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京服务业开放促京津冀价值链升级

2016-08-16 01:02刘斌孙琳
中国国情国力 2016年8期
关键词:价值链服务业京津冀

◎刘斌 孙琳

以北京服务业开放促京津冀价值链升级

◎刘斌孙琳

与自贸区服务业开放不同,北京市服务业开放试点行业更多、覆盖区域更广、影响范围更大。北京市服务业开放是破解京津冀价值链升级“新棋局”的突破口和优先序,不仅能够带动北京地区的发展,也将成为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新引擎。

服务业;扩大开放;京津冀价值链升级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被称作我国新一轮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一号工程”。与此同时,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的批复》,同意在北京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北京市成为全国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与自贸区服务业开放不同,北京市服务业开放试点行业更多、覆盖区域更广、影响范围更大,不仅能够带动北京市地区的发展,也将成为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新引擎。

内在关联

服务要素是连接价值链不同环节的“粘合剂”。北京市服务业开放可以通过“辐射效应”把高等优质要素传导到天津、河北两地,发挥区域链升级的联动性,加速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价值创造。

一是从产品工艺升级的角度看,北京市服务业开放使京津冀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效率更高、质量更好的服务,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促进企业完成工艺流程升级。

二是从产品升级的角度看,北京市服务业开放所带来的研发、人力资源能够促进京津冀企业产品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复杂度。

三是从功能升级的角度看,北京市服务业开放有助于企业重新分配资源,加速企业经营业务的“主辅分离”,使更多的资源专注于价值链高端环节,有助于企业实现功能升级。

四是从链条升级的角度看,北京市服务业的对外开放还体现在对服务业准入门槛的降低,京津冀企业可以跨行业参与服务业并提供服务要素,进而促进京津冀企业向高附加值产业链条跨越。

现状分析

1.北京市服务业开放的现状:发展与滞后并存

(1)北京服务业吸收外资的规模在逐步扩大。2007-2015年服务业全年吸收外资的金额从42.2亿美元增加至123.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1.4%,实际利用外资的比例也由72.4%增加至94.1%。从服务业结构来看,北京市服务业利用外资行业差异明显,主要集中在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批发零售业等高附加值行业。2015年这三大产业占北京市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为59.5%、 57.8%和19.7%。其中比重最大的金融业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73.4万亿美元,而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和其他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较小。外商投资更多地集中于房地产、计算机服务和商务服务等服务业上。

(2)北京市服务贸易发展较快,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列。从时间趋势看,根据北京市商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北京服务贸易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503.1亿美元、252.8亿美元和250.3亿美元。2015年,北京市实现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302.8亿美元,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同比增长17.8%,在全国服务贸易中的比重达18.3%。其中,北京服务贸易出口额达490.7亿美元,同比增长12.8%,占全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达17.0%;服务贸易进口额达812.1亿美元,同比增长21%,占全国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达19.1%。

(3)北京市服务业开放程度还有待提高。一是北京市各服务业部门的限制指数仍然较高,在电信、金融、维修、分销和旅游等行业仍然存在着对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北京虽有超过10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但国际贸易和服务外包等领域发展仍然不足,承接国际化业务总量偏低,国际竞争力不强。二是北京市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部门差异依然明显。由于资本的逐利性,使得教育、文化等经济效益不明显的行业对外资的吸引力较差。另外,由于国家政策约束,电信业、金融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开放程度相对较低。因此,从北京市服务业引资规模和引资结构看,服务业的FDI仍存在着较大的增长空间。三是北京市服务业对内开放程度明显不足,金融业的跨省经营、公共服务一体化和人才流动限制等省际间市场分割现象严重。四是北京市服务业辐射能力有限,不论是制造业投入服务化还是产出服务化明显偏低,服务业对京津冀制造业渗透率还有待提高,北京市服务业与河北、天津制造业之间的良性互动不够,服务投入在天津、河北的制造业企业中“内置化”现象严重。

2.京津冀价值链升级的现状:机遇与挑战同在

(1)京津冀的区位优势为京津冀价值链升级提供了无限可能。京津冀城市群是“一带一路”战略中“路上丝绸之路”东端与“海上丝绸之路”北端的交汇点,是中日韩贸易的“桥头堡”,是中俄蒙经济走廊的起点。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在“破冰”,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产业异构且存在产业纽带关系,有助于形成水平一体化的分工模式,进而有利于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当前,京津冀区域产业异构趋势明显。北京以服务业为主,天津以高端先进制造业为主,河北以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为主。北京市的主导产业主要是金融业、信息和批发零售等服务产业。2015年其增加值分别比2014年增长18.1%、12%和-1.2%。天津市的主导产业是航空航天、石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和纺织等八大高端先进制造业,其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近90%。而河北省的主导产业是钢铁、装备制造、石化、医药、建材、食品和纺织服装等制造业。可以看出,河北省的优势产业以高能耗、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居多,2015年其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80%。

(2)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价值链升级尚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京津冀经济发展的“非均质性”阻碍了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全球价值链和国内区域价值链缺乏联动。北京、天津和河北的经济发展有“错位”,但不“均质”。从产业结构看,虽然京津冀产业专业化分工较为明显,但产业“等级差”较大。北京、天津企业的原材料主要来自进口,或者直接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购买,而与河北的产业联系不大,造成了区域产业链的断裂。这样“等级差”的产业分布阻碍了技术的邻近扩散,先进制造业的高端技术更倾向于“飞地”的同等级扩散,而不是“邻近”的低级扩散;从城市群看,京津冀地区城市群由两个特大城市和众多中小城市群构成,缺少500万人口左右的中型城市,城市群呈现“哑铃型”,与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带“金字塔”状结构明显不同,无形中造成了产业转移和协同发展的困难。

二是京津冀的政治和经济地位的“不平等性”阻碍了公平市场环境的形成,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优质要素和劣质产出的单向流动[1]。北京所独有的资源配置优先权导致对京津冀区域产生了过度的“极化效应”和“虹吸效应”,天津、河北高端优质要素源源不断地流向北京,北京具有的高等优质服务资源则缺少对天津和河北发展的“反哺”。这种“非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机制导致京津冀三地协同缺乏主动性,三地融合趋于表面性。

三是经济主体和经济结构的差异性使得京津冀价值链升级困难重重。京津冀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明显不同。长三角、珠三角是以加工贸易和三资企业为主导、先制造业后服务业的发展模式,人口红利、开放红利使得长三角、珠三角获得空前发展,而京津冀地区则不同,天津、河北集聚了大量国有企业,企业创新动力和竞争意识明显不足,体制改革所涉及的利益羁绊远比对外开放难得多。

政策建议

1.拓展深度和广度

增加北京市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深度,逐步消除传统服务业的竞争障碍,拓展北京市服务业开放的广度,逐步向服务“新业态”延伸。要发挥服务业开放的价值链提升效应,亟须加大北京市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生产性服务业以运输服务、科学技术服务、金融服务、互联网和信息服务为核心,非生产性服务业以文化教育服务、商务和旅游服务以及健康医疗服务为重点,逐步扩大向国外和市外资本开放,降低或取消外资股权比例限制、部分放宽经营资质和经营范围限制。

2.提高对内开放程度

降低京津冀区域间服务业壁垒,消除产业间的地区行政割据,创新京津冀三地公共服务的共享模式。加快交通“一盘棋”建设,解决区域间断头路,形成区域内特大城市30公里的半径辐射圈。尽快建立京津冀金融、技术、人才和产权等区域市场一体化机制,促进区域内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等资源及要素的自由流动。

3.增强对京津冀制造业的渗透能力

■ 梦里山川 樊甲山/摄  

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加快推进科研创新对制造业的结构型嵌入,以及商务服务对制造业的关系型嵌入。以将通州建设成北京市行政中心为契机,加快高端总部基地、医疗服务和文化等产业转移,积极引导高端产业尤其是高端民营资本、外资资源向通州集聚,发挥通州地区在京津冀地区的地理优势,逐步形成辐射京津冀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天津和河北要发挥现代制造业和传统制造业的基础性优势,促进区内制造业与北京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未来科技城、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和河北中关村园区等,重点打造“滨海-武清-廊坊-北京-张家口”、“沧州-黄骅-轴线-曹妃甸-秦皇岛”等区域增长极,逐步形成京津冀区域价值链,进一步对接以中日韩为核心的全球价值链。

4.优化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区域分工

减少产业结构趋同、过度竞争导致的效率损失,构建基于比较优势的区域链生产网络。北京应充分发挥其人才、技术和信息齐备的首都优势,发展具有更高层次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信息产业和总部经济;天津则应利用其港口功能优势,着力发展制造业、物流业和海洋经济等;河北应进一步在发展自己的基础产业方面下功夫,充分接收京津的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河北的产业链条应以冶金、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和新能源等为重点。

5.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开放型的市场经济体系

与货物贸易开放不同,服务业开放所涉及的服务贸易和利用外资均在边境内,而边境内服务业开放的关键在于体制机制改革。北京市服务业改革不应只是简单地释放区域性、行业性的政策红利,而应将视野扩展到全国乃至全球,加快建立开放型的市场经济体系[2]。推进金融业改革,延伸金融服务的区域边界。推进北京市金融机构服务延伸到河北、天津两地,进一步加快京津冀跨省存储、支付清算和信用担保等业务同城化,创造更为便利的金融环境,建立覆盖京津冀三地的跨区域金融市场。进一步推进服务业的价格体制改革,逐步实现服务业与工业用电、用水、用热和用气的价格同价。

6.制定并落实统一的京津冀产业协调发展规划

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建议京津冀地方政府通过签署“合作框架”、“合作协议”等形式,推动落实京津冀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环境治理、产业发展、人才互通和信息与技术流动等。设计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采取股份合作模式共建产业园区,明确GDP归属、环境保护和税收等分配指标,共同设立产业发展基金,鼓励区内孵化企业发展。

7.不断优化服务业的统计体系

当前我国的服务业行业分类仍然以传统分类为主,而社会分工的细化和服务“软性”特征导致了服务“新业态”(特别是“互联网+”的相关衍生品和数字贸易)的涌现明显高于制造业,在参照世界经合组织、世界银行和WTO等国际组织相关服务分类的基础之上,不断细化服务业分类体系,完善服务贸易数据统计[3],建立具有中国特征的“服务贸易限制指数”,定期发布有关服务业统计数据,增强信息的透明度。

8.以区域服务业自主开放带动服务贸易协定开放

在全国推广北京市可复制的服务业开放经验,积极推动中美BIT谈判、中欧BIT谈判在北京市先行先试,密切跟踪TISA 、TPP谈判的进展和核心内容,争取早日加入谈判。升级中韩自由贸易协议,以负面清单的模式继续推动中韩服务贸易谈判,发挥京津冀地区作为中韩贸易“桥头堡”的作用,有效对接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和中韩自贸区。

[1]薄文广,陈飞.京津冀协同发展:挑战与困境.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10-118.

[2]陈波.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改革逻辑.上海证券报,2016年6月.

[3]李钢,聂平香,李西林.新时期我国扩大服务业开放的战略与实施路径.中国经贸,2015 (3):4-9.

★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青年社科人才资助项目《北京市服务业开放对京津冀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编号:2015SKL01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

F719

A

10.13561/j.cnki.zggqgl.2016.08.019 ■ 编辑:马振东

猜你喜欢
价值链服务业京津冀
做好服务业 做强鱼文化
数字化转型与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
《价值链重构》
成本价值链理论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分析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