基层”活动,不慎把脚踝扭伤。她忍着剧疼,坚持走到观众面前,全身心地为大家演唱,博得全场观众长时间热烈掌声。

赵喜昌:身残志坚学雷锋

年过六旬的赵喜昌,当年从“雷锋团”部队退役,一直不忘学雷锋传统。2008年,他不顾自身5级伤残,脊梁骨已成S形状,牵头组织成立了“广东惠州志愿者救捞队”,并与当地公安110接警中心联网,义务从事水上救人的工作。

多年来,他和队友们风雨无阻,不分昼夜,有警必出,分文不取,至今救活了32人,打捞上百具不幸者尸体。他在《救捞队记录本》中这样写道:“自愿救捞不图利,为人解难保安康。人生自有大追求,何管他人讽与伤。”

2014年3月,以赵喜昌为荣誉主席的心连心公益协会成立,并将防溺水公益宣传作为协会主要公益项目。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的协调下,由赵喜昌参与制作的2万多张防溺水宣教片DVD光盘,免费发放全市中小学,并在电视台多次播放,取得良好宣传效果。如今,当地溺水事故发生率大幅降低。

李一飞:八旬老人助孩童

耄耋之年的李一飞是一位从部队上退下来的老干部。2009年,老人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评为希望工程20年杰出人物,被解放军原总政治部评为全军先进离休干部。

1992年,媒体一篇关于大别山区儿童《不吃饭我也要上学》的报道,触动了老人的心。当时,他想到,革命老区如此,而我们云南山区的孩子不是也有读不起书的吗!后来,他省吃俭用,考察了云南7个州市偏远地区100多所中小学,竭尽全力资助一个个家庭贫困的孩童。如今,23年过去了,他已资助202名孩子。这些孩子来自云南54个贫困县,以及四川地震灾区。

至今,老人还保存着几千封孩子们寄来的书信。老人给来信都做了编号存档,只要身体情况允许,每封来信都要认真回复。多年前,当自己的离休金不够帮助这些孩子时,老人又发动子女参与进来。他说,只要我活着,就要坚持做下去,争取在云南每个县都有结对救助的对象。

赵东会:特殊家庭解难题

赵东会是一名司法工作者,已在山西省太原市关心下一代志愿者联合会从事志愿服务10多年。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如果你是一线阳光,是否照亮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是否养育了生命;如果你是一颗螺丝钉,是否牢牢坚守在自己岗位上”的雷锋精神。

多年来,他把解决服刑人员家庭、单亲家庭、贫困(残疾)家庭和农民工家庭的难题作为志愿服务重点,把这些家庭的疾苦冷暖放在心上,筹备建立有400平方米面积的青少年教育服务基地,还将自家的电视机、冰箱搬到基地使用。他先后资助这些家庭的孩子们用于学习成长的费用数万元,并且作为很多孩子的“代理家长”,参与纠纷调解和法律援助近500起。同时,他影响带动了6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中,实现了所在辖区连续8年青少年犯罪率为零的工作目标。

段翠君:山区支教为圆梦

今年不到30岁的段翠君是河北省邯郸市人,曾就读于石家庄学院,担任过学院团委组织部部长。在校期间,她就经常组织志愿服务活动。

2010年6月,段翠君毕业后报名去贫困山区支教,成为一名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纪委办公室。工作之余,她积极参加团县委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如五斗小学“大手拉小手”关爱留守儿童、华丰小学“七彩小屋”为留守儿童过生日、县特殊教育学校关爱特殊儿童活动等。

2012年6月,段翠君不忘初心,仍想实现自己支教的梦想,她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石家乡小学。工作中,她关爱留守儿童,坚持进行家访,为留守儿童洗衣理发,给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积极搭建“爱心桥”,让更多爱心人士帮助贫困留守儿童,至今已收到助学款1.2万多元,帮助了100多名留守儿童。

顾海英:扶贫帮困暖人心

不惑之年的顾海英12年前和5名志同道合的党员建立了一支扶贫帮困志愿服务队。2012年,新疆沙湾县主管部门正式授牌成立了顾海英爱心工作室。2013年,当地又帮助她成立了“顾海英爱心园”,她把帮助贫困孩子作为爱心活动的重点。

当得知患有罕见粘多糖综合症的一个孩童需要帮助的信息后,顾海英对其关怀备至。在看到一家人为了给这个孩童治病而花光积蓄时,她倍感心疼,每月都要送去200元,并联系购买药物。至今,她花在帮扶困难群众上的资金已有20万元之多。

顾海英不但自己乐于捐款捐物,还影响带动身边的人们投身公益事业,帮助了很多生活处于困境的家庭。顾海英十几年从事爱心事业,先后获得团中央“第十届优秀志愿团队”、新疆塔城地区妇联“爱心妈妈”奖、塔城地区道德模范等荣誉。

杜洪权:劝善促和奔走忙

“老杜调解工作室,为你分忧解难题。”这是重庆市丰都县江池镇群众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县委宣传部、县司法局和江池镇党委政府共同努力下,一个有着“善文化”特色的“老杜劝善促和调解室”,成为很有名气的志愿服务品牌。多年从事调解工作的杜洪权,目前经手调解的矛盾纠纷1600余件,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群众满意度很高。

杜洪权在调解工作中探索形成了“13566”工作法,即树立一个“善文化”工作理念,承诺“三项为民服务”,制定“五项工作制度”,采取“六步工作法”,坚持“六种调解法”。其中,关键还是“六种调解法”,即控制调解法、平衡调解法、换位调解法、亲情调解法、破裂调解法、抗压调解法,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成效明显,调解率达到100%。群众常常是抱着怨气愤懑而来,带着平和友善而归。

孙影:山乡支教贵州行

孙影1979年生于吉林省辽源市,2005年毕业于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就职于深圳鼎正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同年作为深圳关爱行动“募师支教”项目志愿者,远赴贵州省大方县开展工作,辗转于当地多所学校支教。

在支教期间,孙影为改善当地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包括危旧校舍的改造而多方奔走,在求助者和施助者之间牵线搭桥,并主持“希望小学”建设等慈善项目的运作和管理。他从一名普通志愿者成长为具备专业素养和管理经验的项目拓展者。

10年来,孙影积极联系,牵线搭桥,认真监管爱心项目,累计参与募集善款900多万元,主要项目包括:在贵州捐建和筹建8所希望小学;为500多名家庭贫困学生联系到爱心资助;为大方县近万名学生定制了新校服。此外,孙影还参与了“红十字书库”“幸福书屋”“千里送水——贵州行”等爱心项目。因其志愿服务业绩突出,2009年被评为第六届深圳关爱行动“最具爱心人物”,2010年出任第七届深圳关爱行动“爱心大使”。

王友田:挥毫泼墨送文明

年过七旬的王友田是天津市第三棉纺织厂退休职工,现任东丽区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副总队长。他从2003年开始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以自己的书法爱好为平台,组建了书法志愿服务队,常年活跃在乡村里巷。

10多年来,他带领书法志愿者参加过“乡村送福下乡”“周日大集志愿服务”等活动,前后有1000场次之多。他们为群众撰写对联、春联、名言、警句等书法作品10万余幅。他倡议开展的“人人献出一点爱、书法作品大义卖”主题活动,募集资金6万元,全部捐赠给贫困学生。

多年来,他还积极参加文明交通劝导、市容文明督导等活动,在烈日炎炎下、冰天雪地中,都留下了辛勤忙碌的身影。2013年,他的老伴患有股骨头坏死症,卧床休息,他在照顾老伴的同时,坚持上岗执勤,从未请假。他常说:“能为社会做点事,我心里特高兴。”

张鹊鸣:北京公交“活地图”

今年35岁的张鹊鸣是北京市公交集团387路乘务员,人称北京公交的“活地图”。

作为一名志愿者,他参加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车辆保障工作,参加了国庆60周年活动专车服务。每年的春运,以及“五一”、“十一”长假客运,还有“学雷锋日”等,张鹊鸣都走在志愿服务前列。在北京西站、东单、西单等客流集中的服务岗点上,总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在张鹊鸣的影响带动下,其所在车组被团市委授予青年文明号十佳“新世纪号”、被团中央、建设部授予“青年文明号”等荣誉。

2011年,张鹊鸣所在车队组建了“鹊鸣志愿服务队”,由张鹊鸣担任队长。该队以规范、细致、周到、贴心的服务,让南来北往的旅客对北京留下了良好印象。

李延照:“感动青岛”救生灵

今年38岁的李延照,现任“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长。他曾1996年入伍,1999年退役。

李延照2008年成为公益救援志愿者,带领蓝天救援队参与了玉树地震、雅安地震、鲁甸地震、天水泥石流、崂山受困者救援等任务170多次,仅在青岛市就直接救助过700人。多年的奔忙,也使蓝天救援队享有盛名,被誉为“感动青岛团队”。

2013年,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地震灾害,李延照带领8名队员,迅速集结赶往灾区。2014年,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发生地震灾害,中国红十字会部署青岛、四川两地组成救援队,参与现场救援。这次,蓝天救援队列编中国红十字会救援队参与灾害救援,也是携带专业设备进入现场实施救援的第一支志愿者队伍。救援队到达后,立即奔赴重灾区龙头山镇龙泉社区展开搜救工作,群众称他们是“火线神兵”。

任士荣:悦耳琴声助盲童

年过八旬的任士荣是空政文工团著名演奏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手风琴联盟中国手风琴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他从部队退休后,要求自己离岗不离职,退休不褪色,以自己的专长回报社会。

2005年,他遇到正在演奏卖艺的一位盲人。他感到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帮助这位残疾人提高演奏技能,最终改善他的生活境况。从此,他和盲人结下了手风琴情结,也开始了长达10年的扶盲助盲之路。

2007年,他创办了“和谐之声盲人手风琴班”。2011年,中国盲文图书馆落成开馆,他积极参与文化助盲活动,热心奉献专业特长,成为盲人手风琴教育培训班的老师,致力于帮扶更多盲人朋友。除了指导盲人朋友拉琴,任士荣还组织盲人朋友练习唱歌。他说过,唱一首好歌更能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也可以表现盲人朋友对党、对社会感恩报恩的心情。几年来,他为盲人朋友创排了《温馨家园之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中国盲文图书馆,我们精神的家园》等歌曲演唱,深受盲人朋友的喜爱。

张兴儒:仁心医师“光明行”

张兴儒是上海知名眼科专家、普陀区中心医院副院长。十几年前,他听了一场学术讲座,讲座中介绍了一些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地区,尚有一些群众患病得不到医治的情况。当时,张兴儒便萌生一个想法:用自己的手术刀和诚挚爱心,尽可能去帮助那些群众,由此也促成了一项公益活动:去除眼疾,点亮双眼,取名“慈善光明行”。

历经十几年的“光明行”,而今已成全国知名公益惠民项目。在他的帮助下,一名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10岁男孩,终于看到了父母和世界的模样;一名患有严重倒睫毛的16岁女孩,因为角膜损伤影响视力,从未上过一天学。后来,这个女孩终于圆了上学的梦想。去年5月,“光明行”走到第十站——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内,张兴儒带领61名志愿者,开展义诊2666人次,实施手术230例,复明成功率达100%。

如今,只要提起“光明行”,人们就会联想到这位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的上海医生。人们亲切地称他为“仁心医师”。

吕大俊:伤残病体为他人

已是花甲之年的吕大俊是海南省海口市公安局退休民警,一名二等伤残军人,也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爱心人物。上世纪70年代,吕大俊在部队工作时,因为助人为乐事迹突出,曾经获得“学雷锋标兵”、“全军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称号。

几十年来,他先后扶助过300多困难群众,为残疾人当义工服务5000多次。他曾从自己当军人、干公安,直到退休的工资收入中,拿出几十万元用于助人。特别是退休之后,他的工资收入少了,可为了助残事业,他先后卖掉手表、照相机、小车、家具、收藏品和摄影作品等,筹措资金扶残助困。

在海南省澄迈县有一位视障者,名叫颜蓉花,她的丈夫患矽肺病丧失劳动能力,儿子也是弱智患者,且下肢瘫痪。为了这个特困家庭,吕大俊付出8年的艰辛,花费了3万多元给孩子治病,终于,这个孩子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了。有人问他:“你这样做为了什么?”他说:“我要为自己所穿过的军装和警服争光。”

贾学军:应急救护保平安

年过五旬的贾学军现为宁夏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志愿者、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主任、外科主任医师。他2008年加入红十字会志愿者队伍,参加红十字会组织的各类应急救护培训、讲座和演练活动200多次。2010年、2015年,他两次率队代表宁夏红十字会参加全国救护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他参与编写了《宁夏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师资规范化培训教材》,为推动应急救护人才队伍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多年来,他大力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努力为基层服务,为提升群众的安全意识服务,深入企业、社区、乡村,义务讲授应急救护知识。考虑到一线职工的工作实际,他常把应急救护培训安排在节假日和双休日,放弃自己休息,平均每年讲课接近400个学时。他一路奔走,无怨无悔。

袁正平:癌症康复“常青树”

袁正平现任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会长。30多年前,他被查出罹患晚期恶性淋巴肉瘤,医生断言,也许活不过一年时间。可是,他以顽强的意志和超人的毅力战胜病魔,同时,带领一批志同道合的癌症患者,创建了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服务更多的患者。

多年来,他用自己的全部精力,探索癌症患者在医疗期后的康复活动,通过组织集体活动,进行康复锻炼和心理疏导,创造了群体抗癌的“上海模式”,使许多癌症患者及时得到康复指导,使复发转移的危重患者得到真情挚爱。

最初,他创建了上海市癌症康复学校,在没有办学场地、没有办学经费,更没有现成教材的情况下,他和癌症康复志愿者一起编写教材,开班授课,以志愿奉献精神举办了97期培训班,服务患者8000多人。今年由他创意,在全市100多个居委会组建了“癌症康复自我管理小组”,一系列便民举措被海外专家誉为“群体抗癌上海模式”。

袁宝钧:历史照片传新声

“老照片既是家庭文物,也是中华民族的一段历史见证。”10余年来,年过八旬的袁宝钧初心不改,利用一套电脑扫描设备,坚持志愿服务,已经为群众修复老照片4000多张。实际上,修复一张老照片,影楼的报价动辄数百元、上千元。如今,在北京市昌平区却有一支志愿服务队,在袁宝钧的带动下,专门帮助居民修复老照片,分文不收,还代为免费冲洗。

有些家庭历史照片是老人们精心保存了半个多世纪的。可是,经不住岁月的侵蚀,一些照片开始褪色、泛黄,有的还出现无法抹平的皱纹,以及擦拭不掉的斑点。现在,经过老照片志愿服务队的加工制作,简直就跟刚刚照出来的一样。人们评价袁宝钧带领的这支老照片志愿服务队,妙手回春,功德无量。

为让更多老照片定格历史,他义务开办培训班,壮大服务力量。很多经过培训的学员都在热心地为居民服务。

易朝:“清风义工”送温情

1988年出生的易朝乐于奉献,已经投身于公益事业10余年,2014年当选为湖南省岳阳市清风义工协会会长。

结合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实际情况,他发起了“关爱环卫工人天天行”活动。3年来,从组织策划到具体实施,他都坚持服务在第一线,夏天顶着烈日送凉茶,冬天冒着风雪送手套、送豆浆,受益环卫工人达3万余人次。他一个人、一张地图,穿梭于大街小巷,凭着自己的真诚,动员说服26家早餐店加入到“关爱环卫工人免费早餐”项目中,为当地主干道5000多人次的环卫工人提供了热腾腾的早餐。

2014年,他发起组建了岳阳聚爱公益伙伴圈,联合18家公益组织、60家爱心企业,打造了一个资源共享、人才培养、面对社会的综合服务平台。2015年,他发起组建了“益起来——共建爱心城市公益集市”公益项目,对接资助贫困学生100名,为公益团队筹措项目经费10多万元。

孙雅芳:“贴心女儿”敬老人

在很多人眼中,53岁的孙雅芳是不幸的,20多年前,孩子成了脑瘫患儿,她一边带着孩子看病,一边想方设法筹借医药费。这时,单位的同事自发组成爱心团队关心他们母子。正是这份爱心,让孙雅芳振作精神,并将爱心传递下去。

2012年,黑龙江省大庆市政府和大庆油田矿区推行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成立了大庆市东湖社区阳光家园爱心工作室,孙雅芳第一个报名。为让爱心工作室发挥良好作用,她挨家挨户走访,带领着阳光助老服务队,为小区空巢老人提供购物、送餐、陪护等服务。

后来,她个人出资建立了“爱心公益基金”,累计捐赠3万余元,专门用在空巢老人的帮扶救助上。现在,小区里越来越多的老人走出孤单的家门,找到了充满欢笑的群体和陪伴他们的“家人”。

李戟:边远山区送福音

李戟从2004年以来,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投身于关爱孤寡老人、扶困助学及灾害救援等领域服务。

2004到2008年,李戟作为助学志愿者,调查走访了贵州省水城县、六枝特区和黔西南州安龙县、册亨县等地20余所中小学,组织策划和参与一对一资助、捐赠活动40余次,累计募捐资金和各类物资价值80余万元。

2014年9月,由贵州省六盘水市文明办主导的“六盘水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李戟作为唯一的民间志愿者团队代表被推选为副会长。从此,每个夜晚和周末,李戟都更为忙碌,忙着培训志愿者,忙着制定助学计划……他忙着,但快乐着,充实着。

首嫣嫣:“义工妈妈”胜亲人

花甲之年的首嫣嫣现任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义工协会会长、郴州义工联理事,人称“义工妈妈”。她常年坚持为贫困家庭、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群体义务服务,被视为“比自己的儿女还亲的人”。

她在2000年参加义工组织以来,一直积极策划并参与义工活动,包括敬老、助残、助学、环境保护、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关注流浪人群等爱心活动。由她带领的“苏仙义工团队”,义工人数达260人。10多年来,首嫣嫣带领团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770多次,筹集爱心善款和物资价值260多万元,服务人数达2.3万人次。

首嫣嫣先后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社区主任,荣获湖南省抗洪救灾一等功。2015年4月,首嫣嫣荣登“中国好人榜”。

孟广彬:义务修鞋助万人

孟广彬坚持用行动诠释雷锋精神,也让雷锋精神在自己的小鞋摊中闪闪发光。多年来,他义务修鞋10万余双,少收入6万余元,而接受帮助的人数已超万人,人群中很多都是从农村考上大学的贫困学子。孟广彬不仅为他们免费修鞋,还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拿出钱来,资助他们完成学业。

每逢节假日,孟广彬经常让妻子看守修鞋摊,自己骑着自行车,远赴敬老院、孤儿院和部队军营义务修鞋。当天修不完的,他就带回家来,修好之后再给送过去。每次外出义务服务,孟广彬都是自带干粮。他说,多年来干活所积攒的财富,就是那几大本留言簿。留言簿上,有着万余人的感激和溢美之词。多年来,孟广彬获得“感动哈尔滨人物”等荣誉称号,还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

易厚掌:植树造林绿荒山

年近七旬的易厚掌是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陶厂镇西塔村一位农民。30年来,他志愿植树造林,绿化荒山2000多亩。

自1985年上山栽树起,易厚掌每天早上7点上山,中午在山上吃饭,下午5点下山。他春天栽树,夏秋砍草,冬天清理荒山。为了栽树,易厚掌把家里的一头牛、三头猪都卖了。他买来树苗,带着母亲、妻子、儿子儿媳、女儿女婿,扛着铁镐上了西塔山植树,每天风雨无阻。

在几十年的造林路上,易厚掌也失去自己的两位亲人。1998年,他年逾古稀的老母亲因劳累过度而辞世。4天之后,他的老伴也因数日操劳而告别人间。在亲人相继离世的日子里,易厚掌依然没有放弃植树造林,以惊人的毅力坚持上山护林。2005年4月,易厚掌被推选为全国劳模。

孙庆和:关爱他人美名传

自从1992年下岗后,家住黑龙江省伊春市的孙庆和,以给小区居民换煤气罐为生,收入很少,加上妻子没有工作,孩子上学,生活拮据。可是,20多年来,孙庆和却用自己的微薄收入资助过15个贫困学生,还帮助过十几位孤寡老人和特困家庭。有人计算过,如2014年,他的收入不到1.8万元,为妻子治病花掉近5000元,同时,为他人捐款捐物价值近3700元,已占其年收入的近20%。

2014年3月的一天,他在运送煤气罐的路上,正好赶上一处自来水管冻裂了,他来不及换上胶鞋,急着帮助淘水,结果,弄得浑身上下都是湿淋淋的。这些年来,在居住的街道、社区,他坚持修整路面、铲雪刨冰;在白头鹤自然保护区,他义务植树种草,捡拾垃圾。人们说,小兴安岭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他奉献的足迹,堪称“小兴安岭的活雷锋”。

姚亮:西部公益献青春

1988年出生的姚亮,自学生时代起就热心公益事业。还在读高中时,他在报纸上看到天津一名律师放弃高薪到甘肃省古浪县支教的故事,备受鼓舞和感动。当时,姚亮便开始盘算着为那里的孩子们建设“西部公益图书室”。

从2005年至今,他和志愿者团队先后走访救助失学儿童620余名,同时筹集社会资金,为甘肃、青海等地建立公益性图书室80个,为西北地区及京津周边缺水乡村建母亲水窖6座,发动爱心企业援建希望小学3所,并且在甘肃、内蒙古、宁夏、河北等地开展荒山治理、沙漠固沙行动。

如今,姚亮在天津成立一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并组建了团队,专门开展公益活动。同时,他担任天津市滨海新区益新社会服务指导中心主任。他说:“公益只是起点,爱心没有终点。”

孙世铭:执着环保惠民生

今年40岁的孙世铭是吉林省松原市一位环保志愿者,自2010年承包林场3000多亩林地以来,他一直致力于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发展林下多种经济,同时,倡导环保理念,推进环保行动。

几年间,他栽植了竹柳2万多棵、沙棘5万多株,引进黄菠萝树种5000多株、红豆杉4000株,大大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使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多年来,他与环保局、林业局、教育局、团市委等部门合作,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开展环保活动。他在从事环保工作同时,发现松原地区一些自然山区的野生动物和鸟类数量不断减少,主要原因是有些部门和个人私自捕猎。孙世铭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同时,遇到大雪封山,野生动物没有食物维持过冬的情况下,他自费出资购粮,设立食物投放处,并组织人员定时投放食物。

(责任编辑:杨连元)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爱心
The Price of Beauty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志愿者
爱心树(下)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爱心
爱心的奉献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