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R.拉迪(Nicholas R. Lardy)近日撰文,针对目前中国债务水平,尤其是公司部门债务非同寻常的上升速度,担心中国或许无法避免一场银行业危机,进而减缓本国经济增长,并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负面溢出效应,他表示,尽管向无力偿还之前贷款本息的企业发放更多贷款意味着金融风险显然在上升,但中国距离一场潜在银行业危机很可能还有多年时间,这让中国获得了将信贷增速降低到可持续水平的一段窗口期。
作出这一判断的关键理由是,第一,尽管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相当高,但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也非常高。第二,中国积累起来的债务几乎全部是以本币计价的债务。中国对世界其他地区仍是一个大型净债权国。因此,中国不会轻易爆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那样的危机,那场危机是由外国银行拒绝滚转亚洲企业所欠债务而引发的。第三,银行业危机几乎总是源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端问题。但在中国,银行负债几乎全部是黏性很大的存款。银行对于批发融资的依赖是最低限度的。因此,贷款加上表外资产之和大致与存款水平相当,两者之比远未达到银行业危机爆发前经常在一些国家见到的120%至150%的比例。无论如何,中国央行拥有大量工具去应对潜在的银行挤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