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及其周边地区遗体与器官捐献制约因素分析

2016-08-15 23:27张燕妮张军那薇崔英健
考试周刊 2016年63期
关键词:制约因素对策

张燕妮++张军+那薇+崔英健

摘 要: 目的:了解淮南市及周边地区对遗体及器官捐献的认识程度、看法及捐献现状,以便分析出遗体与遗体捐献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走访、个别交谈等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行业人群开展调查。结果:76.56%的人对遗体及器官捐献用途了解,23.44%则完全不了解。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人群对遗体与器官捐献的看法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淮南市及其周边地区不同人们对遗体及器官捐献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法规,增加本地遗体与器官捐献数量。

关键词: 遗体及器官捐献 制约因素 对策

我国器官移植技术的高速发展,给许多因器官衰竭而生命垂危的病人带来了福音,越来越多的病人通过器官移植获得新生[1]。然而,用于移植的器官需求量日益增大。同时,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用于科研教学的人体标本明显短缺,但各大医学院校和研究中心对用于制作人体标本的遗体的需求都是有增无减。我国遗体和器官的最大来源是人们捐献,然而,受年龄、文化程度、相关政策法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器官及遗体捐献成果并不理想。本文对淮南及周边地区遗体及器官捐献现状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总结制约因素,以便更好地在社会中宣扬遗体及器官捐献,为相关部门提供信息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淮南市及其周边地区(利辛、展沟、涡阳等)随机抽取15岁以上不同年龄段的人群529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73人,占51.61%:女生256人,占48.39%。

1.2方法。

1.2.1抽样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从15岁以上人群中随机抽取不同文化程度的人们529人。共发放问卷529,回收率100%,其中15-30岁的有179人,占33.84%;30-45岁的有141人,占26.65%;45-60岁的有145人,占27.41%;60岁以上的有64人,占12.00%。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有82人,占15.50%;中学水平263人,占49.72%;大学及以上184人,占34.78%。

1.2.2调查问卷。自制调查问卷,走访发放调查问卷,逐一收集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调查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对我国遗体及器官捐献的了解情况、相关法律法规及程序方面的了解情况、个人看法和顾虑及建议。

1.3统计处理。

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分析,再运用卡方检验对淮南市及其周边地区遗体捐献现状及制约因素的有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淮南市及其周边地区人们对我国遗体及器官捐献用途的了解情况。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76.56%的人对遗体及器官捐献用途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另外23.44%则完全不了解。

2.2淮南市及其周边地区人们对我国遗体及器官捐献的看法。

调查发现,淮南市及其周边地区人们对遗体器官捐献的看法中,43.67%持支持态度,认为有意义;56.33%持不同意见。30岁以下年轻人大多持支持态度,而30岁以上人群则多不支持,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多支持遗体及器官捐献,这与中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多持不支持态度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讨论

3.1淮南市及其周边地区遗体及器官捐献的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淮南及其周边地区对遗体及器官捐献认知程度并不高,仅有51.80%的人愿意捐献,说明淮南市及其周边地区的遗体器官捐献前景并不良好,人们的认知程度有待提高。

3.2淮南市及其周边地区遗体及器官捐献的制约因素分析。

3.2.1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据调查发现,淮南市及其周边地区持不愿意捐献态度的人群中,大部分都选择了“传统观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2]。说明了“人要善始善终”,“死要留全尸”等中国传统死亡观念对我国遗体及器官捐献的阻滞负很大责任。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传承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调查还显示,部分人群自己愿意捐献,然而遭到亲友的一致反对。多数年轻人因生活时代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多支持遗体及器官捐献,但同时遭到家中长辈的反对,不得不打消捐献的念头。

3.2.2社会舆论宣扬力度不够。虽然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许多人不愿意捐献遗体及器官。但是,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等行为证明了中国人还是非常有爱心的。当然捐献工作进展成功离不开社会舆论的宣传,大街上经常有爱心献血车停驻,电视新闻、网络、报纸上经常播出爱心事迹。然而,各大媒体对遗体及器官捐献的报道十分有限,缺乏积极主动引导相关舆论的氛围。特别本地区缺少相关宣传与媒体报道,是遗体器官捐献率提升不上去的重要原因。

3.2.3文化程度及个人经历的影响。文化程度及个人经历对遗体及器官捐献的有很大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支持遗体及器官捐献的人群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文化素质高的人,思想工作很容易做,大多数捐献者都是文化程度较高的,这些人群更容易帮助别人[3]。有些经历过或身边人进行过器官捐献或相似情况的人,对遗体及器官捐献有更深入的了解,便有更高的捐献意愿。

总而言之,遗体及器官捐献作为我国医疗事业及医学教育事业的重要来源,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随着科技发展和医学事业进步,遗体及器官短缺已然成为各大医院、医学院及研究中心不可避免的难题[4]。遗体及器官短缺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相关部门应积极关注遗体及器官方面的运作问题及建立相关政策法规;社会媒体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积极乐观的舆论导向;倡导大众进行遗体及器官捐献,提高民众的遗体与器官捐献率[5]。

参考文献:

[1]许翠芳,韩跃红.我国器官捐献的伦理困境及对策探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5):12-13.

[2]王彧,柏宁.对我国遗体器官捐献困境的分析与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5,36(4A):14-15.

[3]尹志科,严谨.志愿者器官捐献动机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28(3):86-87.

[4]刘畅,刘世庆,刘宝林,等.医学新生对尸体器官捐献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5):559-560.

[5]曹翠萍,黄海.构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社会宣教系统的策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303-304.

2015年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编号:201510361303

猜你喜欢
制约因素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乒乓球运动消费的制约因素探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制约阜阳市校园足球发展的因素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