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 源
黑白摄影攻略
□ 网 源
摄影,诞生于黑白的世界。黑白摄影,是以黑白片来表现被摄景物影像的摄影。黑白胶片,以黑、灰、白三色的绝妙组合,呈现出厚重、耐看的颗粒感和迷人的光影质感,具有深刻传神的视觉魅力,是表达情感和渲染气氛的好方式。
现今,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黑白摄影不再只是停留在黑白胶片时代。数码相机也具有黑白模式,后期图片处理软件也可以让你轻松获得黑白照片。不过,这些设置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相机的成像。胶片时代和数码时代的黑白影像,虽然都是黑白,但画面的质感、光影的呈现、拍摄的器材都有所不同。
由于数码的宽容度小,所以,表现不出黑白银盐那么多的灰阶层次。但在拍摄数码黑白照片时,纯黑、纯白以及中间调的照片还是可以拍出来的,只是层次没有银盐那么多,表现力也会差一些。但黑白摄影的魅力,并不会因为相机的进化而改变。黑白摄影告诉我们,摄影记录的是光影,它的世界只有黑灰白,并超越黑灰白。
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些数码黑白照片的拍摄技巧,希望会对大家以后的拍摄有所帮助。
拍摄前,先了解数码相机的曝光特性。黑白摄影中没有色彩的因素,要完全靠亮度的变化来表达。所以,黑、白、灰的组成在一张照片上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拍摄黑白片时,我们更要准确了解画面上的亮度构成与对比因素,根据创作意图来确定合适的曝光组合。实际上,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绝大多数场景的最亮和最暗的亮度之比都远远超过5级,所以,就不必为这个问题担心了。
不要使背景与主体的亮度或者色调相近,这样会使主体不够突出。我们可以选择在背光面或采用大光圈中长焦镜头或者微距镜头来使背景雾化,从而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在黑白摄影时,还要特别注意一些在人眼中看起来差别很大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可能在黑白世界中难以区分。比如,红花绿叶,在彩色世界里对比非常鲜明,而在黑白条件下都表现为灰,所以在拍摄时,我们最好是使用滤色镜。
在拍摄黑白逆光人像时,最好要提高面部亮度以缩小整个画面的亮度差。特别是在阴天外拍人像时,由于光线太平,导致拍出来的人物没有立体感,甚至是全部灰成一片。这时,我们就可以用闪光灯或者外拍灯来提高人物的亮度,从而突出主体。
在拍摄数码黑白照片时,点测光的功能也是非常有用的。在使用点测光时,我们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得到测光值后确定的曝光是以画面要求的中间灰调为中心的,要保留的细节应该在正负两级的亮度范围内;二是任何测光都是基于反射率18%的灰板条件。比如说,在逆光拍摄一朵背景是树丛的阳光下的花时,我们可以这么做:为了避免拍摄出的花上有一块块毫无细节的死白,我们最好是准备一块白纱,在被摄体上面将阳光柔化,从而减小明暗光比,这样就可以保证花的明、暗部都在曝光的宽容范围内,也就能表现出足够的细节了。
《盛世天年》摄影者用自己的眼睛把握平常,用自己的大脑理出头绪,用自己敏锐直觉抓住现实,并且以自己独特的摄影语言、视角、构图、光影等鲜明地显露出对待生活的态度。有感于摄影者对事物在瞬间包含着如此多的含义,及为生命呈现的千姿百态感到吃惊。通过自身的影像看到自己眼睛看不到的东西,领悟到生活本来的意义。虽然山东老年人口全国第一,但恰逢“盛世”,老人得享“天年”。
《盛世天年》 山东省摄影家协会 韩克生/摄
《牧马人》摄影者功底深厚。顺着目标的运动方向,平稳地移动相机,使目标在取景窗中的位置始终不变,并在移动的同时按下快门。由于相机跟随动体向背景的反方向移动,所以照片上呈现出许多流动的线条,而快门速度越慢,流动线条越明显。照片上的动体,由于和照相机的移动方向、移动速度基本保持一致,所以形成清晰的结象。整个照片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动感效果。追随法的快门速度,通常为1/1 5 - 1/6 0 秒。
《牧马人》 淄博市老年人大学 赵玉福/摄
《情》是淄博老一辈摄影家张庆林先生的作品。张先生如今已年逾古稀,仍然热心于摄影事业,还在老年大学授课,值得我们这些晚辈学习!在2000年前后,两次去淄博参加协会活动,两次近距离接触淄博的摄影家,对淄博的摄影氛围十分赞赏。本图构图严谨,取对角线构图,主体与陪体有神一样的呼应,真正体现了“决定性瞬间”。
《情》 老年教育书画摄影研究院 张庆林/摄
《希望之巅》看似是在东川红土地拍摄的。东川红土地,位于昆明市以北偏东方向,海拔1800至2600米之间,因云南东川高温多雨,故发育成红色土壤。该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这里,方圆近百里的区域,是云南红土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红土地。再衬以蓝天、白云和变幻莫测的光线,遂构成了红土地壮观的景色。
此地最佳拍摄季节在5-6月和9-11月,拍摄时间选在下午更好。
《希望之巅》 浙江老年大学 王吾兴/摄
《渡鱼鹰》取材于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白洋淀。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是河北第一大内陆湖,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对于图中白洋淀上的鱼鹰(别称鸬鹚),诗人吴嘉纪曾在《捉鱼行》中这样描写:“茭草青青野水明,小船满载鸬鹚行……”目前,鸬鹚捕鱼技艺濒临失传,成为了一种景区表演节目。此作富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人文情愫浓郁,纪实性较强。类似作品以主题系列化为宜。
《渡鱼鹰》 大连市老干部大学 毕国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