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宜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州 510730)
浅述 TPACK框架下的大学ESP 教学创新研究
陈文宜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州 510730)
摘要:本文将TPACK框架与大学ESP教学特别是学术英语写作相结合,尝试在教学资源、课堂互动以及作业评价三个方面对大学ESP课程教学进行创新,从而实现ESP课程的成功转型。
关键词:TPACK; ESP; 创新;学术英语写作
当前,人们热议最多的慕课和微课是信息化环境下大学教育的一部分,不过考虑到当前中国大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大部分学生仍旧是在大学校园内完成四年全日制本科教育,并且授课形式主要还是通过师生在教室里面对面的教学完成的。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为面对面的实际课堂教学带来创新和改革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专门用途英语即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是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对于ESP的教学研究以及对ESP教材的分析需对ESP这个关键概念有正确的理解。蔡基刚[1]在厘清专业英语与ESP 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时强调: “ESP 教学重点应该是放在学科中语言交流能力而非内容。也就是说,ESP 的教学核心是特定专业或行业领域里的使用的语言,如词汇和句法、语篇和体裁,尤其是这个领域里的学术交际技能和策略。”Streven 认为:“ESP在内容上,与特定学科专业和职业相关,在语言上,放在适合这些专业和职业的句法、词汇和语篇教学上,可以只限于某一种语言技能的培养,如阅读技能”[1]。本文着重研究ESP中的学术英语写作技能的培养。
我国教育界开始意识到ESP 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还对课程设置进行了专门描述,建议各高校构建包括 ESP 在内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这为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和制度上的保障”[2]。目前的ESP 教学尚未成熟,还有诸多方面尚待研究和摸索,“ESP 的研究与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 ESP 的师资力量还很薄弱,教材还不成体系,教学法还不够成熟,评估体系还不健全。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探索”[2]。ESP教学亟需与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为大学ESP教学的转型提供良好契机。“信息技术使人类的生活、 工作和学习产生了巨大改变,教育领域在引进技术时也抱着同样的期望,即用技术变革教育”[3]。转型要成功,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和教育技术能力并加强专业知识。
围绕“教材还不成体系,教学法还不够成熟,评估体系还不健全”等问题,本文将从TPACK理论出发,分析大学ESP教学创新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条件,并结合学术英语写作课程的开发,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如何在以下三个方面:教学资源、课堂互动以及作业评价对大学ESP课程教学进行创新,从而实现ESP课程的成功转型。
首先,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上面,从以前的纸质教材到当前网络时代的电子资源,包括网络课堂、专业语料、各种基于内容策展的移动应用APP,电子图书馆以及电子词典和大百科全书都为新时期的大学ESP教学提供了大量鲜活热辣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教学环境:教师即学生以及学生即教师的教学相长、生生互助、教学互动的新的教学氛围。
其次,在课堂互动方面,传统的课堂一般都是通过师生口头问答的形式进行。当前的大学ESP教学的实际情况是班级人数多,拿本校的ESP班级为例,一般情况下一个班级都在100名学生以上,而且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班级,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班级进行管理,并通过信息技术加强课堂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尝试利用以下信息技术手段来一一应对。它们包括:微信、腾讯QQ、电子邮箱、微信大屏幕、问卷网和移动屏幕。
最后,学生作业评价,特别是对于英文写作的作文评价是不少教师棘手的问题。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学术英语写作可以使用以下一些测评工具来评价学生的作文,如句酷批改网、1Checker、Write the world 网站和问卷网等。
本文采用Mishra & Koehler 在2006年提出的TPACK模型[4],探讨信息化环境下的大学ESP课堂如何结合新技术和新的教学法理论开展教学创新。
TPACK 模型强调将技术知识(Technology knowledge 如信息技术能力)、教学法知识(Pedagogy knowledge如任务型教学法)和学科知识(Content knowledge如英语写作)融合在一起的新型教学模型。也就是说,教师首先应具备相关的学科专业知识。对于一位教英文写作的教师,他需要掌握英语写作的专业知识如句法知识、遣词造句的知识、谋篇布局的知识,还有跨文化交际知识等。其次,教师应具备使用现代技术的能力。英文写作教师具备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在互联网获得资讯的能力、利用移动电子设备和各种App等能力,甚至能用计算机制作简单的教学视频等能力。最后,教师应具备相应的教学法知识,能根据相关学科的教学法理论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英文写作教师能根据英文写长法理论和读后续写协同理论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当一位教师同时具备了这三种知识,并能灵活地将这三者融会贯通,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适当地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那么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创新也随之产生。以下概述当前网络和电脑可为我们提供的各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
(1)教学资源的创新
信息技术功能(媒介)语料库资源(如BNC,COCA)提供大量专业的教学素材(文字)并利用语料库检索工具提取相关专业词汇、句型、语篇特征等辅助教学。策展APP(如ZITE,Pearltree)提供来自全球各地的最新的专业资讯(图片+文字)网络课堂(如网易公开课)提供名师的教学视屏(视频)电子图书馆(如超星电子图书馆)提供海量教学相关书籍、文章(文字+图片)电子词典、百科全书(如有道词典、Wiki-pedia)提供随时随地学习支持(文字+图片+声音)
(2)课堂互动
技术手段功能微信墙8种互动功能(头脑风暴、集体纠错、即时评价、学生提问、检查输出、同伴交互、讲话回顾、翻转课堂)[5]问卷网点名、课堂小测、学习效果调查移动屏幕实时展示、点评学生的学习成果
(3)作业评价的创新
技术手段功能句酷批改网6种功能(教师批阅、机器批阅、学生互评、生成班级整体评价、发现学生批量出现的错误,通过生成学生作文语料教师可利用语料库分析工具对学生作品进行批量分析)1Checker机器批阅并改错Writetheworld网站参与全球写作爱好者的写作活动,融合写作、评价和学习于一体。问卷网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的调查
但是正如王初明老师所说的,“有一点大家是明白的,再发达的电脑充其量是学习外语的辅助工具,不能代替外语教师,更不能保证人们学会外语。语言是一种技能,更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总是在适应人类社交需要的过程中不断演变,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6]
长期以来,不少老师在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时常以考代练。本研究借助王初明教授的读后续写理论,运用批量语料数据作为写作素材和分析学生作业的方法,可以看出现代信息技术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并关注学生在完成写作任务时出现的语言特征和显著问题,这些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做了铺垫。希望借此研究帮助广大教师更清晰地认识到TPACK理论在外语课堂的实现,并提供大学ESP教学的新思路。同时,借助国外专家在这些方面的经验丰富国内课堂教学创新的思路。
刘晓斌[7]也提出新时期的教师需要利用TPACK来进行教学创新。利用TPACK,本文拟对大学ESP课程中的具体一门课程学术英语写作开展以下的创新教学。围绕这三个方面的创新思路,本文计划将学术英语写作课堂做如下设计
教学目标:学术英语写作的基本写作技巧以及措辞造句谋篇的能力。
教学内容:美文赏析、词汇使用、句子写作、段落写作、谋篇布局、习作分析、堂上测验。
教学法:读后续写法。
评价方法:形成性评价=网络写作(同伴互评)+纸质写作(教师点评)+课堂上习作分享。
本文基于TPACK的理论框架和基于技术的语言教学方法教授大学ESP课程,从而看出教育技术在语言教学特别是ESP教学中的适用性。这是教育技术学与外语教学相结合,运用到ESP教学中的一次尝试。并且,在分析框架上遵循了结合技术知识、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知识这一研究思路。本次研究将反证TPACK在大学ESP教学应用中的可行性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广泛适用性。同时,也丰富了TPACK的理论框架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蔡基刚.专业英语及其教材对我国高校ESP教学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2):2-4.
[2]朱海青.专门用途英语(ESP)存在的理论和现实依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2,25(3).
[3]焦建利,钟洪蕊. 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TPACK)研究议题及其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0,(1):42-45.
[4]Mishra P, Koehler M. TP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EB/OL]. http://www.tpck.org,2009.
[5]刘晓斌. 微信墙的8种功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010eec0102vyik.html,2015.
[6]王初明. 互动协同与外语教学[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 297-299
[7]刘晓斌. TPACK:解决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基本路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010eec0102 vjrh.html,2015.
[8]Mackay, R. Teaching the Information Gathering Skills. TESOL: A Book of Readings Long. M. H., Richards J. C.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6.
[9]何克抗.对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分析思考和新整合理论的建构[J]. 中国电化教育, 2008, (7): 1-10.
[10]赵学灵.信息技术下大学英语教师向ESP转型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2010,(5):43-46
[11]Hutchinson, T.,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12]王初明.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J]. 外语界,2012,(5): 1-7.
[13]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责任编辑:郑诗锋
收稿日期:2016-05-27
基金项目:2014年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课题(GDJY-2014-C-b060)
作者简介:陈文宜(1981-),女,广东汕头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与教材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44X(2016)07-0099-03
On Adopting TPACK Framework in ESP Teaching
CHEN Wen-yi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51073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adopt TPACK framework in ESP teaching, aiming at analyzing how the following three factors, teaching resources, classroom interaction and students’ homework evaluation, can be creatively reformed in this context. Hopefully, the reform of the above three will bring a new teaching model to the ESP teaching in China.
Key words:TPACK; ESP; creatively reform; academic English writing