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毅
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文/沈毅
日前,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提出把科技创新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各级党委政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改革遵循和行动指南,切实加强制度创新,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科技创新需要良好的体制环境涵养和重大政策牵引。当前,推动科技创新的首要任务是扫除阻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一是理顺科技决策体制,推进重大科技决策制度化。各级决策机构在重大决策过程要引入科技咨询程序。加强科技决策咨询系统建设和实际应用,避免“部门领导拍脑袋、科技专家看眼色行事”的科技决策方式。二是优化科技管理体制,完善科技资源配置方式。科技管理要尊重科技创新发展规律,“不能用管理行政人员办法管理科研人员”。改革原来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建立个性化、多元化科研人员管理体制,给科技工作者更大自由度和创新空间,加强自主决策和自我管理。三是改革经费报销制度,创新科研经费管理。科技工作主要依靠人的智力劳动创造,科研经费分配要多用于科技人员的智慧成果所得,大幅提高人员费、劳务费比例。精简科研项目管理程序和手续,方便科研人员把更多精力投放在科研工作上。四是改革科技评价体系,注重成果转化应用。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引导社会评价注重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应用价值。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完善成果转化市场体系、服务体系和激励机制,鼓励科研单位和个人通过转让、许可或作价投资等方式,向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转移科技成果。
科技创新工作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合作,按照比较优势发挥不同主体作用,构建多层次协同创新机制。一是推动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创客等创新主体协同。企业是技术创新决策与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在协同创新中发挥核心角色作用。科研机构与高校是基础科学和关键技术突破的主体,在协同创新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创客是市场需求发掘和创意设计萌发的环节,其创业精神与商机把握往往能够引领和倒逼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将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创客有机串联起来,形成科技创新联盟和创新链,有助于放大科技创新效能,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二是推动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协同。政府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设立重大科技专项基金、企业创新引导资金、技术装备补贴资金和科技人才奖助基金等,引导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加强对科技人才和研发投入力度,逐步解决科技研究资金来源渠道少、比例低等现实问题,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三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科技创新协同。充分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和高校、科研院所的有利条件,盘活利用政策工具、仪器设备、闲置厂房等资源,进一步降低创业成本和门槛,释放蕴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无穷创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推动区域创新协同。推动区域协同创新与区域发展战略相对接,带动整合区域创新资源、提高区域创新效率、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不同区域创新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模式,如技术联动协同创新、产业转移协同创新和功能定位协同创新等。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一是要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通过加强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模式,培育一批熟悉市场运作、具备科技背景的创新创业人才。加大人才梯队建设,既要有一批大师、专家、领军人才,也要有一批有潜力的中青年骨干和科技新秀,鼓励老中青搭配形成研究团队。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和使用人才,不用一把尺子简单衡量人才,善于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使用和培养人才。二是创新人才管理制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要给科研人员必要的自主空间和自主权,让他们独立自主决策。不要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改革人才评价体系,在职称晋升、岗位晋升方面不单纯以成果数量论英雄,引导科研人员专注做研究。三是充分调动人才创新创造积极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探索对创新人才实行股价、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让科研成员合理合法富起来。科研院所、高校要向基层研发团队授权,赋予创新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定权。研究出台兼顾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利益的具体实施办法,打开科研人员在事业单位和企业间流动渠道。
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科技创新氛围,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创新创造的新风尚,凝聚国家创新文化和民族创新意识。一是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文化氛围。通过创新社会评价、树立先进典型等方式,提高科研人员社会地位和荣誉感,让有贡献的科研人员名利双收。二是把科技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协同起来,发展一批社会知名的科研专家、大国工匠和创业企业家,弘扬创新创造精神和敬业创业精神,形成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三是强化科技人才的责任担当意识。有多大担当才能有多大的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的成就。科技人员要发扬追求真理、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勇担重任,勇攀高峰,建设世界创新强国,用科技创新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系中共大连市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