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一个产业带富一方农民

2016-08-15 01:32杨秋意高阳实习生杨平
农村.农业.农民 2016年14期
关键词:王建民洛阳市平菇

本刊记者 杨秋意 高阳 实习生 杨平

关注

培育一个产业带富一方农民

本刊记者杨秋意高阳实习生杨平

近年来,洛阳市紧密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实际,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战略要求,以壮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目标,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主线,扎实推进和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培育了大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王大爷,您家今年可是要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了!听说今年您家还要扩大种植平菇规模,我就是专门来看看,技术上还有没有什么困难。”7月6日上午,伊川县平等乡马庄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建民来到贫困户王松茂家,了解他的平菇种植情况。自从王建民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业知识和种植技术得到了很大提高,现在,他不仅扩大了平菇种植规模,还开设了培训班,对周边村民无偿传授种植技术,免费送菌种,并统一收购销售,发展了农业产业、带富了广大村民、帮扶了贫困户。其实,王建民只是洛阳市开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作以来,众多培育成才中的一个。

2013年以来,洛阳市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百职万才”技能培训工程,不断创新培育形式、注重“精准培训”,培育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目前,他们已经成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核心支撑,成为带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力军,成为洛阳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者和实践者。

结合实际,创新培育模式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作,是国家出台的对于我国从事农业行业人员进行培训工作的统一指导和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各地农业发展情况不同、农民受教育程度不同和农民贫富程度不同等原因,所以要求各地农业部门要结合自身农业发展实际,制定或是创造有利于本地开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作的方法和模式。

近年来,洛阳市根据农业发展和农民学习特点的实际,建立起了以农广校为主体、公益性培训推广机构互补共担、农民田间学校为延伸的“1+N+X”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网络。

洛阳市农广校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一主多元”的主阵地,不断研究农民教育培训的特点,探索农民教育培训有效模式,以农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使学员们在教室学理论、到田间学实践,外出参观获得新理念,“这样做不仅开拓了学员的视野,更重要的是理清了他们的思路,提高了学员的创业激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洛阳市农广校校长马会丽说。

农民田间学校,是洛阳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作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学校按照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以“能力建设”为目的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求,突破了传统培训模式。在实践中,他们创造了“六结合二覆盖”方式选好点、“四有三统一标准”建好校、“三化四灵活”方法重实效、“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效果好等方法,调动了农民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目标。目前,洛阳全市农民田间学校已建成87所,基本覆盖了所有农业主导产业,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逐渐成长起来,极大地助推了洛阳农业产业的发展。

另外,洛阳市农广校根据办学需要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特点,利用省农广校开发的一款“移动互联网+农业科教服务”手机客户端产品——“农广通”,用于学员的培训教学中。在实际操作中,“农广通”满足了农业远程教育、农广校学员和新型职业农民网络学习的要求,并可提供长期的跟踪式培育。

本刊记者在新安县曹村乡袁山村向香菇种植户了解培训情况

汝阳县红薯专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办开展红薯擂台赛

“精准培训”,产业遍地开花

“精准培训”,是洛阳市农业局根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现实情况与实际效果,制定的以精心选择培育对象为重点的培训计划。该计划坚持“围绕产业搞培训、搞好培训促产业”的工作思路,立足全市农业主导产业,从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园区、科技示范户中遴选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具备初中以上文化、年龄55岁以下的职业农民,以及把有志于农业创业的外地务工返乡人员、返乡大中专学生、退伍军人、工商业主等纳入重点培育对象。目前,通过“精准培训”发展壮大起来的新型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成长了起来。

伊川县平等乡马庄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建民,就是在农民中成长起来的典型代表。在接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后,王建民增加了农业生产经营的知识,增长了利用现代技术种植蘑菇的见识,独创了“仿野生立体菌墙覆泥栽培”技术,通过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种出了国字号“平菇”。2015年,该合作社产值达到1536.8万元,带动周边2700余农户从事食用菌种植,年创效益6000余万元。

杨占通是返乡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现任孟津县送庄镇洋丰农业生态园董事长。长期在外创业的实践经验加上经过了专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使得杨占通开创了“用工业理念耕耘农业”的经营思路。目前,洋丰农业生态园流转了850亩土地,种植的猕猴桃、大樱桃、袖珍西瓜等特色林果均已注册了“洋丰”商标,年销售额2800多万元。

位于汝阳县城关镇张河村的金涛红薯专业合作社是一家国家级示范专业合作社,是国家级红薯产业育苗基地,该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围绕当地特色农业,先后开展了红薯良种引进繁育和示范、高产种植、红薯加工、商品储藏保鲜等项目。合作社负责人李许召2014年参加了河南省农业厅举办的青年农场主培训班,经过培训后又把相关知识教给了当地农民。近年来,合作社每年储藏鲜红薯200多万公斤,带动全县储藏商品红薯实现产值9100万元。

其实,像王建民、杨占通、李许召等通过“精准培训”发展壮大起来的新型经营主体,在洛阳还有很多。这部分人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同时,还把种植技术和经验传授给身边的种植户和贫困户,起到了拉动农业产业生产经营、影响和带动周边农户同学习共进步的良好效果。

产业扶贫,让贫困户富起来

洛阳市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特别是“精准培训”工作,使得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型经营主体焕发出勃勃生机。农业产业发展了,也带动和帮助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郑社巧是伊川县平等乡马庄村的贫困户,她在向记者介绍自己参加合作社、种植平菇的情况时,丝毫没有表现出一个贫困户的忧愁。“我家本身种了100个菌棒,去年参加了合作社的培训班,不仅免费学到了更多种植技术,合作社还免费送了300个菌棒,效益可观,也不耽误干其他农活儿。”正在郑社巧说话时,该村的另一贫困户王满桃来串门,得知记者了解情况,便主动谈起培训和种植情况。“我是培训班考试的第一名,经过培训后,种植的平菇口感好,外形也好,能卖个好价钱。去年我家共种了600个菌棒,卖了3600多元钱。”王满桃高兴地说。“像他们两家,今年在评定贫困户时,肯定都超过脱贫标准了。”王建民说,“贫困户的评定标准是年收入不足2800元,他们一季种的平菇收入就超过这个数目了。”据记者了解,该村像郑社巧和王满桃这样的贫困户眼下都在种植平菇,种植技术容易掌握,每年也只占用三四个月时间,其余时间还可以从事其他农业生产。临走时,她们告诉记者,今年下半年还要扩大种植规模,脱贫只是第一步,致富才是目标。

汝阳县城关镇张河村金涛红薯专业合作社目前有社员256户,其中贫困户有150余户。杜银中就是该社的贫困户社员,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前我家也种红薯,但是只有几亩,因为品质不好,卖不上价格。这两年参加了培训,种的红薯品质上去了,鲜薯每亩可以卖2000元,存放到合作社的薯窖里,到冬季销售每亩能卖4000元。目前,我家种了十七八亩红薯,仅这一项的年收入就达7万元左右。贫困户的帽子今年肯定是要摘掉了。”金涛红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许召告诉记者:“为了动员全村村民种植红薯,并让他们获得更多相关种植知识,我们专门成立了‘张河红薯实验示范基地田间培训学校’,免费培训、统一收购和销售,消除了村民们的后顾之忧。”

曹村乡是新安县最边远的一个乡镇,袁山村就是该乡的一个小村庄。当记者走进新安县曹村乡袁山村精准扶贫办公室时,该村支部书记李志涛正在与村委工作人员一起认真填写“贫困户精准脱贫明白卡”。李志涛向记者介绍:“我们统计贫困户,一是制定今年的脱贫计划,二是找准每个贫困户致贫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村共有46户贫困户,除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外,其余的30多户都参加了新安县农广校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课,并开始种植香菇。该村贫困户牛平周告诉记者:“去年冬天一季,基本上把搭建大棚、购买菌棒的成本费挣了回来,到今年冬季就可以纯盈利了。”如今,袁山村的很多贫困户都准备在赚钱后继续扩大规模,不仅要脱贫,还要致富。

猜你喜欢
王建民洛阳市平菇
临清市平菇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三中学
红碱淖在思念
平菇种植记
洛阳市
圪梁梁
平菇菌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王建民:羊大为美 知行合一
洛阳市
洛阳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