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作学,齐艳霞,张丽华,王春晨
(1.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a.经济与管理学院;b.马克思主义学院,沈阳 110136;2.中国人民大学 劳动人事学院,北京 100872)
管理科学与工程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前沿及其演化的可视化分析
李作学1a,齐艳霞1b,张丽华2,王春晨1a
(1.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a.经济与管理学院;b.马克思主义学院,沈阳 110136;2.中国人民大学 劳动人事学院,北京 100872)
摘要:以科学准确地把握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前沿为出发点,运用科学计量学的基本原理,利用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检索到的2003-2013年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七大期刊发表的3 834篇文献题录作为数据样本,利用动态网络分析的信息可视化技术和工具(CiteSpaceⅡ)对这些数据进行共被引分析和聚类分析,并绘制出相应的知识图谱。研究结果直观形象地展示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的前沿关键词、具有影响力的权威作者和经典文献,同时探讨了该领域研究的演化过程。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前沿;知识图谱;信息可视化
当前,人力资源尤其是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而稀缺的资源,这一理念已经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认可。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组织管理的重要核心内容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人力资源管理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从文献总量来看,近几年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所发表的文献数量不断增加;从研究阶段来看,该领域研究经历了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和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等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取得了丰富研究成果。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当前该领域大量的研究文献和丰富的研究成果做个总结。例如,马鑫杰[1]对可持续性人力资源管理作了综述研究;李进[2]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员工创造性关系进行了综述;赵曙明[3]从胜任素质、员工敬业度、工作-家庭冲突、雇佣关系和跨文化管理5个方面总结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的新热点;房宏君[4]利用科学知识图谱以关键词的方法对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热点进行了研究,但没有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典型的期刊进行整体梳理和研究。本文利用科学计量学原理,以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典型的期刊为样本,对国际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梳理,不断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发展和繁荣。
1.1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数据全部来源于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为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本研究咨询了本领域的知名专家,挑选了国际上典型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的七大期刊,时间跨度为2003-2013年总计11年,下载并获取七大期刊的所有文献资料共3 834条。表1展示了数据来源的人力资源管理七大期刊、下载文献条数及其影响因子,表1中各大期刊的影响因子来源于JCR(Journal of Citation Reports,期刊引证报道,一种期刊评估工具)。其中JCR没有查到《人力资源专刊》影响因子。
1.2研究方法
科学知识可视化图谱处理技术是在信息技术大数据时代的推动下,创造发展出来的一个新领域。本文采用国际上通用的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进行知识图谱的绘制和数据分析处理。2004年,美国著名信息可视化研究专家、德雷塞尔大学的陈超美[5]教授(Chaomei Chan)基于引文分析理论在Java的应用平台上开发的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成为近几年在全球信息数据分析中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可视化信息软件。刘则渊[6]认为科学知识图谱是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它是揭示科学知识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计量学从数学表达转向图形表达的产物,是显示科学知识地理分布的知识地图转向以图像展现知识结构关系与演进规律的结果。因此,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可视化的分析和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全球范围内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前沿和发展动向,从而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表1 七种人力资源管理期刊名称及其影响因子
2.1关键词共现分析
(1)研究热点
首先,对原始数据库中2003-2013年的文献进行关键词的共现分析。时间区选择为1年,对各个时间区的共现筛选设置为TOPN=40。为了能简化数据网络并突显其重要的结构特征,得到唯一解[7],选取了“Pruning”(精简)中的“Pathfinder”(探路)及其“Pruning Sliced Networks”(修剪网络)选项。同时,为了更直观的观察到近年来人力资源研究热点,在得到初步知识图谱后,对其进行“Citation Burst”(关键词共现次数激增)处理,最终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1所示。
图1的数据网络由97个节点,347条连线和36个关键词共现激增节点组成。图1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的颜色与时间线的颜色所对应,代表这一关键词首次被提出的年份。节点外围的环形部分称为引文年轮,它代表这一关键词的引文历史。引文年轮中每一个环的颜色代表相对应的引文时间。一个环的厚度与其对应的时间分区内引文数量成正比,即圆环越厚,代表该关键词在对应年份被引次数越多。最外围的圆圈标记的节点表示连接两个不同聚类,称为关键节点,圆圈厚度代表该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Betweenness Centrality代表网络中任一节点作为中介角色的能力)强度。而每一条连线所对应的颜色代表两个类键词首次共被引的年份。
根据图1的数据信息制成关键词共现及其中介中心性列表,如表2所示。
图1 2003-2013年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表2 关键词共现频次及中心性列表
根据陈超美博士[8]的定义和解释,任一一个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多,则该关键词在知识图谱中被引用的频次就越高。共现频次高的关键词则反映了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情况。同时,出现频次较高且中心性大于0.1的节点称为关键节点。关键节点的中介中心性均较强,这样的节点在数据网络中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下面我们对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几个重要关键词进行分析。
首先,根据表2和图1,可以发现“Performance”(绩效)共现频次最多,共计649次,中心性为0.26。这代表“Performance”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近十一年来最显著的研究热点。同时,图表显示共现频次较高且中心性较强的关键词还有“Firm Performance”(企业绩效),共计228次,中心性0.17,与“Performance”共同成为研究热点。二者的中心性均较高,说明它们在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关注点和影响力。例如HUSELID MA[9]提出了高绩效工作系统(High Performance Work System,HPWS)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公司内部高度一致的、确保人力资源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的一系列政策和活动”,它能显著提升组织绩效;GOODERHAM P、KARSTEN L、SHARMA B、BARTEL AP等学者[10]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和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MUMRO、BILKET对绩效进行了研究;另外,CHERYL L就公司绩效对人员流失的影响展开了研究和探索;GARY BRUMBACK[9]则对绩效管理的基础展开了研究,等。
其次,“Human-resource Management”(人力资源管理)和“Management”(管理)的共现频次分别为473和375次,中心性分别高达0.18和0.29。这证明人力资源管理及其重要性仍然是此研究领域中最核心的内容。例如,ANTONILI D就人力资源管理对构建战略性商务模式的影响展开了研究;BREWSTER C、WRIGHT M等[12]对英国和芬兰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进行了研究;赵曙明[13]对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最后,还可以发现,中心性最高为0.33的“Work”(工作)作为转折点连接了“Systems”(体系)、“Productivity”(生产率)以及“Perceptions”(认知)等一系列高频次或高中心性的节点,桥梁作用明显。同时,“Model”(体系与模式)、“Turnover”(人员流失)、“Job-satisfaction”(工作满意度)和“Commitment”(承诺)等关键节点也是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
(2)前沿演化历程
为了更全面具体地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并了解前沿的演化历程,在图1的基础上引出关键词激增节点TOPN=20视图,如图2所示。图2显示的是2003-2013年激增强度由大到小排名前20的关键词共现激增节点及其相关信息。图2中,时间线上的黑色部分是该关键词激增起止年份的直观表示。
图2 排名前20的关键词共现激增节点视图
根据图2显示的数据信息制成按着年代的关键词激增演化历程列表,如表3所示。
表3 关键词激增年代演化历程列表
注:若激增年份相同,按激增强度从小到大排序。
表3展示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近11年来的关键词激增节点的演化历程。表3中,纵轴上每一个词都代表一个研究热点,横轴代表时间线。每一个研究热点所在的时间线上灰色部分对应的年份,表示其共现激增的年份,即其作为此领域研究前沿的时间跨度。通过表3,我们可以更直观地得到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近11年来热点及前沿演化的历史进程,找到人力资源研究前沿的“脚印”。
根据表3,不难发现“Japanese”(日本)、“Participation”(参与度)以及“Earnings”(收入)作为2003年的研究前沿,其研究热度持续到了2004年,而同样作为2003年备受关注的研究前沿,“Mobility”(流动性)和“Income”(收益)的研究热度却一直持续到了2006年。“Determination”(决定)和“Firm”(企业)则分别是2004、2005年当年的研究前沿。“Mncs”(Muti-national Corporations,跨国公司)、“Strategy”(战略)和“Relationship”(关系)均昙花一现,成为2006年当年备受瞩目的研究热点。“Family”(家庭)在2007年共现激增,并于2008年一枝独秀,成为当年唯一的研究前沿。2009年,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学者们开始重视 “Selection”(甄选)、“Adjustment”(调整)和“International Assignments”(国际分配)。同时还可以得出:“India”(印度)、“Diversity”(多样性)、“Job Satisfaction”以及“Resources”(资源)正成为最近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出现,并一直持续到2013年的共现激增节点“India”激增强度达到3.8014。同时我们回顾表2,“China”(中国)以169次的共现频次和0.18的中心性成为重要的关键节点,即重要的研究热点。分析发现,近年来随着“金砖四国”的发展,中国和印度的经济也以迅猛的态势向前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因此,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和第二大国,人力资源问题备受关注。
2.2作者共被引分析
对作者共被引进行分析,有利于找出国际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权威作者,研读他的著作,把握他的思想,从而可以更好地对人力资源管理领域进行学习和探索。
时间区选择为2年,并将对各个时间区的共被引筛选设置改为TOPN=50。从而得到作者共被引分析可视化图谱,如图3所示。图3的网络由119个节点和235条连线组成,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位作者。
图3 2003-2013年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
根据图3,可以进一步生成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作者共被引频次及其中介中心性列表,如表4所示。
表4 作者共被引频次及中心性列表
图3和表4直观展现了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研究中被引频次较高和中心性较高的作者。首先,从被引频次来看,罗格斯大学教授HUSELID博士被引频次420次,为被引频次最多的作者。1995年,HUSELID教授[14]提出了具有“通用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方法,该方法假定存在着最佳的基于理论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而这样的“理想模式”有利于实现企业绩效的最大化。同时他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绩效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成果,对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PODSAKOFF(410次)在ORGAN研究的基础上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各种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将其概括性的分为7个维度,即帮助他人、运动家精神、忠诚于组织、顺从于组织、自我驱动、公民道德和自我发展,这进一步推动了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同时,他[15]于2003在“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应用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了“Common method biases in behavioral research: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commended remedies”(《常规方法偏差行为研究:对著作的批判性回顾和建设性补救措施》)。该篇文献探讨了方法偏差的选择对行为研究结果的影响程度,找出了潜在的方法偏差的来源,通过该方法偏差对应对措施的影响探讨了认知过程,评估了很多不同的程序和统计技术以用于控制方法偏差,并提供了如何在不同类型的研究设置下选择适当的程序和统计补救措施的建议,促进了该领域的良性发展。
康奈尔大学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教授WRIGHT博士[16](375次)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定义,即使组织实现其战略目标的有计划的人力资源部署和管理行为。DELERY[17](264次)则提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为实现所制定的经营战略而采取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即不同的经营战略需搭配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二者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发展、完善和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
BARNEY[18](223次)作为资源基础理论的重要研究人物,于1991年发表“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企业资源与持续竞争优势》)一文。该篇文献认为有效的管理与开发企业中的人力资源是保持组织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式。同时他提出了VRIO分析框架,对异质性资源从价值、稀缺性、模仿性和组织4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完善了企业资源基础理论,为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管理理论的结合架起了一座桥梁,使“人力资源对组织成功具有战略重要性”的观点具备了逻辑基础,为“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能够导致竞争优势”提供了有力解释。
从中介中心性来看,HUSELID、PODSAKOFF、HOFETEDE、WRIGHT、DELERY等均是中介中心性较强的作者。这表明他们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起到重要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同时也表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对全球范围内此领域的研究活动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是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
本研究根据科学计量学的基本原理,利用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检索到的2003-2013年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七大期刊发表的3 834篇文献题录作为数据样本,利用动态网络分析的信息可视化技术和工具(CiteSpaceⅡ)对这些数据进行共被引分析和聚类分析,并绘制出相应的知识图谱。研究发现,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关键词排在前10位依次是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工作、影响力、模型、组织、公司绩效、远景;该领域研究的引用频次较高前5位的作者是HUSELID MA、PODSAKOFF PM、PFEFFER J、HOFSTEDE G和WRIGHT PM;同时,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的演化历程进行了分析。限于篇幅,本文只对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关键词和作者进行了计量研究,当然这些研究还远远不够,需要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前沿进行聚类分析,这是后续进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马鑫杰,陈炜.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新视角——可持续性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综述[J].中国劳动,2015(12):91-95.
[2]李进,陆露,刘军.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员工创造力:综述及管理启示[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19):39-46.
[3]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新进展评析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33(1):1-10.
[4]房宏君.基于CSSCI的人力资源研究可视化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0):132-137.
[5]侯剑华,陈悦.战略管理学前沿演进可视化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25(6):16-17.
[6]刘则渊,陈悦.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7]CHEN C,MORRIS S.Visualizing evolving networks:Minimum spanning trees versus Pathfinder networks[A].Proceedings of IEEE Symposium on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C].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2003,67-74.
[8]CHEN C.The Centrality of Pivotal Points in the Evolution of Scientific Networks[C].In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User Interfaces(IUI 2005).San Diego.CA.,2005.
[9]HUSELID MA.Documenting HR’s effect on company performance[J].HR Magazine,1994,39(1):79.
[10]GOODERHAM P.N,NORDHAUG O,RINGDAL K.institutional and rational determinants of organizations practices: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European firm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9,44(3):507-532.
[11]GARY BRUMBACK.performance management fundamentals[J].Society for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11,4(2):182-183.
[12]C.Brewster(Chris),J.P.P.E.F.BOSELIE(Paul),J.PAAUWE.In search of balance-managing the dualities of HRM:an overview of the issues[J].Personnel Review,2009,38(5):461-472.
[13]SUMING ZHAO.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China[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1994,32(2):3-12.
[14]HUSELID MA.The Impact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 on Turnover,Productivity,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5,38(3):635-672.
[15]PODSAKOFF PM.Common method biases in behavioral research: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commended remedie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3,88(5):879-903.
[16]WRIGHT P M,MCMAHAN G C.Theoretical Perspective for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2,18(2):295-320.
[17]DELERY.Modes of Theorizing in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Tests of Universalistic,Contingency,and Configurational Performance Prediction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6,39(4):802-835.
[18]BARNEY J.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99-121.
(责任编辑:吴萍英文审校:王云雁)
收稿日期:2015-09-17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基金(项目编号:11YJC6301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1402105)
作者简介:李作学(1978-),男,内蒙古赤峰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与智力资源管理,E-mail:lizxsau@163.com。
文章编号:2095-1248(2016)02-0087-07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2095-1248.2016.02.016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frontier research o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its evolution
LI Zuo-xue1a,QI Yan-xia1b,ZHANG Li-hua2,WANG Chun-chen1a
(1 a.College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b.College of Marxism,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Shenyang 110136,China;2.School of Labor and Human Resources,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
Abstract:Accurately grasping 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frontier research o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s a starting point,using 3 834 bibliography retrieved from seven journals i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2003-2013 from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ence Citation Index database)as data samples,and exploiting dynamic network analysis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techniques and tools(i.e.CiteSpaceⅡ),the paper makes co-citation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of these data with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etrology.The paper also achieves the appropriate knowledge map.The results vividly demonstrate the frontier key words,the authentic authors and classical literature in the field of HRM,and discuss the evolution of research in this field.
Key words: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research fronts;knowledge map;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