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虢国墓地出土玉玦赏鉴

2016-08-16 03:08杨海青王军震
收藏家 2016年7期
关键词:玉质半透明青色

□杨海青 王军震

周代虢国墓地出土玉玦赏鉴

□杨海青 王军震

Jade ornaments unearthed from Guo State Tomb in Sanmenxia City are mainly small, and mostly were unearthed in pairs with flat shape, small hole and delicate texture.At that time, jade ornaments might be some kinds of earrings or accessories, without the meaning of “sending jade ornaments to break up” as later vested.

虢国墓地位于河南三门峡市北部的上村岭一带,是一处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周代大型诸侯邦国公共墓地。20世纪90年代初,在对虢国墓地进行的第二次大规模考古发掘中,出土了数千件造型精致的玉器制品。现对其中造型独特的玉玦介绍如下,以供读者品赏。

1.人龙合纹玦一对(图1、2)

同出土于虢仲墓墓主的脑后。外径9.5、内径6.5、厚0.2厘米。青玉,深冰青色,局部受沁有黄褐色或黄白色斑。玉质温润细腻,半透明。正面饰双首龙纹,在缺口处两龙头相对,张口,椭圆形目,龙身饰对称侧视人面纹;背面饰重环纹。其中一枚玉玦局部受沁呈黄褐色。两枚尺寸、玉质及纹饰相同。

2.缠尾双龙纹玦一对(图3、4)

分别出土于虢仲墓墓主的头部左右两侧。外径3.9、孔径1.4、厚0.35厘米。青玉,浅冰青色,大部分受沁呈姜黄色或黄褐色。质地润泽细腻,半透明。单面饰缠尾双龙纹,头上有角,张口,椭方形目,曲体,龙身饰变形云纹。右侧一枚正面受沁处有鸡骨白和墨斑。两枚玉玦形质大小及纹饰相同。

3.缠尾双龙纹玦一对(图5、6)

其一出土于梁姬(虢季夫人)墓墓主的右耳下颈部。外径3.9、孔径1.2、厚0.4厘米。青玉,豆青色,局部受沁呈棕褐色。质地润泽细腻,半透明。单面饰缠尾双龙纹,龙张口,直角,椭圆形目,尾部交缠在一起。其二出土于梁姬(虢季夫人)墓墓主的头部左耳处,外径4.85、孔径1.25、厚0.4厘米。青玉,豆青色,局部受沁呈棕黄色。质地润泽细腻,半透明。雕刻纹饰与前一枚相同。

4.缠尾双龙纹玦一对(图7、8)

其一出土于梁姬(虢季夫人)墓墓主的头部右侧偏远处。外径4.6、孔径1.7、厚0.55厘米。青玉,豆青色。质地润泽细腻,半透明。单面饰缠尾双龙纹,龙张口,直角,椭圆形目,尾部交缠在一起。其二出土于梁姬(虢季夫人)墓墓主的头部左侧偏远处。外径4.65、孔径1.75、厚0.5厘米。青玉,豆青色,局部受沁有黄褐斑。质地润泽细腻,半透明。雕刻纹饰与前一枚相同。

5.缠尾双龙纹玦一对(图9、10)

其一出土于太子墓墓主的头部左下侧偏远处。外径4.6、孔径1.6、厚0.4厘米。青玉,冰青色,局部受沁有棕黄色斑点。玉质细腻,半透明。单面饰阴线缠尾双龙纹,龙张口,圆目,尾部交缠在一起。其二出土于太子墓墓主的头部右下侧偏远处,大小、玉质及纹饰与前一枚相同。

6.缠尾双龙纹玦一对(图11、12)

其一出土于太子墓墓主的颈部左侧偏远处。外径3.4、孔径1.1、厚0.65厘米。青玉,冰青色,局部受沁有棕黄色斑点。玉质细腻,半透明。形体较小,单面饰阴线缠尾双龙纹,龙张口,圆目,直角,尾部交缠在一起。其二出土于太子墓墓主的颈部右侧偏远处,与前一枚大小、玉质及纹饰相同。

图19

图20

7.鱼尾龙纹玦一对(图13、14)

同出土于梁姬(虢季夫人)墓墓主的胸部。其一外径4.15、孔径1.5、厚0.3厘米。其二外径4、孔径1.45、厚0.3厘米。青玉,冰青色,受沁处有少许黄色斑点。玉质温润光洁,透明。单面饰浅鱼尾龙纹,龙方口,有角,臣字目,单爪,鱼形尾,龙身满饰双排鳞纹。两枚玉玦玉质相同,纹饰相对。

8.人纹及龙纹玦一对(图15、16)

其一出土于孟姬墓墓主的颈部左侧。外径4.8、内径1.8、厚0.4厘米。青玉,冰青色,大部受沁呈灰白色,背面受沁有墨斑。玉质细腻,半透明。正面饰人纹,其主体纹样为侧视人首,椭圆形目,隆鼻,云纹大耳,无下鄂,头上有细长发,长发前有刘海与额发平齐,后长披至肩上,人首纹下与一龙形单爪相接;背面饰连体龙纹,其主体纹样为一卷鼻吐舌、大眼角、臣字目的顾首龙纹,其下与另一组椭方形目、吐长舌之相背龙纹连接,龙身上饰有細丝纹。其二出土于孟姬墓墓主的颈部右侧。两枚玉玦大小、玉质及纹饰基本相同。

9.人面纹玦(图17)

出土于丑姜墓墓主的头部左侧。外径3、孔径0.8、厚0.3厘米。青玉,冰青色,局部受沁成灰白色。玉质细腻,半透明。系由旧玉改制而成,并保留了原器的部分纹样。正、背两面纹样相同,为阴线人面的主要部分,人的眼、眉、耳、发尚存,鼻因钻孔被毁。

10.凤鸟纹玦(图18)

出土于醜姜墓墓主的头部右侧。外径3、孔径0.9、厚0.3厘米。青玉,冰青色,局部受沁成灰白色。玉质细腻,半透明。系由旧玉改制而成,并保留了原器的部分纹样。正面为高冠回首凤鸟纹的主要部分,背面为部分云纹。

11.刻纹玦一对(图19、20)

其一出于孟姬墓墓主的颈部右侧。外径3.1、内径1、厚0.4厘米。青玉,深冰青色,大部受沁呈灰白色。玉质细腻,微透明。系用它玉改制而成,单面保留有原器的部分斜刻纹。其二出于孟姬墓墓主的颈部左侧,尺寸、玉质与前一枚相同,也是旧玉改制而成。

12.素面玦(图21)

出土于梁姬(虢季夫人)墓墓主的脑后正中处,可能为发饰中的组件。外径2.2、孔径0.7、厚0.2~0.4厘米。青玉,浅豆青色。质地温润细腻,半透明。正面外缘斜削,形成双台面。

图1

图2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13.素面玦一对(图22、23)

其一出土于大夫墓墓主的头部左侧。外径2.45、孔径1.05、厚0.5厘米。青玉,浅青灰色,因受沁呈黄白与灰白色。玉质较细,微透明。素面。其二出土于大夫墓墓主的头部右侧。外径2.45、孔径1.05、厚0.4厘米。玉质与前一枚相同,素面。

玦是中国最古老的玉制装饰品,属于佩身玉器的一种。其状为圆形如璧,扁平体,有缺口,尺寸有大小之分,在古代主要用作为耳饰和佩饰。小型玉玦一般常成双成对地出土于死者耳部,类似今日的耳环,而较大的玉玦则是佩戴的装饰品或用作符节器。

玉玦流行的时间很长,从新石器时期到汉代均有制作。新石器时期的玉玦,制作工艺简单古朴,光素无纹。商代、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玦,制作精细,突出美感,大多装饰有精美的纹饰。汉代以后慕古之风盛行,玉玦的制作主要以仿制前朝式样为主,鲜有新意,并渐渐地失去了原有的功用。明清至今,玉玦主要作为收藏品为人们所珍爱。

关于玉玦的功用,古今说法颇多。但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种: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21

首先,玉玦用作耳环。从考古发掘出土的玉玦情况来看,出土时位置在耳部的情况不在少数。如虢国墓地醜姜墓出土的玉玦就位于墓主头部两侧耳部处,应该是戴在耳朵上的饰物。

其次,玉玦用作佩饰。玉玦作为佩饰使用的功能普遍被考古、文物学家所接受。不但历史文献多有记录,而且考古发掘也能进一步考证。如《左传·闵公二年》载:“佩之金玦”;《庄子》亦载:“儒者授佩玦者,事至而断”;《礼记·内则》云:“右佩玦”。再如虢国墓地虢仲墓墓主脑后出土的较大型玉玦(图1、2),就是用作发饰的佩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亦曰:“玦,玉佩也,从玉,夬声。”大概就是沿袭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用法及说法。

第三,用作信器,见玦时表示有关者与之断绝关系。如《荀子·大略》中记载:“聘人以圭,问士以壁,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意思是:招聘雇人用圭,请教高士用壁,召唤使人前来用瑗,拒绝推辞别人用玦,和好恢复关系用环。

第四,寓意佩戴者凡事决断,有君子或大丈夫气质。如《白虎通》中说:“君子能决断则佩玦。”《庄子》中亦说:“儒者授佩玦者,事至而断。”意指有学问、有修养的君子、高士,遇到某些需要做决定的事情能够当机立断,才能够佩戴玉玦。《史记·项羽本纪》载:“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左传·闵公二年》亦有“公与石祁子玦”的记载。晋杜预注:“玦……示以当决断。”

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玉玦以小型玦为主,且多成双成对地出土,其形制均作片状扁平体,中孔较小。多数玉玦有装饰纹样,素面玦较少,纹饰以缠尾双龙纹为主,还有少量的人龙合纹、鱼尾龙形纹、刻划纹等,纹饰线条皆有流畅感。材质多为青玉,有少量黄玉,其质地细腻,半透明或微透明。工艺雕琢精细,做工十分精致,有的玦系旧玉改制而成。此外,虢国墓地玉玦位置多出土于墓主的脑后正中处、头部左耳处及胸部、右耳下颈部,其实只是一种耳饰或佩饰罢了,并非是“赐环则还,赐玦则绝”的意思。这种寓意可能是春秋晚期至战国以后人们根据玦的形状而衍生出来的,至少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虢国墓地还未发现有此种寓义的迹象。

Appreciation of Unearthed Jade Orna ments from Guo State Tomb in the Zhou Dynasty

Yang Haiqing Wang Junzhen

图3

图4

图22

图23

(责任编辑:刘昱)

猜你喜欢
玉质半透明青色
石性与玉质
月球上的半透明玻璃珠
青色的海
那头,此岸
湿化学法合成Ba(Mg(1-x)/3ZrxTa2(1-x)/3)O3纳米粉体及半透明陶瓷的制备
玉质天成
云淡风轻悟人生——写在王慧骐《青色马文存》首发之际
半透明三维物体表面光泽真实感实时渲染方法
青色草原上的关爱情
青色纸,千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