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异
“环肥燕瘦”的说法早已深入人心,杨贵妃似乎真的是个胖子。然而,杨贵妃表示:我不服。
正史中没有记载杨贵妃的实际身材容貌。五代人和宋人所修的《旧唐书》《新唐书》只是用“姿色冠代”“资质丰艳”等语焉不详的词汇来描绘她。但“丰艳”的“丰”并不一定是肥胖的意思,而且据中唐一位宰相的笔记记载,正宠爱着杨贵妃的唐玄宗给太子选妃时,明确提出了必须选“细长洁白”的女性,也就是皮肤白皙、身材修长。风流天子的审美观不至于只限定于儿媳妇,杨贵妃应该也符合这个标准。
其实真正描写杨贵妃容貌的主力军还是文人们。其中最有发言权的是李白。可他狡猾地回避了实际描述,只写了“云想衣裳花想容”这种飘浮在空中的虚写的美。杜甫朴实得多,在《丽人行》中实打实地描绘道:“肌理细腻骨肉匀……珠压腰极稳称身。”杜甫也是被“命待制集贤院,召试文章”的人,很可能亲眼见过杨贵妃,在他笔下,杨贵妃是个身材匀称、有着细腻肌肤的美人,一点儿都不胖。
贵妃死后,她就开始“胖”了。
安史之乱后,贵妃美人图火了起来,其中以长安人周昉的美人图最为盛名。他是个善于把一切贵妇人统统画成胖美人的画家,杨贵妃在他笔下就成了一个胖美人。由于之前的中国传统绘画里并没有以肥为美的传统,宋人不客气地批评周昉这种画风“亦是一蔽(弊)”,并总结原因为:一是贵妇人自然应该有贵态,丰厚的家底要在丰厚的身材上彰显;二是关中美人个头都比较大,或许咚的一脚,画家就把少数纤弱的妇人给“批量处理”了。
《诗经》赞美美人曰“硕人其颀”,也就是高大修长,文人们会欣赏一个胖美人吗?和周昉差不多同时代的白居易和陈鸿显然并不赞同“以肥为美”的观念,他们没有把杨贵妃处理成胖美人。白居易写《长恨歌》,说杨贵妃腰肢纤细、体态娇弱,是“侍儿扶起娇无力”的瘦美人。以史笔见长的陈鸿在《长恨歌传》中也写杨贵妃“纤秾中度,举止闲冶,如汉武帝李夫人”,是个不胖不瘦的气质美人。
实际上,中国文人理想中的女神从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和曹植的《洛神赋》开始,都无非是长颈削肩、杨柳细腰。即使是几百年后的诗词戏曲如《梧桐雨》《长生殿》,只要是试图把杨贵妃描写成千古佳人的,一概都没有逃出这种传统的审美套路。
纤弱或匀称体形的杨贵妃形象后来一步步发福、变成了肥美人,体现了这个世界对胖子的恶意。
这要追溯到正史《旧唐书》对杨贵妃的批判态度,它几乎奠定了历代文人抨击杨贵妃的基调。杜甫的《丽人行》算是把《旧唐书》的论调发扬光大,女人祸国论成为主流叙事观点。
但一直等到五代和宋代,特别是宋代,文人们才开始密集地描写一个肥胖的杨贵妃,肥贵妃的形象就此固定下来。五代人写的《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了唐玄宗时的不少宫中琐事,这是杨贵妃肥胖的最早文献出处,称她不但胖,还爱出汗。
人们还说杨贵妃身上淌下的是红色的汗水——所谓“红粉知己”最早讲的正是杨贵妃时代,女子们往身上扑红色粉末,汗水混合粉末一并淌下,带着香气染在了衣物上,故有“香汗淋漓”之称。这本是贵族女子的寻常事,却被《开元天宝遗事》的作者视为妖异,所以一位南宋著名文学家直接批判此书为浅妄之书。
诋毁一个女人最快捷的方式当然是攻击她的身材和容貌。加上杜牧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流传深远,文人们不讽刺她一下简直显不出气节来。一个理学家看荔枝时写词曰:“人应笑太真肥。破除千古恨,须待谪仙诗。”已经非常露骨地把杨贵妃钉在了“死胖子”的耻辱柱上。
苏辙则在《周昉画美人图》中写“饮酒食肉事游嬉……瘦者飞燕肥玉妃”,直接把杨贵妃和赵飞燕相提并论,有了“环肥燕瘦”的说法。
恶意发展到后来,“人应笑太真肥”渐渐被扩写成了有情节、有对话的场景。宋人的《杨太真外传》中就出现了活灵活现的情节:唐玄宗读过《赵飞燕外传》,故事说赵飞燕体态轻盈、常怕被风吹走,就对杨贵妃开玩笑说“若汝则任其吹多少”,这是嘲笑她肥。梅妃则骂她是“肥婢”。
在这里,唐玄宗也是个毒舌男:“不比人家飞燕,贵妃你可是不管风多大都吹不走的。”而梅妃痛骂杨贵妃是“肥婢”也是有典故的:据说杨国忠在冬日天冷时选了一批肥胖的婢妾在前面当人肉屏风……古人对胖子的恶意简直要溢出纸面。
其实,宋初就已经有了丑化或者妖魔化杨贵妃的倾向。《新唐书》说杨贵妃“常以假鬓为首饰,而好服黄裙,近服妖也”,之后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明初人收集的笔记则干脆把女性染红指甲这样寻常的美妆技巧给妖魔化,说杨贵妃“生而手足爪甲红,谓白鹤精也”。至于《红楼梦》里提到“安禄山掷伤了贵妃乳的木瓜”,杨贵妃的形象已经近乎荒唐和淫邪了。
简而言之,杨贵妃是不是胖子,主要取决于旧时文人对她的态度。如果是同情态度,那么杨贵妃就是杨柳细腰的娇弱美人;如果是批判态度,杨贵妃就是在周昉美人图基础上被丑化的肥贵妃。
史家、文人和画家就这样共同参与,构建了中国文化里对“胖美人杨贵妃”的想象。
有趣的是,杨贵妃的故事很早就已经传到了日本和韩国。因为没有受到中国史书女子祸国论的影响,杨贵妃在东瀛当地文学中的形象是一个为爱而困扰的美丽女子。
相比中国文人对杨贵妃的批判和毒舌,日韩的传统文人们都惊人地喜爱着杨贵妃,甚至舍不得让她死掉。相当多的作品认为,杨贵妃本就是仙人,死后只不过是回到了蓬莱仙境。日本中世小说则认为杨贵妃是天女化为露珠降在人世,总之都是极尽美化之能事,与中国笔记里杨贵妃或妖邪或淫乱的叙事呈现出鲜明对比。还有相当一些作品让杨贵妃在遣唐使的帮助下逃到了日本,日本就这样替中国接收了这个大美人。
总之,杨贵妃的文本形象已经不是她自己的形象,而是掺杂了政治因素和审美观的变迁。“肥贵妃”只是在后世不断演变出的形象而已。
编辑/安楠
百家讲坛2016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