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 璐
主流媒体推动环保发展之路径新探
——以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助推雾霾治理为例
文/金 璐
近些年来,我国许多城市或地区雾霾气象灾害频发。其影响范围之广、污染程度之重、持续时间之长,都是史上罕见的。治理雾霾已成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当下的紧迫任务。本文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主流媒体助推雾霾治理的新路径和内容侧重点,以供业界参考。
2014年,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成立了全媒体中心,将金华唯一具有新闻发布资质的门户网站“金华新闻网”、金华新闻客户端和金华市政府网络发布平台“金华发布”这三者融合,在强化平面媒体影响力的同时,采用网络和数字技术打造传播新平台,形成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多路助推的新格局,从而打通了线上线下以及政府、公众等多个舆论场。
在报媒门户网站增加“雾霾治理”滚动新闻。滚动新闻的特点是新闻条数多、滚动显示、不断刷新,让公众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进展和情况的变化。它比传统媒体发布速度更快、时效性更强、表现形式更丰富、适用范围更广泛,因此颇受用户欢迎。
为了改变以往“雾霾治理”方面滚动新闻较少的状况,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推行全媒体核心小组运行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在门户网站增加这方面的内容。其成员获悉有关新闻线索后,通过微信、QQ、短信或口述等方式,第一时间将前方信息传递到后台,后方编辑再交由内容总监审核后,即刻发布在网站的“实时播报”栏目上,并及时更新。
与此同时,要求全媒体记者在雾霾治理新闻的采写上注重“现在进行时”,以采访现场为主,全方位跟踪事态发展。报道内容除了大气污染消息及对其治理的新闻,也有实时短评、实时专家访谈、实时对话连线等;报道形式以快讯为主,除了通常的文字、图片外,还采用音频、视频等。
在实践中,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力求做到:新闻来源及数据真实可靠、重点突出、标题醒目、文字平实朴素而简明。此外,报道公众普遍关心的雾霾治理方面的问题,以引起大家的重视。目前,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中心覆盖人群已超过100万,达到了广泛传播的效果。基于“实时播报”等方面的求新提速,金华新闻网于2015 年5月获得“中国地方网站十佳创新品牌奖”。
在APP客户端设“雾霾治理”专题。近几年来,移动互联网呈现大范围密布形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媒体越来越多,任何人只要拥有移动终端,都可以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获取信息。由于移动终端被广泛应用,APP客户端正向功能增强化、多模化、定制化、平台开放化的方向发展,使用户由以往获取信息的被动地位转为主动地位。而报媒集团APP客户端更是以覆盖面广、个性化操作、用户体验更丰富、便捷等特点深深吸引了受众。
2014年8月,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推出“金华新闻”客户端,其团队几乎参与了市委、市政府所有关于雾霾治理等方面重要会议及活动的直播,并制作专题。专题形式丰富多样,除了文字、图片外,还有图表、视频、H5等;手段也相当灵活,客户端与网站、微博、微信平台实时联动。此外,开通了本地区各个县(市、区)的地方频道及8890便民服务平台,在“新闻+服务”上深度开掘,注重贴民心、接地气、本土化,一方面为不同的用户群提供权威的雾霾治理新闻资讯;另一方面开展即时互动,听取受众的意见和建议,回答大家关切的问题,从而加强了用户黏性。
截至2015年底,“金华新闻”客户端包括雾霾治理报道在内的发稿总量达2万多篇,下载量超过35万篇,访问量突破1500万人次。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品牌大奖评比中,“金华新闻”APP获评“中国最具人气的本地新闻手机客户端”。
在微博、微信平台设“雾霾治理”专题。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强微博、微信的吸引力,其“新闻现场微博”于2011年8月开设,至2016年3月已有22.4万余名“粉丝”;官方微信于2014年2月正式上线,截至2016年3月已超过16万名“粉丝”。
在雾霾治理过程中,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着力在微博、微信平台开设“雾霾治理”专题,及时发布雾霾黄色预警信号及防范措施,传播有关方面对其治理的进展等。同时拓展互动功能,围绕热点问题或重点工作,通过微访谈、微直播、微调查等方式,接受公众建言献策与污染投诉;对公众反映或提出的问题,及时予以回应。此外,不断健全舆论引导机制, 引导公众“怎么看”,建议公众“怎么办”,让公众从自身做起,自觉维护环境卫生,践行低碳生活。
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于2015年9月主动对接金华市“微政务”群。这个群由市长当群主,全市所有政府职能部门、县市区的主要负责人都入了群。一旦有最新的雾霾治理方面的消息如《金华排定2016十大民生实事:头号治霾,二号治污》等,都会在群里发布。此外,记者做的相关报道也会第一时间放进该群。当一个消息源在微信群里传递之后,集团会立即组织全媒体记者到现场进行采访,之后先通过新媒体进行快速发声,第二天的报纸再做全面的报道。如今,微信群里经常会有这样的评价:“金报真快”“金报报道写得真好”。对接“微政务”群,使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跟着市长乘上了“动车”,使新闻采访靠前了,消息来源更可靠了,新闻传播提速了,新老媒体的壁垒打通了。
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按照政府对雾霾治理的指导意见及职能部门的实施部署,结合传媒的特点和现实条件制定助推方案,发掘和报道对雾霾治理过程中的热点、重点、难点,尤其是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从资金总量上看,重庆市市级财政直接用于数字出版引导资金100万元,来源于市级宣传文化资金中切块而来,每年资助8-10个项目,每个项目最高20万元,就数字出版产业项目而言,少则数百万元投入,多则上千万元。如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重报集团新闻内容生产及运营监管平台”实际投资1.2亿元,课堂内外杂志社“青少年文化教育数字服务及互动平台建设与运营”投入3200万元。除此之外,市科委、市经信委从科技研发资金、信息化资金中有相应的资助,从立项的数量和资助的金额来看,并不多。
开展舆论造势,营造治理氛围。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常与市环保局、气象局、卫生局、减灾办、疾控中心等有关部门联系,策划推出本地区以“雾霾治理”为主题的焦点、热点问题讨论。同时开展新闻采访活动,派记者深入现场,对当地大气重污染区域及对其治理过程中的多方面新闻以专栏形式进行系列报道和跟踪报道。例如,当集团获悉金华市一家医院呼吸科住了不少肺炎患者的线索后,就派记者去医院采访,了解到一些患者因雾霾侵袭导致呼吸系统不堪重负而住院的痛苦,以及医生的告诫,就以病例为切入点进行连续报道。通过上述方式,使大家深刻认识到雾霾的危害、对其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治理进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营造人人关心雾霾治理、个个维护生态环境的浓厚氛围。
此外,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非常注重舆论造势,如《金华市区连续出现雾霾天气,一些网友惊呼“空气有毒”》《雾霾卷土重来,本周我市空气质量不容乐观》《一路狂奔奔不出雾霾》《寻找不被雾霾包围的净土》等一系列报道,对雾霾治理起到推动作用。
宣传环保法规,报道治理举措。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与公众“同呼吸、共命运”,倾力宣传大气环境、固体废物、化学品、放射辐射、防震减灾、工地尘土、综合整治、排污管理、能源燃烧、自然保护、绿化环卫、监测监理、环保政务、环保科技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并做通俗易懂的解读。此外,及时报道政府有关部门对PM2.5、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地面灰尘、焚烧垃圾、餐饮油烟、烟花爆竹等方面的防治举措,旨在让公众知晓并参与。
以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金华日报》为例,该报长期以来密切关注雾霾治理,作了大量的报道,如《推进治水治气,建设“两美”金华——代表委员共话生态环境整治和城市转型发展》《金华市领导向监测员问计雾霾治理,雨后PM2.5为何更高》等文章,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该报每天在第一版提示“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指标”,将市监测站、四中监测点、十五中监测点监测到的空气质量指数、等级、首要污染物告知市民,以引起大家注意。
宣传重大典型,开展舆论监督。一篇好的典型报道,能产生经久不衰的影响力。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在报道大气综合治理阶段性成果的同时,宣传各地涌现出来的具有高度示范性、代表性的先进典型或模范人物,深入挖掘其独特性,还原典型的个性与本色,尤其注重挖掘报道对象中所蕴含的震撼人心、给人启迪的新闻价值,以出新出彩引发共鸣。此外,宣扬雾霾治理中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供各地借鉴。
同时,加强舆论监督。记者协同环保督查组人员明察暗访,及时发现问题,通过有效形式,对造成空气重度污染、破坏城乡环境、损害当地形象、群众反映强烈的行为和问题,尤其是对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导致未能有效应对雾霾的,以及干预、伪造监测数据和没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单位与个人予以曝光,促进问题的解决和处理、整改意见的落实。此外,记者利用内参,对一些不宜公开批评、披露的问题采用发内参的形式,呈报上级部门或有关领导,以引起领导重视,在内部妥善解决。记者基于公众意志、社会道德与舆论力量起监督作用,旨在真正将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落实到位,实现空气质量逐步好转的目标,让公众享有蓝天白云、清空明月的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出真招,才能见实效。在“互联网+”背景下,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助推雾霾治理注重拓宽新闻传播新路径,在办好平面媒体的同时,以现代通信技术作为新引擎,在报媒门户网站增加“雾霾治理”滚动新闻,在APP客户端、微博、微信平台设这方面专题,并及时与受众互动。在内容上,开展舆论造势,营造治理氛围;宣传环保法规,报道治理举措;宣传重大典型,开展舆论监督等。如此,才能彰显主流媒体的助推作用。
作者系浙江省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主任记者
本文系金华市社科联科研项目“主流媒体助推政府‘雾霾治理’的模式创新”(项目编号:2015Y18)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