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文博 袁
中国工笔人物画教学(十九)
《簪花仕女图》 (局部) 唐·周
三、色彩的感情作用
中国的画家们经过千百年实践,深深懂得色彩在表达人的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为了加强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有的适合重彩,有的适合淡彩,有的适合白描,有的则适合以某种单色为之。试想周的《簪花仕女图》,如果不用重彩绘制,而改用白描或淡彩,就不能取得现在这样的艺术魅力。相反,陈洪绶的《屈子行吟图》,如果用重彩去描绘,也同样不能表现屈原那愤世嫉俗、孤高自傲的精神气质。所以,色彩是有感情的,它是一种艺术语言。古代画家们深究此理。 “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装,冬山惨淡而如睡。”可见,色彩给人的感受是多么的强有力。
我们在欣赏或临摹一幅画的时候,就要研究作者的意图所在,充分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色彩关系。创作一幅作品时,就要斟酌自己的色彩处理,如何才能更好地去表现主题思想,或自己的意图。
《山地》 何家英
四、重视墨色的作用
墨色,在工笔画中也是有其独特地位的,这是由人们长期形成的审美情趣所决定的。中国自古有墨分五色、以墨代色的说法。墨色本身是一种既丰富又高贵的色彩,在工笔画中常常能起到骨干和协调作用。首先,决定物象基本形体的线是墨线,使形象有稳固的基础。因此,下笔勾线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根据作品的要求把墨线用好。所谓的墨分五色,即“浓、淡、重、焦、清”。其实岂止五色,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浓”或“焦”,意思是要求有丰富的墨色变化而已。例如头发是墨色,就要考虑与之相呼应的在画面的其他地方恰当地布置好几块墨色,使其在不同的大小与浓淡上有所区别,有所照应。如果一幅工笔重彩画不是以墨作为骨干,那么,在恰当的地方安排墨色,往往就会使作品失去神采与分量。
在中国画中,墨与笔是不能分割的。墨一方面作为一种重要的色彩,另一方面又作为一种表现手法,与用笔相关联。只有在笔墨的支持下,色彩才有依附的根据。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中有一段话:“ 学作人物,最忌早欲调脂抹粉。盖画以骨格为主,骨格只需以笔墨写出。笔墨有神,则未设色之前,天然有一种应得之色,隐现于衣裳环之间。因而附之,自然深浅得宜,神采焕发。若入手便讲设色,势必分心于涂抹,以务炫耀。”这说明了以笔墨为基础框架然后施以色彩的道理。所以,学习工笔画,首先是要在笔墨上下一番工夫的。
《红衣仙人》 明·陈洪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